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藏在历史名城里的太原腔调

2024年04月12日 18:31

太原南中环桥横跨汾河两岸,夜色极美

太原南中环桥横跨汾河两岸,夜色极美

公元前497年,晋国公卿赵鞅任用董安于在汾水 以西筑造晋阳城,开创赵国基业。自此,太原城开始 了其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宋代词人沈唐曾为太原留 下“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的赞誉。 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和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太原, 可谓底蕴深厚,文脉延绵。“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 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 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汾河水从莽 莽山林中奔腾而来,犹如一条玉带从太原穿城而过。 大河源远流长,衍生了人间烟火,孕育了三晋文明。

一水润一城,往事越千年。汾河水造就了风光 旖旎的自然山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花 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宋元时期,华北一带流 行的这句民谚道尽了太原城的繁华盛景,“锦绣”一词写尽了太原的山形地貌与气象非凡。“太原”地名 是从“大原”二字演变过来的,最早出自《诗经·小 雅·六月》中的“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尚 书·禹贡》中也记载:“既修大原,至于岳阳。”但 太原作为特定的行政区划名始于秦朝。公元前227年, 秦国设太原郡,自此,“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名一直 沿用至今,历时已两千多年。

战国时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

“龙潜”之地,九朝古都 

与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这些“龙都”相比, 太原的“龙城”美誉似乎略显失色,究其原因是历史 上各朝代在太原定都的极少。但太原作为“龙潜”之 地、“九朝古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以来,太原逐渐成为山西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从地理位置来看,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 晋中盆地北缘,北靠忻州,南接晋中,西毗吕梁,东 邻阳泉,自古以来便处于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耕文 明的交汇地带,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因此,历朝历代 君王对太原非常重视,汉有“东带名关,北逼强胡” 之称,北齐视其为“霸业所在,王命是甚”,李唐王 朝认为太原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他们都极看 重其“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特殊地理位 置,太原也成为从古至今的兵家必争之地。

赵国初都 

赵国乃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 一。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定都晋阳 (今太原西南 部),后赵国国都几经变迁,中牟(鹤壁西)、邯郸 (邯郸)都曾为赵国都城。

春秋末期,晋阳之战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 础,也让赵国从晋国列卿中脱颖而出。晋定公时,智 瑶担任晋国执政,为了增加自身实力,打着向晋君献 地的旗号,向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城邑,被 赵襄子拒绝。后晋公命智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 手讨伐赵襄子,围攻晋阳,并引晋水灌晋阳城。在晋 阳城快被淹没的时候,赵襄子又联合韩、魏两家反攻 智瑶。韩、魏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军营,智瑶兵 败身亡,赵襄子将其头颅雕刻、上漆,充作饮酒之首 爵。为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联手将智氏灭族, 瓜分智氏封邑,史称“晋阳之战”。

此后晋国国君再无半点权威。公元前376年,韩、 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又 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史称“三家分晋”。智 瑶亡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从此,中 国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不以道义为重,而以成 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三家分晋”也成为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公元688年,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公元688年,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进入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励精图治,最终赵国 发展为战国后期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 开了数十年的争霸,而晋阳自然也就成了赵国的“龙 兴”之地。

唐朝北都 

中国人总是对自己的故乡有深切的眷恋之情,李 唐王朝便是如此。公元618年,李渊自立为帝,定都长 安(今西安),建立唐朝,因晋阳是李唐王朝的发源 地,晋阳遂被设为陪都,在当时称为“北都”。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渊正式出任山西 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该地区的 最高军政长官。

当时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全国,尤其是大河南北和 江淮地区的农民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地冲击着 隋朝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也在日益加剧,隋炀帝猜忌大臣,滥杀文臣武将。面对 如此内忧外患的局势,李渊副使夏侯端劝他早做打算, 李渊“深然其言”。等到李渊到任太原后,他对次子李 世民说:“唐本就是我的封国,太原就是唐所在之地。 如今我来到此处,是为天赐良机,赐予却不取,灾祸将 要来临。但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没有办法经邦济 时。”这表明了他的起兵意图和策略。

李渊到任后,他率先带兵前往雀鼠谷,击溃了活 动于太原以南的历山飞别将甄翟儿部,稳定了山西局 势。但在抵抗突厥入侵的防御战中,他的副留守高君 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战败,隋炀帝遂下令拘捕李渊、 斩杀王仁恭。李渊即让李世民做好随时起兵反抗的准 备。过了不久,炀帝又遣使驰驿赦免李渊与王仁恭。 李渊认为时机已到,于是“雄断英谟,从此遂定”。 经历这一事件,李渊加速了举兵反隋的活动,终在618 年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 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 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隋末,李渊以“尊隋”为名起 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 便以“唐”为国号。国号“唐”,原是晋的古名,泛 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区,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 唐王朝”,尊称“大唐”。

