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心领航(霖夕心理) 心灵档案

做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三步超越原生家庭

2024年01月03日 10:29

特别策划:别再给原生家庭甩锅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人们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不再陌生。但原生家庭似乎也成了最好用的“背锅侠”,无论是工作不顺、人缘不佳、家庭不幸,都可以归咎于原生家庭:都是我爸妈当年……我才会……

果真如此吗?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认为,人类在成年之后的心理特性在不断变化,且是持续发展的。当我们向内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影响,向外去重塑现有的家庭关系,就可以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本期策划,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如何超越童年。

说起原生家庭的伤,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少话要说,我们筛选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不知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因为原生家庭,我……

整理 |翟晓汀

因为原生家庭,我不想结婚

我父母感情不好,常常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完,我爸好几天不回来,留下我妈独自哭泣。我当时还小,跑去安慰我妈,她却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和你爸离婚了!”无法忍受父母的不和,我早早外出求学。如今虽然谈了女朋友,她也在催婚,我却犹豫不定,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能从婚姻中得到幸福。

—@超级大毛球

因为原生家庭,我快抑郁了

从小到大,父母对别人家的孩子赞不绝口,对我却很吝啬赞美。考试得了100分,他们会说是题目没难度;拿到了不错的offer,他们会说:“就你这水平,不会试用期把你辞掉吧?”总被父母贬低,让我觉得自己很差劲儿。领导夸我工作完成得好,我会觉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同事说我长得漂亮,我却盯着肚子上的肥肉沉默不语……尽管朋友经常鼓励我,说我很好,可一回家就被父母打回原形,我感觉自己都快抑郁了。

—@薇薇

因为原生家庭,我交不到朋友

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高中离家不超过5分钟的路程,我妈愣是接送了我整整3年。最夸张的是,我出门要随时跟她汇报行程。有一次我跟同学约着去博物馆,到了才发现博物馆因为装修闭馆了。大家商量后决定去稍微远一点儿的科技馆。别人都欣然前往,我却说:“等一下,我给我妈打个电话。”后来,同学组织活动都不愿意叫我了。我今年已经27岁了,还被父母规定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出门必须汇报,不能穿露肩衣服、戴夸张首饰。同事背地里叫我“妈宝女”,下班出去玩儿从不叫我。我妈说:“这些人都不正经,会把你带坏,不找你才好呢!”我觉得越长大越孤独了。

—@小圆帽

因为原生家庭,我害怕变得平庸

父母很早就离婚了,我一直跟妈妈生活。为了撑起这个家,妈妈一天要打好几份工。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没考好的时候,她会罚我不准吃饭。她经常对我说:“你必须得给我学出个样儿来,让你爸看看,让他后悔!”后来,我考上了重点大学,还拿到全额奖学金,得到出国读研的机会。毕业回国后,我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在单位,我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抢着申请出差、学习的机会,为的就是能再往上爬一爬。可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来,就会变得平庸,让妈妈对我失望。我已经没有爸爸了,不能再失去妈妈的关注。

—@健谈的豆豉

你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3步帮你超越原生家庭

文 |李玖菊(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治疗师)

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也要因人而异,但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共通的。

在分享超越童年的原则之前,我想特别强调一点,这也是能够超越童年的重要前提,那就是拒绝甩锅,你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很多人习惯将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因为甩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自己最轻松。这背后是一种受害者心态:我没有错,是父母和家庭的问题。既然我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变呢?这样的结果就是彻底丧失行动力,问题得不到解决,痛苦一直持续。

记住,我们已经长大了,有重新选择的能力和权利。可以选择继续当父母人生剧本中的演员,也可以选择成为自己人生剧本的导演。

“超级大毛球”可以因为害怕重复父母婚姻的不幸而不结婚,也可以选择从父母的婚姻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小圆帽”可以继续接受母亲的控制,也可以慢慢和母亲分离,一方面看到母亲的局限,另一方面尝试沟通,让母亲听到自己的心声。

“薇薇”和“健谈的豆豉”也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真的无法改变现状还是不愿意改变?把责任都推给原生家庭让我获得了什么?这样的反思能够帮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为自己负责。

出生时,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长大成人后,我们可以选择过怎样的人生。这时,我们已不再是无助无力的小孩,可以为自己负责,也应该为自己负责。只有充分认识并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拿回主动权,踏上真正的超越原生家庭之旅。

★第一步:处理和接纳

如果总是对父母有怨气,认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影响,也许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机会好好地处理曾经的情绪。

身边的朋友总是劝我们,过去了就过去了,放下吧。但是当你试图放下的时候,你会发现怎么都放不下;或者你觉得自己放下了,但它会通过其他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做梦、睡眠不好,甚至出现身体问题。

如何来处理这些情绪呢?需要有个安全的地方或空间,有个人能够全然地接受你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表达你的愤怒、悲伤、委屈……直到自己真正被看到、被听到,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接纳自己。

这个倾诉对象可以是你的闺蜜、好友、伴侣。倾诉前,最好这样叮嘱对方:“我很想讲讲我的故事,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你尽量不要做评价,无论是评价我做得对还是错,只是试着理解我当时经历了什么以及当时的感受,帮助我处理一下这么多年积攒的情绪。”比如莉莉选择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咨询师给她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倾诉环境。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可以试着写日记,或者找一个喜欢的宠物或玩偶,向它讲述自己的故事。总之,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自己有机会表达情绪,接纳自己。

★第二步:理解并和解

处理完积压的情绪后,我们才有能力看到父母的局限。这个时候,我们就愿意去理解父母当年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经历了什么。正是这些经历影响了他们爱我们的方式,是他们能力有限,而非故意伤害我们,最终与父母和解。

比如,我们可以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我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性格?他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又经历了什么?这种经历会给他的人际关系带来哪些影响?又怎么影响他对待孩子?

如果你愿意,可以找父母聊聊,聊的内容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不带评价地倾听。也许听完他的经历之后,你就能理解他行为模式的动机,进而理解他的局限。理解之后,自然也就不再执着于怨恨。比如当莉莉理解到妈妈的局限是缺少爱的能力,便渐渐放下了对妈妈的怨恨。

★第三步:改变和重塑

完成前两步后,我们要从原生家庭的模式里抽离出来,改变自己习惯的位置或状态,重塑自己的模式。

比如在原生家庭里,因为我们年龄较小,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会有自己的加工和解读,从而在和父母周而复始的互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现在我们长大了,要从这种无意识的熟悉模式里抽离出来,试着从成人的角度去看看,此时此刻更加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什么。不再做原生家庭的演员,而是成为自己的导演,安排自己的人生。

在人际关系中再次受到固有思维和模式影响时,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行为上抽离),然后问自己:我现在受什么模式困扰?这个模式是我最熟悉但又最困扰我的吗?一个成年人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解决(思维上抽离)?

如果这些还是不能帮你抽离,可以试着找你认为相对成熟的人,听听他遇到这种问题会怎么解决,请他给你一些建议,从而帮助你慢慢抽离原有模式,建立更加成熟的思维模式。(《婚姻与家庭》杂志特约供稿)

原文地址:http://www.cnxlh.com/html/2024/0103/92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