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理论研究

浅析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对策

2024年07月16日 10:16

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村经历长时间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的乡村根脉和灵魂,也是助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内驱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作用,是践行“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以来,乡村文化建设仍摆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位置。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探析解决的策略,旨在为助力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农民;主体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22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 文章标志码:A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新的契机,促使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但乡村文化也深受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冲击。如果在乡村生活的人民群众都对乡村文化失去信心,那么乡村振兴发展也将失去文化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乡村文化兴盛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1 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乡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的驱动,乡村文化是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沉淀而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其中包含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内容,这种乡村文化会在乡村基层群众的日常行为习惯、人际交往中得以体现,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历史演变过程。由此可见,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发展乡村文化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1.1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要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发展和振兴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从政策、要求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促进了乡村经济、农业现代化、乡村文化产业等的发展。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地乡村文化的发展逐渐摆脱了服务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附属地位,因此乡村文化建设应当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2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驱力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让乡村基层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精神也逐渐丰富起来,乡村基层群众通过互联网、新媒体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科学方法,生活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在乡村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乡村社会生活秩序、提升基层群众的文明素养等,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满足乡村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要素,其能够促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也能够为乡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基层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1.3乡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乡村文化讲究“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在新时期,把握优秀乡村文化的内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无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紧密相连,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2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

2.1基层群众深受城市文化冲击,传统观念日益淡薄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乡村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乡村现代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乡村基层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逐渐树立了“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优秀的文化精神引领着乡村文化振兴,也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但乡村基层群众也会受到农耕思想以及封建观念的不良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乡村基层群众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乡村社会中逐渐衍生出“以经济利益为首”的思想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乡村基层群众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摒弃了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这种价值理念上的偏移导致乡村传统观念出现断层,乡村民风较为涣散。传统乡村文化、价值观在乡村基层群众中遭受“冷落”,功利主义的兴盛大大降低了乡村基层群众对本土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乡村基层群众逐渐对乡村文化的发展失去了信心,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热情降低,这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步伐。

2.2文化配套体系不完善,部门协调能力有待增强

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依靠乡村振兴有关部门推进,同时也需要政府从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助力,积极协调各部门主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资金、设施等)。因此,文化配套体系的完善、各部门的协调能力都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带来直接影响。

以甘肃省夏河县为例,在夏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国家乡村振兴局进行统筹安排,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乡村振兴部门落实相关工作,这就构成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架构。但乡村文化振兴涉及的内容、范围都比较广,且夏河县作为甘肃省甘南州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乡村文化历史悠久,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夏河县在2016—2018年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846户4536人(包括建档立卡搬迁户391户1849人)。

在此情况下,如何在易地搬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乡村文化,确保搬迁后的乡村文化不流失,破解乡村发展困境,是夏河县乡村振兴局开展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乡村文化振兴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如乡村文化产业主要的管辖部门为农业农村局,而文化建设的资金通常需要由财政部门进行审批,这就导致乡村文化建设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之间始终存在滞后的现象,文化配套体系不完善、部门协调性不足、乡村民族文化复杂多样等情况都增加了夏河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的难度。

2.3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人才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保障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是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的要点,需要有关部门从政策、福利等多个方面加强人才资源开发。而乡村专业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乡村地区受环境、经济、医疗、基础设施等诸多限制,不仅难以留住本地人才,更难吸引外地人才。同时,乡村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人才激励政策等也无法与城市相比,这就导致人才匮乏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夏河县少数民族众多,部分地区的普通话普及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大部分乡村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的理解、意识也存在不足,这便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缓慢。

3 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对策

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才能够实现传承乡风文明、传承良好家风、改善乡村基层群众精神风貌,促进乡村社会文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3.1构建文化基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

受思想、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夏河县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短板,所以重构文化基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的重要突破点。面对乡村文化复杂多样、不良习俗泛滥、封建迷信思想较为严重等问题,夏河县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构建不同的文化基地,从思想上引导乡村基层群众重塑乡村文明风气。

在村里,受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个别村民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存在偏颇,导致家庭或邻里的关系比较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夏河县应设立民族文化宣传基地,如建设文化广场等,一方面,可以为定期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普通话普及活动等提供场地,同时也能够引领乡村基层群众认识各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达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在广场上张贴各民族服饰、美食、传统习俗等宣传标牌,让乡村基层群众在日常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同时,对于乡村中有可能存在的聚众赌博、攀比浪费等不良现象,夏河县通过加强乡村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基地等方式,为乡村基层群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场所,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乡村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夏河县通过重建或修缮乡村民族文化基地、民俗村落等方式,为乡村基层群众提供现代化、思想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新时期,夏河县多措并举构建乡村文化基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和文化基础。

3.2发挥科技媒体优势,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新时期,夏河县应当创新传统乡村文化的内容、形式,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乡村良好家风为前提,发挥科技媒体优势,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创新,提高乡村文化资源价值。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夏河县乡村既有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建筑,也有精妙绝伦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唐卡、藏族建筑彩画装饰等,这些都是夏河县宝贵的乡村民族文化资源。因此,夏河县在保护和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通过发挥“互联网+”、融媒体平台等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乡村基层群众经济收益。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加大对民族特色文化景区的建设力度,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在网络上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到夏河,畅游夏河。

第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将传统手工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如唐卡、彩绘等,做成精美的纪念品,以供消费者购买留念。

第三,鼓励乡村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振兴,利用好夏河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桑科草原(相传是格萨尔王烟祭诸神、赛马称王之地,俗称“跑马滩”)、茶马古道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视频直播、短视频宣传等打造夏河乡村名片,让消费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3.2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战略

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人才匮乏问题主要在于人才激励保障政策不到位。因此,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战略是夏河县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

3.4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是夯实乡村化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针对乡村文化公共服务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夏河县乡村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吸取国内其他乡村的优秀经验,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以此满足乡村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针对民族节日、民俗风情等建设活动基地以外,还需要调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设立文化帮扶专项资金,缩短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共建美好乡村。在资金使用方面,要保障专款专用、公开透明,确保资金能够真正被用于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拓宽视野,多渠道、全方位地筹措乡村文化振兴资金,鼓励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逐渐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乡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4 结束语

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离不开乡村基层群众的努力,也离不开乡村政府部门的引导。因此,政府部门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上,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进行详细分析,整合资源,从构建文化基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发挥科技媒体优势,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战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全面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基础,确保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慧欢,傅琼.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龙口镇的田野调查为例[J].河南农业,2023(12):52-54+5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蔡亚荣,郝鑫.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国际公关,2023(07):121-123.

[4]王亚华.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如何实施[EB/OL].(2018-04-13)[2023-12-11].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413/c40531-29923855.html.

[5]刘清芝.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对策探究——基于青岛实践的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1):19-23.

[6]肖昕,涂紫姝,冯菁.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23,36(02):154-160.

[7]陈燕.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村规民约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1):123-125.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716/8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