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民俗非遗

绕梁千载,秦音不绝

2024年04月03日 16:29

秦腔传统剧《玉堂春》,由王瑛、侯红琴、张涛担任主演秦腔传统剧《玉堂春》,由王瑛、侯红琴、张涛担任主演

俗话说:“不听秦腔不识陕,不至易俗不知秦。”了解陕西,不妨先从秦腔开始。来过西安,到过易俗社,就一定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只要钟楼的钟声在响,易俗社的秦声就不会断……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在中华戏曲百花园里,秦腔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诗经·秦风》中就有记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秦地民歌。唐玄宗时,名乐师李龟年作《秦王破阵乐》,称“秦王腔”,也与秦腔有渊源。到了明代时期,秦腔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形态。

秦腔又称乱弹,被誉为梆子腔的鼻祖,其特点是粗犷豪放、慷慨激昂、雄浑悲壮。秦腔抒发的是秦人的广阔胸怀,用高亢激昂的腔调“吼”出来,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表达。秦腔题材涉猎广泛,很多都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经典剧目,流传至今的经典剧目有《三滴血》《火焰驹》《周仁回府》等。

处处有历史,曲曲不平凡!清朝乾隆年间,秦腔名角魏长生三次入京演出,以其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秦腔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后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秦腔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逐渐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相继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似乎有了一种“新、潮”的追求,致使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秦腔也未能幸免。它和很多传统戏曲一样,陷入困顿之中,其专业演出团体生存艰难,优秀演艺人才缺乏,传统表演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人曾提出“振兴秦腔”的口号,此后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成立指导委员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活动,但效果都十分显微。即使这样,老一辈秦腔人依旧在秦腔舞台上保持初心,不断耕耘,在赓续传承的艰辛路程上执着往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经典,保护非遗刻不容缓。2020年,在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为陕西省人大代表的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提出“关于制定《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简称《条例》)”的议案;2021年11月,《条例》获得高票通过;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她的呼吁及大力推动下,全国首家戏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重磅亮相,全国首个以法律形式保护传承秦腔艺术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颁布实施。

与时代接轨,走进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保护和传承,既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又有利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既有利于改善乡村风貌,建设乡风文明,激发奋斗动力,又有利于促进产业兴旺,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中写道:“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

扎根人民,服务基层,把戏台搭建到人民群众之中。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弘扬民俗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秦腔剧团挑起重担,肩负文化进万家的使命,在西北各地乃至全国开展秦腔演出。每当下乡演出,尽管只演一个下午,现场却已人山人海,无论多远人们都会早早赶来。当名角一出现,现场人声鼎沸,掌声排山倒海,可谓一场名副其实的视觉盛宴。看戏的人们不停拍手叫好:“果然,名角就是名角,你和我这土嗓子简直和人家没法比。”通过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戏剧送到家门口,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用秦腔传唱红色精神——秦腔《党的女儿》剧照用秦腔传唱红色精神——秦腔《党的女儿》剧照

剧中田玉梅、桂英与张大叔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决心坚持斗争剧中田玉梅、桂英与张大叔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决心坚持斗争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一定离不开人才的“接力”和培养。为此,易俗社掀起了一阵阵开展高校讲座、戏曲研学的“秦腔热”,与各大高校共建实践研学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共融互鉴、优化人才建设、凝聚奋进力量,为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共注心血。2022年4月,为更好助力古老秦腔艺术青春传承,以秦腔委培班学员为成员基地的西演·青年团正式揭牌成立,一批秦腔“00后”肩负起戏曲艺术传承的使命。相信未来,这些冉冉升起的秦腔“新星”们定会成长为根植于丝路文化高地上的参天大树,将优秀戏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2023年7月3日,在庆祝建党102周年之际,为重温剧中田玉梅、桂英与张大叔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决心坚持斗争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西安易俗社大型秦腔红色经典现代戏《党的女儿》在陕西警院举行了专场演出。鲜红的党旗下,剧中田玉梅、张大爷、桂英,目光坚定、神情肃穆,一句句铮铮誓言,忆起的是入党时坚定不移的初心,振奋的是使命在肩勇担当的决心,牢守的是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的恒心。很荣幸作为观众观看这场秦腔红色经典现代戏,不仅让我感受到革命先驱们的满腔热血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更是红色基因和精神源泉的薪火相传。这场震撼的演出,对我今后更深入了解秦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唱响时代主旋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西安易俗社作为鼻祖剧社、文化剧社、革命剧社,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惠敏莉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心血守护易俗社,把传承发展大秦正声、让传统惠及当代的使命镌刻在了骨子里。”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近年来,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道路上,西安易俗社始终牢记自身的担当和使命。继续秉承“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的办社宗旨,收集整理百余年来西安易俗社珍贵文献资料,对老字号品牌文物保护单位的剧本、场馆、剧目、历史资料等实施全方位保护。先后抢救复排易俗社原创经典传统剧目《三滴血》《双锦衣》《软玉屏》《貂蝉》《夺锦楼》等本戏、折子戏本(折)80多部,同时不断打造精品剧目,创排大型秦腔剧目《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推出《百年易俗社》纪录片,并将《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拍摄成秦腔3D电影。

同时,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易俗社还精心创排了大量现实题材作品,2020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西安易俗社根据同名京剧移植改编秦腔现代戏《党的女儿》,新编秦腔历史剧《昭君行》、秦腔历史剧《程婴救孤》等,同时出版了《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等10余部系列丛书及20余部剧目音像制品。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这条康庄大道上,易俗社不断增强自身百年影响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秦腔的未来更加璀璨。

滚滚黄河水,绵绵黄土地。秦腔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着西北人民耿直爽朗的性格,“吼”出了西北大地的苍凉、豪放。千百年来,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流经西北这片苍凉的土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朴实勤劳的黄河人,源源不断浇灌秦腔这朵粗犷质朴、慷慨激越的“戏曲之花”。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事业更是欣欣向荣,这也推动了秦腔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方,我们坚信这朵永不凋落的“戏曲之花”将永久吟唱西北这方厚土的大气与野性,吟唱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与生活。

绕梁千载,秦音不绝。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一定要将诞生在黄河之畔的大秦之腔,用心守护,用心传承。

陕西警院职业学院师生观看秦腔演出陕西警院职业学院师生观看秦腔演出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403/68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