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心领航(霖夕心理) 热点聚焦

心理观察 | 当年轻人爱上“淡人” 内心充满秩序感

2024年04月19日 08:30

编者按

据说继“i人”和“e人”之后,“淡人”成为2024年一种新社交人设,许多年轻人自称患上了“淡淡综合征”。跟积极热烈、性格外放的“浓人”相反,“淡人”的精神面貌是淡淡的,感情是淡淡的,工作是淡淡的,甚至对待人生大事都是淡淡的。很多人表示自己成为“淡人”之后,在工作上不卷了,社交变得更简单了,转而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观照自己,重新认识、提升自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淡学”,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全自己的策略,是不拧巴、不内耗的本事。无论何种场域都能用稳定的心态面对一切,可谓一种人生智慧。

世界是多元的。每天拥有饱满的热情,对生活有持续不断的好奇心,这是“浓人”探触世界的方式。也有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始终保持淡然的心态。无论“浓淡”,如何更好地分配个人的心理能量是关键。

每一个流行符号、标签之下,或许都涌动着年轻人对自我独特性与价值感的探索。很高兴看到年轻一代开启“淡淡”模式之后,将目光转向具体的生活以及自我成长。他们确认了安顿身心的方式,不再内耗,不再情绪当先,更加注重边界感与内心的秩序感,从而保有选择之自由、生活之底气。

人生路途如待描摹的画卷,最好不过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愿我们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退一步有一步的海阔天空。

愿“淡人”都拥有“小美满”

听周深为《热辣滚烫》演唱的主题歌《小美满》,感觉它就是“淡人”的主题歌:“没什么大愿望,没有什么事要赶,看见路口红灯一直闪,它像眨眼的小太阳……”周琛轻飘飘却致高远的声线,浅吟低唱着“淡人”们的小美好。生活的淡定与从容来自内心的秩序感。

■胡杨

近期互联网热词之一是“浓人”和“淡人”。据说继“i人”和“e人”之后,“淡人”成为2024年一种新社交人设,许多网友自称患上了“淡淡综合征”。

“浓人”指的是那种情绪浓度高、愿意对万事万物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人。那么何为“淡人”呢?我看到的一个能量满满的解释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安之若素,身上始终散发着淡泊感和松弛感。

“淡淡综合征”你有吗?

在网上看到一份根据网友描述整理出的《淡人生活指南20条》,其中包含生活方式、言谈举止、与人相处、看待问题四个方面。

生活方式淡淡的。下班后不社交,自得其乐;一种穿衣风格会坚持很长时间,无刺眼穿搭;朋友圈经常不“营业”,或是“恒久的一条线”;从不催单,不催上菜,不催他人“快点”,反正都会来的;冰箱里的食物过期,只要不太久,就能凑合;视仪式感、氛围感为负担。

言谈举止淡淡的。说话平和匀速,无密集、无激烈鼓点;遇到特别高兴的事,不会手舞足蹈;遇到特别生气的事,也通常不会立刻发怒;喜欢淡如止水式回复“哦”“嗯”“好”“好吧”“都可以”;给外界不爱理人的印象,但其实他们待谁都一样,很看重边界感。

与人相处淡淡的。没有爆棚的分享欲和倾诉欲;非必要不愿快速拉近距离,建立关系后,也不会刻意养护关系;感激对方会藏在心里,不选择抒情式表达;被误解甚至指责,不会做太多解释,觉得懂的人自然会懂;尽量回避热吵和争论;只要守好内心平静,外界便鸦雀无声;在他人热情、热烈的表达面前,有点儿不知所措。

看待问题淡淡的。面对再大的问题,也能把情绪起伏的水花压到最低;特别能接纳不完美,不知“拧巴”为何物;信奉的生活智慧是“没必要、不至于、无所谓”;偶尔会想:这样真的好吗?转念一想:就这样,挺好;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他们经常这样告诉自己。

实话说,认真阅读了《淡人生活指南20条》,我不禁感叹一句:这不正是我苦苦修炼想要达成的结果与境界吗?

两个小“淡人”的小美满

那天闲聊,我跟先生提到“淡人”,他随口说:“你儿子就是标准的‘淡人’,从中学就是了。”

也是,1998年出生的儿子在上初二时,就被数学老师称作“淡定哥”。当时老师跟我聊天的原话是:“考试吧,他考多少分与他无关,别人考多少分更与他无关,就淡定哥一个。”

我儿子在性情上与我相反,我是有点好事就想分享,心里根本藏不住秘密,他则再大的好消息都漫不经心地说,沉默是金。你问他问题,他的回复基本不超过三个字。有一次文科生的我义正词严地对他说:“你沟通有问题!”理科男的他答曰:“我没问题!”

记得某天我随便说了句:“你要好好珍惜单身时光啊!”我这边话音未落,他那里气哼哼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单身?”

