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后稷网 科技前沿

Array

量质双优 “济麦44”“西农172”种出万顷丰收田

——国审高产强筋小麦“济麦44”“西农172”品鉴观摩会现场观察

2024年06月02日 19:32

五月的关中平原,麦浪翻滚。

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陕西鑫晟禾优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500余亩的优良品种小麦青黄相间,已趋近成熟,饱满的麦穗散发着清香,积聚着丰收的力量。

这里正在举办国审高产强筋小麦“济麦44”“西农172”品鉴观摩会,“济麦44”“西农172”“西农599”“中麦801”等优良小麦品种挺拔而立,穗大粒饱,正接受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陕西、河南、安徽等地的200余名经销商、种植大户实地观摩,细心品鉴。

一粒良种,托起丰收的底气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决定粮食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是粮食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样的种子才是好种子,按照陕西鑫晟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博的理解就是:“投入少,操心少,产量高,品质好。”自2019年创办企业以来,他就一直致力于寻找这样的良种。

在鑫晟禾优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济麦44”和“西农172”示范田块前,挤满了参会人员,优质强筋、抗病高产,成为两个品种最为“吸睛”的优点。

强筋小麦,就是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吸水率高的小麦。由于面粉蛋白含量高、面筋强度高、延伸性好,最适于生产面包、面条、饺子等。在我国,约有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已成为发展趋势。

“西农172”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团队培育而成,叶色浓绿、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大穗多穗、成熟落黄好、能抗多种自然性病害,亩产量可达1700余斤。

“‘西农172’2022年通过国审,其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特性,蛋白质含量、湿面筋、稳定时间都达到了国家强筋小麦的标准,磨出的面粉白,口感好。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区域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对自己团队精心培育的“孩子”不吝赞赏。

而在张博看来,“西农”系列品种自带“硬实力”属性。2023年,张博果断拿下“西农172”品种独家经营权。他介绍,通过试验示范发现,“西农172”叶色浓绿、分蘖能力强、茎杆粗壮、大穗多穗、籽粒透亮、成熟落黄好、能抗条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多种自然性病害,商品粮销售价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5分钱。

观摩会现场,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时而俯身查看小麦落黄情况,时而在手掌揉开麦穗,观察起籽粒饱满程度。“按照小麦生长和天气情况预计,今年陕西省应该是一个增产年、丰收年。‘西农172’和‘济麦44’这两个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和丰产性都不错,‘西农172’每穗平均穗粒数达到42-45粒,结实率比较好。”赵建兴介绍,一粒好种子,能带来丰收的底气。

试验示范,秀出田间“硬实力”

张博的另一个拳头产品,是“济麦44”。去年拿下“济麦44”的陕西独家代理权后,他已经将这个品种在陕西推广了10万亩以上。“济麦4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振东院士团队培育的双国审强筋小麦品种,具有超强筋、高产、广适、抗病、抗逆等优点,连续多年为山东省第一大强筋小麦品种,2021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强筋小麦品种,2023年、2024年都选为全国主导小麦品种。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秦渡街办浮沱村的种粮大户杨随社,是种粮多年的大户,这些年选择品种他有自己的标准:“优质强筋、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经过仔细的对比,今年他自己的600亩地全部种上了“济麦44”。不仅如此,他还向其他种粮大户推广种植了200亩。

其实,在张博向他推广“济麦44”的时候,杨随社早就关注到了这个品种。去年5月下旬,河南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时间与豫南地区小麦成熟期高度重合。导致河南省内部分地区小麦点片倒伏、发霉,大部分地区出现小麦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我当时就注意到河南地区‘济麦44’试验田的小麦抗穗发芽能力比较好,在受灾的情况下还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收成。”

同样对“济麦44”高度认可的还有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峰,今年他在陕西凤翔种了5000亩的“济麦44”。“明年还要继续扩大面积,争取推广面积到5万亩!”他说。

刘海峰的底气何来?仍然是品种过硬的实力。

山东省农科院小麦育种团队负责人李豪圣在观摩会上这样介绍“济麦44”特性:“超强筋、品质优且稳定;产量高,亩产迈上800公斤的台阶;兼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突破强筋小麦品种适应范围狭窄的瓶颈”“被认为我国目前能与进口小麦品质相媲美的5个品种之一。”“转让价格创我国单个小麦品种转让纪录。”

向“新”突破 企业勇担重任

良种,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种业振兴,必须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整合聚集各方资源,建立建全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锐意科技创新,致力良种推广。

近年来,陕西鑫晟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在西安、海南和通辽建立了科研试验基地,并和科研机构合作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立20个品种试验展示中心,实现了在不同生态区域内都有适宜种植的“鑫晟禾”牌优良品种。公司共自主研发的系列玉米杂交种5个,小麦品种1个,转让专利玉米品种3个,小麦品种5个。

鑫晟禾正将良种、良技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将科技的种子深埋于关中平原广袤的土地之上,结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幸福果”。

“我们与各大粮食加工企业合作,让农户生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以种业为‘链长’带动优质强筋小麦产业链发展,助力农民种粮致富。”说起自己朴素的愿望,张博目光笃定。

原文地址:http://www.cnhouji.com/news/2024/0602/79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