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心领航(霖夕心理) 热点聚焦

公开课丨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奖励孩子也有门道

2024年05月22日 08:30

你知道如何正确奖励孩子吗?今天这个实验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如何进行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内容:

斯金纳首先用废弃的电线、生锈的铁钉、发黑的金属片做了一个箱子。在箱壁的一边有一个可供按压的杠杆,动物在箱内按一下杠杆,就可以有一粒食物落入箱内。

他把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到箱子里,让其意外踩到杠杆。小白鼠每碰到一次杠杆,就掉落一粒食物。渐渐地,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控制杠杆。

斯金纳进一步实验,改变食物出现的频率。小白鼠若要获得一粒食物,必须压杆3次、5次或是20次。结果表明,小白鼠学会了不停地压杆,以此达到连续获得食物的目的。

除了固定比例的奖赏,斯金纳也尝试把奖赏移除。他发现,如果停止给小白鼠食物,它慢慢地就不去压杆了。

与巴甫洛夫的实验强调“前刺激”相比,斯金纳的实验则更注重结果,即事后给予奖励对动物的行为有何影响。尽管实验对象是小白鼠,但斯金纳认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学习行为都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分析与对策

实验表明,无固定奖励模式可以增强行为的持久性和耐力,减少行为受到奖励消失的影响,增加个体的动机和参与度,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创新。

这个实验也可以给家长带来育儿启示。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的正向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但什么时候奖励、怎么奖励往往令家长感到困惑。

有的家长对孩子优异的表现无动于衷,或者羞于表扬。在这种无奖励的模式下,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任何奖励或反馈。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动力和兴趣去重复或维持特定的行为。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从而减少对正向行为的投入。

有的家长想到用金钱奖励的办法,孩子帮忙洗碗就给1元钱。渐渐地,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求家长给钱,甚至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奖励。这种固定奖励模式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一定的预期:只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就会得到奖励。这在短期内可能确实会促使孩子表现出持续的努力,但一旦奖励消失或减少,孩子努力的动机就会下降。

那么,无固定奖励模式是怎么做的呢?家长首先要明白,所谓的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当孩子能够及时完成作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给予孩子一个口头表扬或者竖一个大拇指;作业写得更工整了,奖励孩子一颗糖果;成绩有了很大飞跃,可以带孩子去趟游乐园。这种随机的奖励模式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机和投入程度,让其更长时间地坚持特定的行为。得到意外的奖励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其持续地寻求新的挑战和学习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反应和效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孩子可能会对不同的奖励模式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运用和调整奖励模式,以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保持互动和沟通,这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重要一环。只有注重情感连接,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正向行为的内在价值。(文|刘一阳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原文地址:http://www.cnxlh.com/html/2024/0522/88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