晋阳被视为“龙兴之地”,又因其极其重要的军 事地位而被定为陪都。除为赵国初都与李唐王朝的陪都 外,太原还是前秦都城、北齐陪都、武周陪都、后唐陪 都、后晋陪都、后汉陪都、北汉都城。无论是军事进攻 还是军事防守,太原都无愧于军事战略城市的地位。

清朝时期,太原府城地图,承恩门位于城东南

清朝时期,太原府城地图,承恩门位于城东南

首义城门,太原锦绣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始设太原郡,治在晋阳, 即今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以“晋阳”兼称“太 原”,如此称谓直至隋唐五代不改。那时候的太原由汾 河以西的西、东、中三座城池组成,仅城门就有24座。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潘美在阳曲县唐明镇 初建并州治所,唐明镇大致以今天西米市街、庙前 街、西羊市街为中心,东至柳巷南路,北及府西街一 带,较之晋阳城北移约45千米,居汾河以东凹岸、太 原盆地北端山谷合拢之处的狭长地带上。此后太原城 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形成今日太原市城区的雏形。

宋代太原城城周长5千米余,设四门,东曰“朝 曦”,西曰“保德”,南曰“太平”,北曰“怀 仁”,城中还有一座周长2.5千米余的子城。其中南边 的太平门即今日五一广场上的首义门。首义门占地面 积1800平方米,长60米,宽32.9米,高39.25米,是 太原市民的精神地标,也是太原市重要的政治集会和 节日庆典活动场所,更是迎泽大街的重要门户节点。

首义门演变历史悠久,名字也几经变更。明代 的太原城由宋代的十里扩建为二十四里,城门也由原 来的四座增至八座。这八座城门中,以太平门最为著 名,太平门内的道路叫晋藩前大街,大街的北端便是 明代藩王、九大塞王中排位第一的晋王王府皇城,太 平门的第一次更名就与晋王府有关。

当时明王朝的统治日益巩固,四海升平,八方安 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第一代晋王朱棡就藩太原 后,皇帝的圣旨由太平门入城送入王府,太平门也就 成了承迎天家恩泽的入口。由此太平门便迎来了它的 第一次修葺与更名,取“承迎恩泽”中的“承恩”二 字代替“太平”二字,改名为“承恩门”,且其专供 晋王府出入使用,修葺时选用最高规格,承恩门也因 此成为八座城门中最为耀眼的城门。

清中叶,东山的山洪顺东南城墙而下,冲毁了承 恩门关城及箭楼;咸丰年间,承恩门又惨遭失火,直 至光绪年间才得以重建,民间将新修建的承恩门叫做 “新南门”。

1911年辛亥革命时,山西新军从狄村驻地沿并州路 一路向北,在城内革命党人接应下顺利进城,进城后直 奔巡抚衙门,成功发动了太原起义。太原革命党人的壮 举,打响了辛亥革命黄河以北的第一枪,加速了清王朝 的覆灭。为表纪念,承恩门自此更名为“首义门”,城 楼雄壮,关城肃穆,瓮城森严。由于太原起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革命成功后,武昌和太原 两地出现了以“首义”命名的建筑或区域。

雪后的首义门,红墙青瓦白雪融为一体,分外和谐

雪后的首义门,红墙青瓦白雪融为一体,分外和谐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 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强攻首义门,进入太原城, 解放了太原,而首义门这座雄伟的古城门也在炮火中 受到了重创。

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太原市政府将毁于 战火中的首义城门、城楼、城垣一并拆除,辟建了宽 阔的广场,取名“五一广场”,寓意劳动人民当家作 主之,五一广场也是太原市最早的广场。

五一广场建成后,1959年至1995年历经多次改建 完善,从修建广场观礼台到修建假山、喷泉、雕塑广 场,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彻底完工,形成一大一 小、南北遥相呼应的现代化广场。

作为太原市最重要的地标建筑之一,五一广场是 老太原人心中的深刻记忆。漫步五一广场,千余年积 淀的沧桑感如陈年老酒一样沁人心脾。每逢国庆节, 五一广场上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迎着第一缕晨曦, 群众自发赶来,齐聚广场上,一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 升起,全场高唱国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太原市历史文化,2020年 5月22日,太原市五一广场改造设计方案正式公示, 本次改造结合了五一广场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特征,在 广场中轴线位置上设置首义门、国旗、雕塑三大主题 元素,此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北广场首义门的复建, 力求将首义门打造为英雄太原、文化太原的载体和坐 标。同年7月15日,五一广场雕塑设计方案研讨视频会 召开,会上初步提出以“伟大的开端”为主题进行雕 塑设计,与广场整体设计相统一。2020年9月4日,太 原五一广场北广场正式封闭改造。

2021年3月9日,太原市五一广场改造工程有序展 开,首义门基座成型。6月16日,首义门城台建设和部 分大型木构件基本完成。11月3日,太原市五一广场首 义门复建工程终于竣工并拆除围挡,新建的首义门正 式与市民见面。

如今的五一广场,融汇古今,与时俱进。置身广场 中央,太原的历史如同电影般从眼前一幕幕闪过,都市 的繁华与历史的厚重融为一体,新建的首义门为锦绣太原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太原人的骄傲。

