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治村方略
农业现代化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文章论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其次,以黑龙江省农业现状为背景,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文章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提出了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生态环保、保障农产品质量、重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打造智慧农业、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因此,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业现代化进程下黑龙江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始于建国初期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探索阶段,该阶段着眼于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建立起集体化的农业经济体系。随后,我国转入了农村改革和结构调整主导的农业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和农村金融改革,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随之是农民离土出村的农业现代化和赋予农业新内涵的阶段,该阶段突出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后,即现阶段,强调创新和科技的推动作用以及新型农业主体的涌现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1.政府高度重视
我国以实现农业强国为目标,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致力于实现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大国小农
我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我国每户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较小,分散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将小农生产有效引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走“大国小农”国情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贷款和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小农生产向市场导向,鼓励小农组建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让小农户同时也跟上农业现代化的脚步。
3.发展路径多元化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发展条件各异,因此,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路径、产业路径和组织路径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在南方地区,发展水稻、茶叶等特色产业;在山区地区,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并且,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措施。在农村人口较多的地区,发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在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的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等产业。
4.多目标协同推进
我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关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还注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协调多个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要求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保障农民权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也是重中之重: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和劳动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农业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世界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现状
黑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农业强省为战略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着力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进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五强”建设,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固安宁、城乡全面融合,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大省,肩负着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大责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农业技术的进步,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持续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黑龙江省的农业科研投入相对较低。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在农业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仍然不够充分。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从而影响了科研水平和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科研合作机制和创新平台。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够密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市场开发推广、农业经济脱节,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黑土优势减退问题逐渐凸显
黑龙江省拥有的黑土地具有先天的优势,土壤中富含很高的有机质,与平原的黄土地相比,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这有利于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长久发展,但是黑土地也正面临着变薄、变瘦和变硬的问题。变薄是因为大量的黑土地发生了流失,主要是风蚀和水蚀的结果,原来有的地方有机层厚度可达1m多,但现在有些地区已经降到了50cm、30cm左右。黑土的形成主要靠有机质的腐解并且留在土壤中,只取不还自然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逐渐变瘦。黑土当中的有机质原来能达到7%~8%左右,现在有的地方已经下降了50%。黑土变硬主要由于现在一些大型的农业机械的反复碾压以及大量化肥的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
3.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
首先,相比城市居民,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尽管政府一直致力于普及农村教育,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仍然存在差距。许多农民只接受过基础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低。另外,我国农民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大多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仍然依靠人力与简单的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缺乏专业技能限制了农民自主创业和发展农村产业的能力。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限,生产效率较低
一方面,从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看,黑龙江省大型、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偏少,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较多,而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则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购买、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看,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在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农业产业模式单一
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模式相对单一。首先,这是由于黑龙江省以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这些作物占据了大部分的农田面积。农业产业的主体仍然以粮食生产为主,缺乏多元化农业结构。其次,大部分农民依然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缺乏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加工和价值链延伸。最后,在一定程度上,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仍然依赖传统的耕种、养殖方式,缺乏高效、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现代化进程下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可以从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农业人才、机械化、数字化等方面推动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突破一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短板技术,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生物育种、农业5G应用、动物疫苗等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载体实现新发展。因此,黑龙江应当响应《规划》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制,政府可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推广方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注重生态环保,保障农产品质量
目前,由于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各国普遍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农业领域亦不列外。因此,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等广泛兴起,这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产品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重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民,黑龙江省应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激励人才发挥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的动力。为此,需要加强人才工作的统筹谋划,以企业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地培养、引进和有效利用人才。同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农业技术骨干、新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重点放在培育一批种田能手、农机操作能手和科技带头人上。
机械化和数字化有机结合,打造智慧农业
机械化和数字化是当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们的有机结合为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通过将机械化与数字化相结合,黑龙江省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农田耕种、种植、收获等环节更加高效快捷。其次,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可以被及时采集、分析和管理。这意味着农民可以更精确地了解土壤水分、气温、养分含量等农田信息,基于数据进行更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当机械化和数字化相结合时,智慧农业的概念便应运而生。然而,要实现智慧农业的目标,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这就需要黑龙江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运用机械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能力,打造智慧农业,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针对模式单一问题,黑龙江省可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区位资源优势,加强农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就业多样化和收入多渠道化。这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可以为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也能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可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快步伐,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只有不断吸取借鉴,不断创新实践,才能让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为农民谋福祉、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史文明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830/9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