是的,他告诉过我们有女朋友,湖北人,在北京工作,比他大一岁,至于其他则守口如瓶。年轻人谈恋爱不得天天腻在一起吗?可是在儿子身上我根本看不到“甜蜜蜜”的味道。我总是看他跟同学出去骑行了、跟同事出去踢球了,就是少见他跟女朋友约会去了。莫非这届年轻人连恋爱也能“淡淡的”?

我妹妹的女儿雯雯2000年生人,大学毕业后去郑州当了律师。老妹说雯雯曾跟她讲过一句话,她说:“妈,你跟我姨怎么好都行,千万别指望我们这一辈跟你们似的。”

初听这话我心里有点不舒服,毕竟我跟老妹关系甚密,当然希望我们能亲上加亲。但她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不应期待过高。

“淡”字之后是“定”。据我对这两孩子的观察,Z世代真的比我们更加独立自主。无论是我儿子还是雯雯,上大学选专业、毕业后找工作都是自己搞定。雯雯毕业后到郑州上班了,才通知我妹去给她租房子。这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样子,确实值得称赞。而在这两孩子身上,我好像也没看到如今很多人自带的焦虑感、恐慌感和愤世嫉俗。

要说“淡人”,他们可真够“淡的”。还好,“淡”之外,我看到了不疾不徐、默默努力的笃定与踏实。

听周深为《热辣滚烫》演唱的主题歌《小美满》,感觉它就是“淡人”的主题歌:“没什么大愿望,没有什么事要赶,看见路口红灯一直闪,它像眨眼的小太阳。乌云还挺大胆,顶在头上吹不散,我抓在手里捏成棉花糖,什么烦恼不能忘。既然是路一定有转弯,哪个风景都漂亮,揉揉疲惫的眼睛,停下来看一看,美好简单……没道理的开朗,打扮平凡的日常,找到自己最合身的衣裳,只要自己够喜欢……”

周深用轻飘飘却致高远的声线,浅吟低唱着“淡人”们的小美好。年过半百的我突然发现:自己翻越崇山峻岭才抵达的平淡之地,原来孩子们一直都在这里。

“淡”者为王: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刚好在读《庄子·应帝王》。“游心于淡、合气于漠”这8个字,恰好能解释如今的“淡人”哲学。

很多书里都说这一章是讲“帝王如何治理天下”的,其实庄子是要告诉我们如何调心的,驯服自心才是王者。

文中“天根”向“无名人”请教如何治理天下。“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游心于恬淡之境,凝神静气于寂寞之乡,顺着事物本然的状态,不要掺杂自己的私意,天下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

怎么才能游心于淡呢?我们经常说要看淡世事,不以浮沉为意,但是真正能看淡一切的人又有几个呢?

可以说,我们很多的情绪压力都来自欲望之心和自我感的膨胀,我们不能接纳自己、不能顺其自然。《应帝王》后面还说,得道之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可以说,用心若镜你才能游心于淡。重要的是守住自心的平静。当然,心平如镜并非麻木不仁、六亲不认,而是“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正如南怀瑾先生解释的: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以及任何的学问,修养的方法也都是一个名词“调心”,调整我们的心境,使它永远平安,就是这个作用。调心的道理,庄子用的名词是“游心”。人的个性、心境,喜欢悠游自在,但是人类把自己的思想情绪搞得很紧张,反而不能悠游自在,所以不能逍遥、不得自由。

“游心于淡”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庄子并非里让我们离群索居、躲进世外桃源,而是教我们调服自心,活在现实的安稳里。

很高兴看到年轻一代开启“淡淡”模式之后,将目光转向具体的生活以及自我成长。他们确认了安顿身心的方式,不再内耗,不再情绪当先,更加注重边界感与内心的秩序感。

生活的淡定与从容来自内心的秩序感。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淡人”网友自画像

■王芳

忙时有序,闲时有趣

20+的时候走出校园参加工作,对一切都很新鲜,充满好奇心,工作有激情和魄力,晚上常常边听歌边在电脑前忙工作。30+的时候意气风发、野心勃勃,也想做出点成绩,也遭遇不好相处的上司及难打交道的工作伙伴。40+的时候开始看淡工作,责任心还有,能力也不差,但工作已成了养家糊口的标配,不能放弃但又不会投入全身心。

上班认认真真干活,下班快快乐乐生活,终于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心如止水,平淡如菊,就这样,工作生活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不争,不抢,不急,不恼,就觉得挺好。(摸薯条的鱼北京40+)

甩掉表情包,找到生活的支点

30岁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积蓄,加上无房无车无婚无孩,人生轻盈得像春风里的蒲公英。所以在工作上,有事说事,回复信息用得最多的就是“嗯”“ok”“好”。不再像以前那样在结尾加“哈”,或者加表情包来缓和气氛。当“淡人”就得上“淡”班,如果自己不在生活中拥有其他支柱点,确实很容易抑郁。(阿k广州30岁)

