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最美村镇

不知今夕为何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

2024年08月30日 12:17

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的古韵小镇,有着“江南罕见的古村落活化石”之盛誉,便是最有江南气息的地方——千年古村河阳村。这是一座藏在山里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小小的村庄,抬眸之间,所及之处,皆为千年古民居,霎那间,竟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河阳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的千年古民居始建于唐朝末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浙西南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河阳千年古民居是明清建筑的“满汉全席”,传统文化的“千年盛宴”。现在,村里仍保持着元代时期“一溪两坑”的水系和“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因其历史悠久,沉淀下了数代的古迹。有四合院、古祠堂、古庙宇、古大桥诸多古建筑,如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门”、明代的“石稀罕”、清代的“公济桥”等,这些古建筑大部分超过了两百年的历史。岁月更替,风云变幻,河阳的古民居以自己独特的风貌和数代历史的沉淀,独伫立在此,向游客述说着河阳的千年历史。这些古民居和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直至今日,仍没有被现代商业化破坏,更没有被世俗繁华打扰。

河阳古民居

百余栋宅院沿着一街五巷有序分布。外墙有青砖黛瓦,马头墙高低错落,宅院大门通常以匾额来凸显家风,院内雕梁画栋,花窗精美,反映了河阳朱氏祖先以耕读传家的传统,其后人传习先辈耕读,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因此,在旧时有过“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的说法。如今,鲜有保存这般完整的古村落了,河阳古村虽小,但它的名气却不小,河阳村极具原始风貌,又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带古韵之风。因此,河阳千年古民居连续两次登上了央视春晚!

“河阳”之名从何而来?据《义阳朱氏家谱》载,公元932年,原吴越国钱武肃王掌书记朱清源兄弟俩为避“五季之乱”而至此地,定居缙云,从此瓜瓞绵延,生息繁衍,是为朱氏一脉始祖。因兄弟两人的原籍是河南信阳,河南、信阳各取一字,便成了“河阳”。河阳村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千年活态古村落,朱氏是始祖,也是村里的大姓。全村90%以上都是朱姓。如今,河阳村现有村民3 400多人、1 000多户家庭。据了解,朱氏如今已经繁衍至第43代了,但仍旧保留着先祖聚族而居、耕读传家的遗风。

河阳村乡土建筑石匾

玉天公祠、虚竹公祠、廉让之间、文翰公祠、循规映月、荷公特祠、马头墙、耕凿遗风、八士门、河阳古街等,每栋建筑都是白墙黑瓦式,置身其中,顿觉穿越千年!青砖白粉墙的古建筑,从答樵路到朱大宗祠,从陪嫁井到耕凿遗风,从八士路到问渔路……大多为江南少见的古香古色、原汁原味的古建筑群,这里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建筑群、十五座古祠堂、六座古庙宇、一座清代大桥……百栋旧第1 500余间,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全国罕见。河阳村现在仍旧保存着传统的明清民居,其主要结构为前厅后堂式的“十八间”院落。其中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民居为四合院的格局,围墙是一式的青砖封火山墙,院落之间以弄相隔。

河阳村就像是一把钥匙,是一把开启古老历史的记忆密钥。将一幅幅、一帧帧永不褪色的画卷永远地定格在这里。

在河阳村,若是自家有井,便算是富庶之家了。据了解,在河阳村有散落的古井二十多口,古人常讲“天圆地方”,基于此,村里古井都是“外圆内方”的形状。

河阳村“日落”晚景

河阳村谚语云“不入八士门,不算河阳人”。据了解,因朱氏耕读传家,经历世历代传习,渐渐繁衍成溪,成就出一名门望族的雅号来。在宋绍圣元年(1094)以后的二百五十年里,河阳村先后出了八位进士、二十四位诗人,由此形成了名噪全国、盛极一时的“义阳诗派”。这样的辉煌时刻在中国的历史上本就不多,就连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都在感叹、惦念朱氏先辈的耕读家风,于是,便赐与了一对无头石狮子,取其名曰“石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据说,这对无头石狮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朱元璋还特赐了一块“八士门”的牌匾,“八士门”也正是为此而建,如今,这一块牌匾被高高悬挂在河阳村的村口,成为了河阳村的正大门。作为河阳村的正大门,它是河阳当地人的骄傲,更是整个村的灵魂所在,它的存在激励着河阳村世世代代的后人努力奋进、勤耕苦读。得皇帝的恩典,本已为上上之象,但命运不总是只眷顾一方。八士门也只定格在了八士门上,颇有一些“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意味。一入八士门,便与繁华两相隔。过了八士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八士门街,也是河阳村子的中轴线,其全长大约150米。八士门的街道虽窄,但却与河阳人同喜同悲,在八士门街的两旁,店面一家挨着一家开门营业。但不似城市那般喧哗,与其说是在经营生意,不如说是在经营着千年古村的慢生活。心态上的转变,让整个村庄都在变得与众不同。一朝欢喜一朝泪,皆从八士门前过。既是河阳人的悲欢必经之地,也是河阳村民说天谈地的绝佳场所。初听“八士门”,颇觉有趣,“八士”与现代的“博士”有着奇妙的谐音之趣。如此,将“八士门”比作现代的“博士门”,也不失其辉煌之意。

