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产业经济

贵州:秸秆回收变废为宝 循环农业助农增收

2024年09月07日 20:24

清晨,在贵州省麻江县谷硐镇贵州庆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饲养员正熟练地给牛投喂饲料,这些牛儿吃的饲料便是由本地的青菜或玉米秸秆制作而成。以往这些让农户们头痛的废弃物,如今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以前这些玉米秆要么烂在地里,要么烧掉,自从这个公司入驻谷硐以来,我们现在送到这里,随到随收,一天能拉3吨-5吨左右来这里,每天能有800-900元的收入,”麻江县谷硐镇兰山村村民汪生学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力推进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为农民解决困难,减少焚烧隐患,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老百姓增收入、企业降成本、生态有保障的多方共赢局面。”刘明章说。

麻江县建立“以肥养地、以地供养、种养对接”种养循环体系,走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只是贵州省绿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着力提升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负责人介绍,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工作思路,贵州省先后出台了《贵州省规模以下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纳入粮食安全考核指标,将工作责任压紧压实。

眼下,正是玉米、高粱等作物丰收的时节,沿河自治县客田社区的玉米地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成捆的秸秆被“吞”进机器打碎成碎屑状,从机器的顶部管道排入打包机内,农户们正井然有序地进行加工处理,将粉碎好的秸秆传送至机器,经过旋转、压实、塑料袋包裹后,变成了一块块长方体的饲草墩。

“过去,秸秆不值钱,粮食收割后秸秆处理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不能乱堆乱放,更不能就地焚烧,直接丢在地里又影响下一批农作物种植。现在好了,不但帮我们把秸秆全拉走处理,还按照每吨200元的价格给我们钱呢。”客田社区农户田茂国说。

同样,在绥阳县蒲场镇七九村的贵州宇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回收来的秸秆成捆成捆整齐摆放,工人们正通过机器将秸秆进行粉碎、打包,粉碎后的秸秆被吸进打捆机的“肚子”,经过打包,“吐”出一捆捆饲料。

“我们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引导村民将种秸秆、养殖粪污进行回收,经过加工生产出青黄贮饲料、秸秆颗粒饲料和有机肥,销往贵阳、遵义等地。”贵州宇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祝元山介绍道。

如今,废弃秸秆经过加工成了饲料和有机肥,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保障了当地养殖业的饲料供应,有力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前让人们头疼的秸秆正在经历一场华丽的变身,成为绿色健康饲料新选择。

在贵州煜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水县中试基地的养殖区,每间猪舍都标注了采用哪种材料作为发酵床垫料,猪舍里都铺上了厚厚的垫料层。每个垫料层都插着一个测温设备,实时检测垫料层的温度,根据温度的变化监测垫料层的发酵情况。

“经过1年以上复合发酵形成的垫料,将变成高端生物有机肥,还田对土壤进行修复,促进作物生长和增收。”贵州大学朱江教授介绍,每个猪舍的垫料都由除臭层、保温层、发酵层、代谢层、缓冲(保种)层组成。

朱江教授的团队是贵州成立的由8名院士领衔共39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团队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分区域、分品种、分用途研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16种,建设秸秆利用重点县22个,培育收储运加工等市场主体955家,确保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

将农业秸秆变废为宝,粉碎后作为养猪发酵床的垫料,和本土菌种开展同位养猪多层复合发酵,解决粪尿环境污染问题,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和成本。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疏堵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探索山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建立完善秸秆收储和应用网络,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907/99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