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理论研究

立足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对华池县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24年07月13日 15:24

摘要:文章结合华池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区位等因素,阐述华池县黑色资源、绿色农业、红色旅游“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优势,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华池县;特色产业;绿色农业;黑色产业;红色产业;优势;产业振兴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19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07 文章标识码:A

2021年,甘肃省庆阳市提出未来五年发展总体思路: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三化”并进、强化“四建”支撑。2023年,该市华池县坚持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聚焦强县域目标,全力推动“一黑一绿一红”特色产业开发,加速构建工业主导、农业优先、文旅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该县在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

1 县域概况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总土地面积3 790km。境内山大沟深,山川塬兼有,海拔在1100m—1780m之间,年降水量653mm左右,平均气温8.9℃,无霜期140—160天,具有发展农、林、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分为三个类区:北部半农半牧区草场宽广,宜发展畜牧业;中南部纯农业区土质疏松、肥沃,宜发展农业,是县内主要的农耕地带和产粮区;东部阴湿区,山势平坦,气候湿润,生态条件优越,宜林宜牧。

2 华池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华池县“三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绿色农业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石油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2.1绿色农业产业的基本情况及优势

华池县绿色农业产业以洋芋、小杂粮、草畜、粮饲玉米等为主。在西北部旱作农业区以洋芋、小杂粮为主;在中南部高效农业区以草畜、粮饲玉米为主;在东部生态农业区以草畜、粮饲玉米、白瓜子产业为主。“十四五”期间,华池县绿色农业产业规模成型,草畜主导产业地位凸显。其优势一是地域性:该县位于山区,地势高低不平,适合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大规模种植。二是开放性:绿色农业经营模式已由农户分散经营向“企业+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转变。三是扩散性:玉米、小杂粮、洋芋等种植业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2.2黑色资源产业的基本情况及优势

华池县坚持“工业主导型”发展战略,立足能源资源富集优势,支持油田单位利用新技术开采石油,加快能源产业有序集群开发。“十四五”时期,全力推进1000000t页岩油开发,新建产能1190000t,力争原油产量突破4000000t。统筹资源输出与就地转化,拓展石油等特色产业链,突出石油化工、煤电冶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油、气扩能上产,实施石油、天然气开发延链项目,积极推动石油配套产业发展。其优势在于华池县地下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产业也是当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当地石油开采已形成“地企”合作模式,由政府征收相应税费,正逐步向石油加工型企业迈进。

2.3红色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及优势

华池县历史悠久,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全县红色遗迹、遗址77处,文物保护点200多处。其中,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等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其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丰富、特征鲜明,不仅有红色旅游景点,还有人文历史景点,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景点分布集中,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三是资源拓展性强,多重价值萃于一身。

3 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从调研情况来看,华池县特色产业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成长阶段,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是,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经济结构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优势能源利用率低和转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亟须持续加大引导力度,提高扶持水平,加快发展步伐,以实现特色产业富民强县的目标。

3.1产业发展搞“一刀切”,未能因地制宜

华池县产业发展以第一产业(农、林业)为主,农、林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未能因地制宜地实现充分开发与利用。主要问题在部分领导干部管理观念落后,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实际上,发展农、林业与保护生态并不矛盾,而应当相互促进,谋求共同发展。

3.2产业发展不成熟

华池县产业缺乏科技支撑,如南梁红色旅游沿线由于缺乏科技助力,第一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绿色产业仍处于原始发展状态,特色产业深耕力度不足,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3.3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发展现代化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部分农村地区村干部学历偏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在村党员老龄化加剧,甚至涌现出人才断层现象。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4绿色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华池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县城,石油工业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较大,对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影响重大。地方企业体量小,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产品初加工产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核心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上下游无缝衔接、深度耦合型循环产业链。同时,绿色工业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转型及相关创建工作尚在初步探索阶段,带动发展绿色工业后劲不足,任务繁重。另外,农业绿色转型进程缓慢,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

3.5红色旅游产业有待完善

红色旅游产业经济基础薄弱,缺少对实体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华池县食、住、游、购等相关服务不完善,虽接待人次较多,但实际经济效益不足。华池县南梁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在景区规划方面不能充分满足游客对景区日益增长的舒适性、便捷性要求和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南梁镇红色景区停车、饮食、住宿等相关服务设施落后,游客饮食、住宿需求低迷;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不具备吸引力,均导致当地居民经济收入难以增长。

4 推动华池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4.1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华池县具备自然资源优势,应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第一产业。例如,南梁镇气候湿润、地面平整,具备机械耕作条件,最适宜种植玉米、洋芋。该县林镇乡范台村适合豆子、荞麦等小杂粮生长,不适合种植林果业。华池县应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倡高质量发展。南梁红色旅游沿线地区亟须探索一条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而林镇乡范台村属于华池县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区,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将导致面源污染,对水资源、土壤质量产生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4.2建立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形成规模效益

依托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打造村级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积极引导各村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科学合理布局,划分经济区域,建立特色产业群;加强专业化技术指导,科学提高生产效率,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和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并大力发展专业协会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扩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实现规模化经营。

