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乡村人物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葫芦助农增收致富

2024年04月15日 16:3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历经千年岁月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寄予其吉祥、幸福、长寿、平安等寓意,又因葫芦多籽,承载着家族兴旺、子孙满堂等美好祈愿,倍受人们喜爱。文水县南庄镇吴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葫芦的传统。每到金秋时节,吴村的葫芦便相继成熟落地,街道两旁和院落空地上晒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吴村也因葫芦而远近闻名。

乐龙葫芦专业合作社内陈列的烙画葫芦工艺品乐龙葫芦专业合作社内陈列的烙画葫芦工艺品

吴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南庄镇境内,当地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烙画葫芦工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村中100多户村民种植葫芦800多亩,有1000余人从事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工作,人们将葫芦加工成葫芦艺术品推向市场,深受大众喜爱。其间涌现出很多专门从事葫芦艺术加工的艺人,他们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村民在自家门前晾晒的葫芦村民在自家门前晾晒的葫芦

葫芦在当地的种植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人们只把葫芦当作一般容器来使用,或将葫芦挖空用来装水盛酒,或将葫芦一劈两瓣,用来舀水搲面。后来有人在葫芦上用烧红的铁器烫字,或烫些其他简单的图案,烙画葫芦便诞生了。

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即有文字记载,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更是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供皇家赏玩的御用珍品。20世纪初,文水民间艺人刘广维在自家地里种植葫芦,待葫芦成熟后,在葫芦上刻字烫画,走街串巷,以技谋生。他的儿子刘生明能写善画,在承继先人葫芦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葫芦制作工艺,使烙画葫芦声誉日隆。刘生明葫芦技艺的传承人刘石安、薛改莲又在全面继承这一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使吴村烙画葫芦这一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保护和传承烙画葫芦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刘石安从1997年起率先在吴村大量种植葫芦,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葫芦工艺品加工技术,并创办山西文水石安葫芦工艺品厂,在厂职工40人,年生产葫芦工艺品1万余件,是一个依托农户葫芦农产品进行艺术精加工的小型工艺品生产企业。2009年,刘石安在吴村又成立了文水县乐龙葫芦基地培训学校。他亲自带领学员种植葫芦,指导种植技术,传授经验,培养出种植能手500余名。同时,刘石安研究出一套成熟的葫芦种植经验,从葫芦种植时间、幼苗管理、开花授粉、施肥用药、采摘时间和工艺处理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田间实际指导,他总是有问必答,使学员和农户切切实实学到了有用的种植技术。

吴村村民正在将葫芦去皮、打磨吴村村民正在将葫芦去皮、打磨

刘石安为将这一独特的技艺传承下去,承祖训、操旧业,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使得烙画葫芦这一民间工艺逐渐复苏、发展、壮大,不仅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形成了以吴村为代表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葫芦加工产业,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成为文水县特色文化富民产品的一面旗帜。自乐龙葫芦工艺基地转为乐龙葫芦专业合作社以来,累计培训葫芦种植能手600余名,掌握烙画葫芦制作技艺的技师60多名,每年生产葫芦工艺品10万余件。刘石安带领这批工艺人才,通过开展“传、帮、带”,使广大学员逐步掌握了基础的美术工艺知识,能够更好地将吴村烙画葫芦这项民间工艺传统技法传承下去。

薛改莲是烙画葫芦技术的第五代传人,她不断钻研和实践烙画艺术,把葫芦烙画技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作品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民间工艺金奖”。同时,她将葫芦烙画技术免费传授给村民,如今掌握烙画葫芦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乡亲达到了上百人。

制作葫芦工艺品需要完成去皮、晾晒、打磨、雕刻、绘画等步骤,讲究依形造景,每个葫芦都别具风格。为了使作品更精美,薛改莲还特地前往山东、天津等地学习烙画技艺和葫芦工艺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每年定期培训两次,手把手免费传授葫芦种植和烙画技术,现在村里有葫芦加工厂十余家,掌握葫芦烙画手艺的村民有百余人。”薛改莲说,在自己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也参与到了葫芦艺术的研究与开发中。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手艺,薛改莲不断创新,在葫芦制作中加入勒扎、制范、火画、押花、针划等装饰方法,并融入一些现代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烙画葫芦。同时,薛改莲也在配合“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多次进行葫芦烙画技艺展示,借此推广这一传统工艺。“下一步将积极引进现代种植技术,提高葫芦种植的科技含量,继续钻研葫芦工艺品技艺,帮助提高村民的葫芦加工技术,让大家一起用‘小葫芦’发‘大财’。”薛改莲说。

除此之外,乐龙葫芦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了葫芦种植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带动帮扶当地葫芦种植农户。山西徐特立职业中学、山西省刘胡兰中学正式将“文水葫芦烙画技艺”纳入课堂,“非遗进校园”把保护传承纳入当前主流教育体系之中,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不仅有利于非遗发展壮大,更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吴村烙画葫芦有“绿色工艺”之称。其以葫芦为创作载体,以烙刻为手段,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在葫芦上勾画烘烫进行创作。在烙绘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烙笔的温度、烙笔接触葫芦的适度和运笔的速度。运笔越慢,烙迹就越深,线条实而没有“虚迹”。运笔越快,烙迹就越浅,线条相对就虚。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突出“以铁为笔,以火为墨”。运用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达到了艺术和自然的完美结合。烙画葫芦作品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全凭手艺人淳朴的感情和直觉去创作,作品浑厚、单纯、简洁、朴实无华,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

烙画葫芦主要采用针刻、烙画、彩绘、镂空、浮雕、推光漆等工艺技术,在葫芦上多刻画广受民间喜爱的八仙、龙凤、菩萨、八骏、五牛、山水风光等图案,或刻上诗词书法,典雅别致;或刻僧尼颈系念珠,如佛再现,憨态可掬;或刻仙女罗汉,裙衫飘逸,神情逼真。烙画葫芦技艺缩名山大川于盈寸之间,移嘉卉奇葩于掌心之上,刻人物形象于祥物之上,赏心悦目、养性怡情,可谓“胜于金玉”,堪称民间艺术的一绝。烙画葫芦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为一种旅游工艺产品不仅销往北京、辽宁、天津、山东、甘肃等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还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新加坡等国家。2011年,吴村烙画葫芦制作技艺被列入吕梁市级非遗项目,2017年入选山西省级非遗名录,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水县南庄镇吴村充分运用“葫芦村”文化元素,依托乐龙葫芦专业合作社将葫芦种植、加工、制作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引导农民提高种植和加工技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生产,逐步走上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烙画葫芦不仅成为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成为吴村一带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更是附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一只普普通通的葫芦在吴村实现了文化创意、艺术收藏等价值。吴村烙画葫芦不仅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代表,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它的保护传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薛改莲制作的烙画葫芦作品《尧帝》薛改莲制作的烙画葫芦作品《尧帝》

精美绝伦的烙画葫芦工艺品《龙腾盛世》精美绝伦的烙画葫芦工艺品《龙腾盛世》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415/71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