河阳“八士门”

古民居以四合院居多,还有着严格的尊卑长幼之分。东边为尊,西边为次。一栋房子里通常为十八间,因此取名“十八间”。若说是河阳“十八间”中建筑最精致、设施最完备的封闭“十八间”,那便是廉让之间。廉让之间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为文翰公后商朱斯康、朱斯员老宅,以南北朝“廉泉让水”典故命名。整幢建筑分前厅、后堂、伙房、猪舍、茅厕等几部分,其外墙白墙上的古画、古诗保存得十分完整,房间内的木梁、木柱上方全是精致的木雕。廉让之间,最负盛名也最是经典。细细看来,虽说也有些许的修整痕迹,但从其挥洒出的历史碎片中仍可窥其一时的繁华之象。

河阳古街,其左右各有5条横巷,均分布着5个古建筑群、6座朱氏宗祠和32间古庙面,其中大多为清中晚期建筑。明代初期,河阳村曾三遭兵燹。到了清代初期,国内政局稳定,河阳的地方财主通过经商办厂,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财富。此后,便开始大规模建造民居,逐渐形成今日的河阳千年古民居之盛况。

河阳耕读文化馆

似马却又不是马,何解?答樵路马头墙群,这是缙云县旅游主打的金名片,也是古民居风景最美的地方之一。余光之中,如同是黑点附着于大片的留白之上,又像落在宣纸上的一滴墨色,带给人们一种雅与朴的历史厚重之感。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放火墙等等,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能发挥隔断火源的作用。答樵路上,共有32个马头状的墙头,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32个马头巍峨高耸、神态各异、错落有致,如同一匹匹骏马仰首长啸,因此便叫“马头墙”,它会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态感,同时,隐喻着朱氏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答樵路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马头墙的博物馆,也是河阳古民居的精华。在马头墙的背后,有一座“耕凿遗风”的院独辟浮华之外。雍容雅致的四合院内,精细的雕花窗棱等细节无一不昭示着家族旧日的荣光。

河阳最大的家族建筑群——循规映月,建于乾隆年间,是清代缙云首富之子朱柏轩的住所,内设72间房。其巧妙地糅合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和徽派建筑房套设计,其圆形的拱门顶上“耕读家风”四字是主人自创的象形字,其上牛下田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顶下有人为“家”,飘动的云则为“风”。如此,便成就了“耕读家风”。而在河阳的千年古民居大门上,类似于“循规映月、佳气氤氲、忠厚传家、儒林古第、耕凿遗风”等字样很多。这说明从古至今,河阳人始终保有初心,将老祖宗的“崇尚礼教、耕读传家”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

朱家大院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在河阳不是如此。江南的宗祠有很多,而在一个村里坐拥15座之多的宗祠,实为罕见。荷公特祠是一座保留非常完整的传统孝子祠。在缙云,得建孝子坊的人共有三,然得建孝子祠的人唯朱得三一人。穿越千年时光,岁月已留痕,孝子情仍在。

古老的记忆充斥在河阳村,旧街深巷里,老一辈的人还在回忆从前。“闲坐久别停一会,就此轩内听一唱”,街上的老茶馆是村里人最爱来的地方。盲人的唱词一唱就是几十年,青苔早已爬满了青石板的所有缝隙。河阳村似一块深埋在地底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旧散发光芒。

时光岁月里,总有生命在生长,也总有事物在老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阳千年古民居显得更为珍贵。这里有着更浓厚的本地情怀,更幽静,也更适合隐居。它是江南罕见的古村落“活化石”,是在时光的缝隙中得以窥见的人间烟火。“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在河阳村,见于自然原始之状,见于古老与传统之厚重。河阳的千年古民居不仅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屋,更交织着一段段历史。踱步其中,如同踏入了时光隧道,村里的青砖黛瓦足以向外人道。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是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这些千年古民居见证了岁月,也见证了兴衰,也曾幸会文人墨客,还在述说着千年历史。

若来江南,何不来感受千年古村河阳民居的魅力呢?大可在写满岁月悠长的老街旧巷里走走,听听细雨滴滴答答地落在青砖黛瓦的旧民居上。时光轮转,四季变换,世间万物具变,却是独独遗忘了这般清净之地,让这里一草一木皆成画,一言一语皆是史。来河阳赏千年古民居,如同误入隐世,大抵是会忘了今朝为几何吧。

古村一景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830/9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