4.3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必须着力解决技术瓶颈。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鼓励进行科研开发;大力引进科技型人才,并对其开展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根据本村实际,树立技术导向,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业,以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由于华池县第一产业还没有达到开发利用的最佳状态,加之受地理条件限制,现代化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亟须组建一支现代化人才队伍。因此,应积极响应中央人才返乡、资金下乡政策,公开选拔优秀大学生,激励人才返乡。同时,鼓励年轻人入党,为党的事业提前培养后备基层干部;还应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兴办“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把党建建在产业链上,带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4.4依托优势资源,开发石油产业

华池县石油资源储备丰富,开发石油资源可以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在加快石油资源开发步伐、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同时,创新地企联合开发、合作经营、相互支持的利益共享机制。围绕油田生产需要,地企在石油助剂、污水处理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石油开发实现后续产业发展,鼓励油田单位加快建设伴生气回收利用企业,全力支持油田开发,带动地方工业同步发展。

4.5华池县为特色产业发展作出的努力

华池县精准把握“全国旅游强县”的发展定位,着力依托南梁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开发“红色+乡村”旅游模式,加快打造文旅强县。“十四五”期间,华池县以南梁红色大景区为抓手,以南梁镇至林镇一线为核心,借鉴长征、长城、黄河等多元文化的挖掘与推介经验,推出了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闫家洼子会议旧址—四十二烈士墓”的红色旅游线;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鄂豫陕会议旧址的长征旅游线;山庄尚湾(白沟)—紫坊刘坪—柔远李庄—乔川铁角城的乡村旅游风情线。同时,加快多元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策划特色节会、系列寒事等大型活动,构建乡村多元化旅游服务体系,推动单一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此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开发“红色+乡村”旅游模式,构建以南梁红色旅游为“龙头”,以大小凤川生态人文旅游为“两翼”的旅游新格局,不断壮大文旅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由单纯的农业经济向“三产”转移的转型跨越[6]。另外,加快推进南梁红色教育基地、南梁红色影视基地及接待中心、红色旅游小镇等红色南梁大景区建设,持续完善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链条旅游服务,全面提高游客接待质量和服务水平。

着力打造以中国南梁红色旅游文化为主的华池系列文化品牌。实施红色旅游文化品牌战略,须高效融合华池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黄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康养文化、休闲文化、娱乐文化、研学文化、探险文化、美食文化与非遗文化。同时,依托南梁5A级大景区发展前景,吸纳南梁小吃(含华池县及周边市县名吃),建设具有华池特色的各级宾馆与美食城,推动发展特色餐饮,打响中国·南梁美食品牌。同时,科学种植南梁小米、玉米、荞面等小杂粮,推出羊肚菌、黑木耳、黄酒等农副产品,促进工艺品加工销售网店和实体店落地,打造中国·南梁特色小杂粮、农副产品和工艺品品牌;围绕当地非遗剪纸、刺绣、布贴画等产品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造中国·南梁非遗品牌;发挥南梁说唱、腰鼓、信天游、情景剧及红色演艺大戏等效能,打造中国·南梁红色演艺品牌;在南梁影视基地或军事体验基地播放影视作品,开展军事体验,吸引游客参与和互动,打造中国·南梁影视品牌、中国·南梁军事体验品牌;以南梁干部学院为基地,积极推进干部培训,高度重视南梁精神、范仲淹思想学习,举办农耕文化学术研讨会,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冬夏令营、红色旅游采风活动,聚焦南梁(或山庄)红色写生基地,促进观光研学旅游,打造中国·南梁中小学生夏令营品牌、中国·南梁红色写生体验品牌;搜集《华池红色歌谣》《南梁丰牌》《南梁红色故事》《陇东革命斗争史》等书籍,完成《南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及《农耕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或)小学生南梁冬夏令营优秀作品集》《南梁游记精选》《咏华池诗词精选》《咏南梁诗词精选》《华池民间传统》《华池历史故事》《南梁风采摄影集》《南梁红色写生作品精选》系列征稿、编纂与出版。推出集中反映南梁革命史的图书等,不断提升南梁镇精神文化素养,打造中国·南梁红色文艺品牌。

5 结束语

华池县依靠产业发展成为山区农业大县,绿色农业、黑色资源、红色旅游“三大产业”能否有效、健康、快速发展直接关系地方经济命脉。因此,要从县情出发,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利用资源优势,做稳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真正实现“三抓三促”行动赋能特色产业开发。

参考文献:

[1]华池县人民政府.华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2-08-27)[2023-12-15].https://www.hcx.gov.cn/xxgk/fdzdgknr/ghgy/wngh/content_7461.

[2]何建华.甘肃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3,43(02):109-117.

[3]董敏瑶,孔陇.乡村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城市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5):1-12.

[4]王进明,董孔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农业产业模式探索与创新[J].寒旱农业科学,2022,1(12):197-202.

[5]杨学斌,李永峰,张琛.甘肃礼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2,350(06):83-85.

[6]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N].甘肃日报,2021-06-09(01).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713/8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