淡一点,慢一点,按自己的节奏走

当大四的儿子正经八百说:“妈,我也许会谈恋爱、也许会结婚、也许会生小孩,但更大概率是不。”这话若是在十年前听到,我想我肯定会跳起来找各种理由说服他。如今听到,我说:“嗯,好的,你觉得快乐幸福就好。”作为50+的人,我想我应归属“淡人”吧?淡一定,慢一点,按自己的节奏走,接受一切,为自己而活。我学会了拒绝很熟悉、曾经同频但现在不共振的人,生活产生最大的变化是我可以不用再敷衍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找寻内心真正的快乐,感知幸福能力不断提升。(新月弯弯岳阳50岁)

淡人不会患“怒路症”

上下班高峰期我都开车。被人闪灯按喇叭插队超车,统统释怀一笑就过去了。怒路症?不好意思,淡人们已经Next Level了。从愤怒暴躁,到绝望,到释怀。我告诉自己,哎呀,别为难自己了。生活已经很苦了,还要自己折磨自己吗?我让你们不就好了,总有轮到我的时候。(阿严佛山24岁)

减少朋友数量,减少内耗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维护友情弄得心力交瘁,后来我发现减少朋友数量,降低朋友聚会,其实能很好地减少内耗。成为“淡人”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哇,原来生活如此简单”。不用再去猜测舍友的居心,也不用再为了关系的和谐勉强自己干点什么。不陪笑后,对我笑的人都变多了。(阿飞深圳30岁)

接受“淡”才是四十岁后的人生

酒局上不喝酒、不劝酒、不吹捧领导,全场专心致志干饭。准确地说,四十岁后开始全面“淡”下来,回归家庭,把心思花在陪娃读书、种花种草上。四十岁之前,我是一个感情很浓的人,敢于期望、敢于付出也不怕失败。四十岁后,慢慢拉黑了一些人、疏远了一些人、遗忘了一些人。也认真反思过,一件好衣服、一个昂贵的包带给我的快乐,真的不及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于是接受“淡”才是四十岁后的人生基调。(不吃萝卜不操心四川43岁)

除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其余的都不重要

“你连大不了都能接受,就没啥大不了的了。”自从去年换了工作后,我的“淡人”精神彻底释放出来了。从忙碌的私企HR经理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公办幼儿园的行政岗,薪水自是跳水,心态也大不一样。现在的我再也不用以身作则,不用打鸡血画大饼卷来卷去。我可太喜欢这种感觉了,专注自我,关心自己内在的感受,减少他人对你能量的消耗。我开始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看书追剧看纪录片听音乐,每一样都带给我满足感和幸福感。(风信子深圳33岁)

唯有平淡,方能长久

■儒风君

苏轼说,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品过人生的苦辣酸甜,淡,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淡,是君子的交情。好的关系,不必刻意。那些需要费尽心思去讨好的人,也不会在你生命中停留太久。能够让我们卸下伪装,淡然与之相处的,才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交情。

苏轼交友遍布三教九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佛印和尚。苏轼本是潇洒不羁的才士,佛印也是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约束的禅僧。佛印擅长诗文、书法,尤其喜欢收集奇石。

赤壁山下的江水中,有许多玲珑剔透的彩色石子,儿童在江边嬉水时总能捡到几颗。

苏轼便拿糕饼,向儿童换取“奇石”,再一本正经地当作礼物赠予佛印,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怪石供》。每当苏轼到金山拜访佛印,佛印也会事先烧好猪肉来款待他。

有一次,佛印准备的猪肉被人偷吃,苏轼又以诗来调侃佛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苏轼与佛印这般真性情的友谊,总是让人感到格外得畅快。

淡,是人生的底色。苏轼被贬黄州后,跑到夜市去借酒消愁。在夜市里,苏轼不小心撞到一个壮汉。那壮汉一拳把他打翻在地,叫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撞我!”显然,壮汉并不知道眼前这个醉醺醺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子苏东坡。苏轼倒在地上,忽然之间就想开了,他大笑起来。回到家后,他写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当他是才子时,全天下的人都争抢着想要结识他,他也常常不给别人好脸色。等到淡出人们的视野,乡野市井再无人认识他,苏轼的内心反而开始变得轻松。

名利附加在你身上的光环,足以遮盖生命原本的色彩。唯有淡,才是人生最本真的颜色。

淡,是生活的滋味。人生有顺逆,天气有阴晴。世事如同过眼云烟,看似波澜壮阔,实则云淡风轻。

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都只是一时狂欢,而非人生的常态。人总是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尝到了苦,才对比出以前日子的甜。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苏东坡的一生,都在世事波澜中,体验着人生的苦辣酸甜。21岁科举出仕,22岁失去母亲,30岁失去妻子,31岁失去父亲,42岁遭遇乌台诗案,49岁儿子夭折,50岁又被召回京师,60岁又被贬谪,终于在66岁,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尝遍人生百味,他终于看清了世事、看淡了得失。饭菜能吃就好,房子够住就行;不图大富大贵,只求一世平安。

古人云:薄酒可以忘忧,丑妇可与白头。徐行不必骑马,称身不必狐裘。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唯有平淡,方能长久。(综合中国妇女报)

原文地址:http://www.cnxlh.com/html/2024/0419/8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