太原街巷,太原腔调 

当你在太原来一场City walk,你会发现太原的 街巷名字起得非常有趣,“米市街”“馒头巷”“咸 肉巷”“豆芽巷”“炒米巷”“茄皮巷”……每一巷 听了都能使人肚子“咕噜”一声;“老鼠窟”“五龙 口”“马道坡”“羊市街”“猪头巷”“卧虎山”…… 仿佛每个巷子里都藏着动物;“一人巷”“二市 场”“三桥街”“四岔楼”“五福庵”“六平巷”“七 府坟”“八吊沟”“九幢巷”“十字街”“千峰 路”“万马街”,从一到万一应俱全;“杏花巷”“桃 园路”“柳巷”“劲松路”“柏杨树街”“柳溪 街”……绿树与红花深藏于这些巷子里。

太原不仅街道的名字起得有意思,每条街道还蕴 含着丰富的历史印记。首先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迎泽” 二字,在太原,“迎泽”常见于各类名称中,如“迎泽 区”“迎泽大街”“迎泽公园”“迎泽宾馆”“迎泽汽 水”……“迎泽”二字出现得如此频繁始自明朝时期, 晋王府将“承迎恩泽”四字拆分,以“承恩”二字命名 原太平门,以“迎泽”二字作原朝天门之名,后在此 处建起的一条东西向街道,唤作“迎泽大街”,迎泽 大街旁边的公园叫做“迎泽公园”,迎泽大街的宾馆叫 做“迎泽宾馆”。而“迎泽”一词亦来自一首古老的 民歌——《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民歌相传 是舜帝时代歌颂南风造福运城盐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 说世间万物都承迎南风的恩泽。

太原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街——柳巷,距今已有 三百多年历史,拥有“中国四大夜市之一”“华北地 区最大的夜市”之称,日人流量达二十余万。其名字 中的“柳”字源自一则历史故事。

相传,明北伐灭元战争中,朱元璋挥戈直指元军 军事要塞——太原。驻扎在太原的元军凭借城高池深的 地理优势,以逸待劳,垂死挣扎。明西征大将军常遇 春为了解敌情,亲自化装成樵夫混入太原城。不料, 事不机密,常遇春的行迹被元军探子探得。他刚刚穿 过太原城东门外的桥头街,准备混进朝曦门,就被元 军伏兵四面包抄。情急之下,常遇春杀出一条血路, 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并钻进巷北的一个破旧小 院。在这所破败的小院里,住着一位年逾花甲的孤寡老妇柳氏。柳氏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残忍杀害,儿子 又被元军抓走,一去不归,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统治 者。她见这位樵夫被元兵追杀,心生同情,就把常遇 春藏进了后院的柴垛中。等元兵闯入院中搜寻,柳氏 装聋作哑,将他们哄骗走。

迎泽大街位于太原市市中心,是一条东西向的城市道路

迎泽大街位于太原市市中心,是一条东西向的城市道路

柳巷商圈游人如织,店铺林立,小吃众多

柳巷商圈游人如织,店铺林立,小吃众多

常遇春获救后,深感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 他将院中的一条柳枝顺手摘下,交给柳氏说:“老妈 妈,这里不久就要打仗了。为使您老免遭战火,请把 它插在街门上,大军见到柳枝后,定会尽心保护。”

不过几日,明军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见战火四 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家串户告诉众邻, 各取柳枝插于门首。由于常遇春审清了城中敌情,又 安排了内应做探,明军里应外合,迅速拿下了太原 城。攻入城中的明军士兵按常大将军的命令,看到门 上插有柳枝的院子,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

战后,众街坊为感谢柳氏,也为了纪念太原脱离元 朝的残暴统治,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 枝生根、抽技、发芽、吐翠,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长 成了小柳树、大柳树、老柳树。从春到夏,从夏到秋, 这条不起眼的小巷早已绿柳成荫、枝条婀娜、凉爽惬 意,于是,一个美丽的街名“柳巷”就此诞生。

柳巷原本是一条破旧的市井小巷,清中叶的一场 大水患几乎淹没了城南和南关城的商市街巷,商贾们 才逐渐向柳巷、桥头街一带迁移,使这条僻静、萧条 的小巷变成了店铺毗连、行商坐贾云集的闹市。尤其 在辛亥革命后的二十多年间,柳巷附近的商品贸易业 迅速发展,柳巷也成了太原当时的商业中心。

如今的柳巷不仅是太原的商业地标,也是外地人 来太原旅游必打卡的景点之一,时髦的都市女孩来到 柳巷商圈总会拎着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地离开,更有甚 者认为太原的柳巷可比肩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 路和北京的王府井。

岁月流传,时光变迁,历史虽已悄然远去,但我 们仍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得过去太原城的繁华景象。作 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太原蕴含着深沉而厚重的历史情 怀,这份历史情怀需要我们去用心品味、智慧传承。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412/70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