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理论研究
截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并成为接续减贫的重点。现从相对贫困的广度、深度及宽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河南省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现状,并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来研究河南省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而结合河南省农村地区发展实际提出治理相对贫困的对策,以期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
我国于2020年底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与绝对贫困相比,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更高、人口基数更大。因此,须加大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河南省减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相对于工业地区,河南省很多粮食生产大县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地区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因此,笔者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河南省农村实际情况提出相对贫困的治理建议,对建设美丽农村,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现状
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广度
文章以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分别采取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和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收入中的最低组作为相对贫困标准[1],从国家层面基于比例收入法来测算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率及相对贫困人口规模。
一是以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作为相对贫困标准。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540元,其40%为11016元。假设人口在每个收入组均匀分布,则11016元位于202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的第二组中间位置,相当于总人口的29.6%,据此可以推算出2020年河南省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数约为1311万人。
二是以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收入的最低组作为相对贫困标准。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最低收入组的上限是12155.75元。假设人口在每个收入组均匀分布,则12155.75元位于202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的第二组中间偏上位置,相当于总人口的35.8%,据此可以推算出2020年河南省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数约为1586万人。
从以上测算数据可知,若以全国城乡一条线来测算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及相对贫困人口规模,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较高,相对贫困人口规模较大。
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深度
相对贫困的深度即贫困程度的差距大小,贫困程度差距越大,相对贫困越深。以下利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分别从河南省城乡间收入差距、河南省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两个方面反映河南省相对贫困的深度。
第一,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大。首先,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的绝对值来看,2014—2020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持续上涨,从最初的13705.93元上升至19037.23元,上涨了近40%。虽然2020年底,河南省城乡收入差的绝对值首次出现降幅,但仍然维持在18642.41元的高位上;其次,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来看,2014—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有连续下降的趋势,从2014年的2.38下降至2020年的2.16,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的两倍之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大。
【基金项目】2022 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与人居环境协同治理路径研究”(222400410235);2022 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精准扶贫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研究”(2022-ZZJH-245)。
【作者简介】夏 飞(198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农村经济。
第二,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大。首先,从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差距来看,除了2019年较之于2018年收入差距有所回落外,2014—2020年,河南省农村地区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差距从最初的17518元上升至2020年的25863元,上涨了将近50%;其次,从平均值与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来看,除了个别年份有所回落外,2014—2020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与低收入户的差值整体上涨了近45%。
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宽度
相对贫困的宽度,即衡量相对贫困的多维标准。尽管河南省农村地区已全部脱贫,但是根据相对贫困的多维测度方法,相对贫困不仅表现在收入这一维度上,还表现在教育、卫生、医疗、环境等多个维度[2-3]。
第一,生活设施方面。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新乡市、焦作市、漯河市等农村地区的自来水普及率均超过95%,郑州市、洛阳市、鹤壁市等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位于90%以上,各地级市污水处理率基本上都在30%以上。虽然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与城市人居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教育、医疗方面。随着全面脱贫的实现,河南省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河南省安阳市农村地区中小学师生比过低,仅为0.0598;郑州市、平顶山市农村地区中小学人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郑州市、三门峡市农村地区人均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仅为0.0015,这些数据说明河南省农村地区教育、医疗资源较为匮乏,部分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
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设计和实施的综合性跟踪调查项目,旨在通过跟踪搜集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决策提供数据平台。截至2022年底,由于CFPS2020仅公布了个人层面的数据,无法全面描述影响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次研究选取CFPS数据库中2018年的数据,将CFPS2018中的个人库与家庭库进行合并。因为一些样本中相关变量数据缺失,为保证结果的有效性,文章剔除了含有缺失值的样本,虽然剔除会减少样本数量,但删除样本的数量占总样本的数量不到5%,不会引起参数估计偏差,能够保障实证结果的有效性。
模型构建
文章采用Logit模型考察河南省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其中被解释变量为CFPS2018中的样本是否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以家庭人均纯收入的40%作为相对贫困线),有“是”或“否”两种,为典型的二值变量,若被访者所在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记为1;若否,记为0。解释变量主要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社会三个层面共14个指标。其中,户主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家庭特征包括家庭规模、家庭收入、家庭房产等;社会层面包括被访者对政府、环境问题的评价和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各影响因素分别记为X1,X2,X3……Xn,二元Logit回归模型见公式(1-2)。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即是否处于相对贫困状态,α是常数项,Xi表示影相对贫困的第i个因素,ρ表示相对贫困发生的概率,βi表示解释变量Xi的相关系数,表示误差项[4-5]。
实证结果
由于Logit回归系数在用来解释模型时不够直观,下面采用表格形式呈现各解释变量的发生比(见表)。
表 各解释变量的发生比
续表 各解释变量的发生比
注:“***、**、*”分别表示发生比在 1%、5%、10%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由表1可知,户主个人层面的年龄、学历、健康状况和社会保障四个指标均对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据结果显示,学历、健康状况、社会保障这三个解释变量的发生比都小于1,说明户主的学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越小。
由表1可知,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规模、房产、存款、人居环境等指标均对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房产、家庭收入来源、家庭存款和家庭人居环境这四个解释变量的发生比均小于1,说明家庭拥有房产数量、家庭收入来源、存款越多,家庭人居环境越好,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越小。
从社会层面来看,被访者对政府服务水平、环境问题的看法等指标的发生比都小于1,这说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水平越好、环境越好,相对贫困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因此,河南省应继续以教育、社会保障等为抓手,持续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以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的可能性。
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对策
提升教育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个人的学历,即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是影响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减缓相对贫困,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是关键。首先,整体提升河南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其次,进一步规范财政拨款标准。在分类拨款的基础上,财政补贴更多向农村偏远地区转移,以维护教育公平。再次,继续完善与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奖助政策,畅通贷款渠道,让更多经济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资助,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成本。最后,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科学协调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农村教师队伍,推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农村居民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显著减缓相对贫困。此外,农村居民对政府服务的评价也是影响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政府服务质量。首先,继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对于一些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通过转移支付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以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充分发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其次,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通过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通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抓好粮食生产,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质量是影响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相对贫困的发生率。首先,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明确整改措施,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其次,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等群体开展全面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落实、工作见效。再次,通过“晒、评、比”等方式,对河道卫生、公共区域卫生等进行考核评比,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最后,应注意人居环境不仅包括生活环境,更包括生产环境、住房条件等诸多方面,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消除绝对贫困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成为各省市的重点工作。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因此,共同富裕目标下解决河南省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刻不容缓。文章通过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研究了河南省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河南省农村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以期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于学霆.共同富裕视域下相对贫困测度与标准设定——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02):14-29.
[2]刘洪,张想想.相对贫困:内涵特征、多维困境与研究展望[J].世界农业,2022(06):66-76.
[3]颜军,周思宇,何莉琼.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现状、困境及治理[J].民族学刊,2022,13(02):60-73+139.
[4]钱力,王花.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脆弱性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02):49-58.
[5]唐琦,陈燕凤,夏庆杰.中国城镇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消费的视角[J].劳动经济研究,2021,9(05):33-50.
责任编辑:武凯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410/70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