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民俗非遗

探访百年天一总局

2024年04月02日 18:30

天一总局里闽南风格的大厝天一总局里闽南风格的大厝

角美镇,一个宁静而古朴的小镇,隐藏于漳州的怀抱之中。在这个小镇深处,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静静地屹立在弯弯曲曲的小巷中。这座南洋风格的办公主楼虽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但从高大的廊柱和精美的浮雕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与气魄。这座建筑就是中国最早的侨批机构——天一总局。

“天一总局”的“天一”取自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即“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合一”,用“天”作为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达郭有品创办侨批局的仁爱之心,也缩短了海外侨民与家乡眷属的万里之隔。岁月沧桑、时代变迁,“天一总局”遗址历经百年,其外形虽已今非昔比,但作为见证历史的时代产物,它的历史价值不可低估。天一总局在1921年至1926年间,每年的侨汇额达到了1000万至1500万银圆,占当时闽南地区侨汇总量的三分之二。如今,我站在这座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前,摩挲着外墙那些已经有些残损的浮雕,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繁荣景象。想象着华侨们汇寄的银信到来时,天一总局便会在屋顶上升起天一旗,村庄里的侨眷听到消息后互相告知,纷纷前来领取银信或打听海外亲人的消息,而那些尚未领取的,天一总局则会派人投送。尽管现在天一总局的外墙已经十分陈旧,甚至有些褪色和脱落,却仍然透露出昔日的辉煌。这座建筑仅是一个侧影就足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探索,看它如何开创历史又湮灭于历史,去听它的一砖一瓦讲述这百年来的故事。

南洋风格的尖顶拱门

南洋风格的尖顶拱门

在这座洋房的中央有一扇门,上面写着“陶园”。门的两旁雕花精致却已斑驳,给人一种古老而尊贵的感觉。推开古门,我步入了一个格外幽静的院落,院内的满丛花草,似乎也在述说着历史的变迁。

眼前的陶园,苔痕爬满阶梯,四处绿草蔓延,六角石台、邻近的池塘和小拱桥巧妙地点缀其中。走上石台时,才发现这只是陶园昔日繁华的残迹,石台的六个角上清晰可见柱子的断面。可以想象它曾是风雅的亭台楼阁,如今却以如此姿态固守在原地,唯有拱桥旁的翠荷与花儿依稀透出一丝风情。原本的陶园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建有各式亭台、楼榭、假山、猴洞、鱼池、花圃以及石砌的曲径小道。听说当年上门取件的侨眷们常常在陶园小憩,或坐在这石亭中阅读家书,若信中提及汇款,再去信局的窗口取钱。

穿过陶园,是一座典型的闽南传统老宅,在这座老宅的小路旁边,有一扇南洋风格的尖顶拱门静静矗立着。或许,在百年前这是陶园的另一个出入口。四周的墙体已倾倒,但这扇尖顶拱门却依然屹立不倒,在日光的笼罩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情。当繁华逝去,它以另一种姿态延续着迷人的故事。

天一总局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南洋风格的建筑天一总局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南洋风格的建筑

天一总局外墙上脱落的浮雕

天一总局外墙上脱落的浮雕

天一总局造型各异的窗户天一总局造型各异的窗户

往前望去,映入眼帘的则是宛南楼。宛南楼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传统的红砖大厝,由三个建筑落地双护厝构成,形成了四面围合的结构,而后半部分是二层的西洋式建筑,正门上方醒目地刻着“宛南”两个字。宛南楼比前面陶园更加气派。院落中的尖顶拱门与陶园一脉相承,但显然宛南楼的规模更大,雕花也更加精致。拱门两边的立柱上清晰地刻着一首藏头诗文:“宛中坻宛中央伊人棲夫秋水;南歌周南歌召齐家本乎风诗。”上下联首字合在一起就是楼名“宛南”。与陶园的破旧不同,宛南楼透露出一种生活的痕迹,水池、水桶、毛巾、晾衣绳……无一不展示着尘世的气息。而在二楼围栏上,两棵翠竹在浅蓝色花瓶中自由舒展。现在,尽管天一总局成为一个历史的名字,郭家的后代却依然在宛南楼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拾级而上,我踏上了通向天一总局的台阶。青砖瓦砌成的墙体,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几许秋叶飘落在台阶上,仿佛是历史的痕迹,将我们引向那个时光的长廊。

突然眼前一亮,一块巨大的匾额映入眼帘,上书“天一总局”,那刻字威武雄壮,展示着这座建筑的历史与庄严。细细观察,整个院落充满了中西合璧的风格。传统的闽南建筑与西方的建筑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貌。高大的廊柱雕饰繁复精美,华丽与典雅并存,彰显着当时华侨的身份与财富。

北楼作为天一总局的办公大楼,朝西排列着三进大厝,两旁紧连双边雨屋,后面直连着宛南楼。而北楼与宛南楼之间则通过钢筋混凝土天桥相连。

我走入一间展览室,展览室内陈列着一系列关于天一总局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那些泛黄的信件,记录了华侨在异乡生活的点点滴滴。信件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写满了华侨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怀。天一总局不仅仅是一个邮局,更是华侨与家乡之间的纽带,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乡愁。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一总局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侨批业的领军企业。其服务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每天都有大量的华侨汇寄银信到此,连接着各地亲人之间的牵挂与温暖。这里见证了华侨们的艰辛与拼搏,也见证了他们辛劳赚取财富的不易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天一总局的辉煌渐渐黯淡。经济不景气和苛捐杂税使得侨汇逐渐减少,总局的利润开始下滑,最终于1928年停业,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如今,天一总局的旧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建筑的庄严和历史的厚重依然可见一斑。走在总局的大厅中,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喧嚣声和华侨们的欢声笑语,这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天一总局,曾是华侨与家乡之间的桥梁。在这座建筑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还可以深入了解华侨的历史与精神。走进天一总局,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早已离去的华侨们一同感受他们的辛苦与付出。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华侨故事的见证。

我不禁想起“天一总局”所在的流传村,相信“天一总局”的历史和影像会被流传下去。偶遇了几位郭氏后裔,他们或老年或中年或青年,身上都具备诚恳、厚朴和安分的品质。在他们身上,我没有看到白先勇小说中那些背负繁华而斩不断往事的“遗民心态”,相反,他们享受着平凡生活的乐趣,过着知足的日子。尽管繁华已逝,但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家族传承,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新梦。

天一总局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作为华侨文化的一部分,它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历史的风雨中依然谱写着华侨的故事。虽然岁月流逝,但它所传承的情感和品质仍然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流动。

踩在石板铺就的小巷中,我仿佛能听见天一总局曾经的繁荣和喧嚣。它的过往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浸润着华侨的智慧和勇气。而我也在这座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宁静而神奇的地方,与华侨曾经的辉煌共鸣。

宛南楼主楼二楼正门上方有醒目的“宛南”二字宛南楼主楼二楼正门上方有醒目的“宛南”二字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402/6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