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左手持板,右手持签,将面条一根根地拨入锅中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如果说煤炭是大自然赐予山西的“黑金”,那么面食就是山西的“白银”。山西面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达到了“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样”的境界。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山西面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烹饪专家聂凤乔先生曾赞叹:“天下面食,尽在三晋。”面食不仅是山西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更是山西人重要的情感寄托。
剔尖面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略宽厚,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煮好的剔尖可随意搭配各式浇头,味道各有千秋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四季分明,耐旱五谷野蛮生长,自古就有“小杂粮王国”的美称。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山西省许多地区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地多产的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限定了山西饮食向面食文化方向发展。而山西面食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在取材、做法、口味、品类、食俗等方面体现出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面食文化。
从可考算起,山西面食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众多的面食称谓与种类,正体现了山西人对面食的重视和喜爱。
在山西,不仅小麦可以用来做面食,高粱、玉米、大豆、绿豆、豌豆、土豆、荞麦、莜麦、小米、榆皮、藜麦等都可以做成面食。除了原料丰富,山西面食的制作方法也可谓五花八门。在和面上,既可用单一的面粉,也可将两种或多种配制在一起,丰富面的口感,达到粗粮细做的效果。根据水与面粉的比例分硬面、半硬面、软面。制作时,可对揉好的面团进行擀、削、拨、抿、擦、压、搓、剔、拉、推、包、揪、漏、切、滚、转、捏、握、甩等操作。在加工成熟食时,有蒸、煮、炒、炸、烤、煎、摊等烹饪方法。制作面食的工具除却基本的锅碗瓢盆、面杖、筷子、刀等,还有古老的木床铁漏、河漏床、抿床、擦子、抿子、钵钵、瓢儿漏、特制的削片、剪刀、竹签、笋算子,等等。
山西煮制面食品种丰富,大体可分为五十余种,如拉面、刀削面、剔尖、猫耳朵、刀拨面、切面、三和面、搓鱼儿、蘸面片、调和饭、煮疙瘩,等等;蒸制面食有莜面栲栳、烧卖、碗托、花馍、蒸饺、糖三角、包子、窝头、糕、谷垒,等等;煎烤面食有锅魁、甩饼、烧饼、干馍、太谷饼、石头饼、煎饼、烙饼,等等;炸炒面食有油糕、馓子、炒不烂、炒面、油面、炒饼、麻花、油条等。山西人在面食的传承与创新上一直乐此不疲,不同软硬程度的面团在他们手中,转眼间就可以变成各种形状的面食来,火候一到,色香味俱全的面食就制作完成了。
一根筷子,一块板,就能做出山西特色面食——剔尖。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剔尖,制作方便快捷,口感软滑筋道,易于消化,因而广受大众喜爱,是山西极具代表性的一种面食。
《传统面食》记载,唐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大旱,李世民急火攻心,魏征荐绵山高僧田善友祈雨。后大雨倾盆解救了庄稼,济助了万民。李世民为报祈雨之恩,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还愿。皇妹八姑亦随同前往,后叩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留在绵山诵经修行,为乡民采药医病。一日,八姑为一患病老妪配药、做饭。和面时,她软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却将面和得稀软,眼看锅中水开,八姑急中生智,随手拿起一块木板将软面团放于板上,用一根筷子试着往开水锅中拨,竟拨出了一根根面条,煮熟盛碗后,八姑端给了老妪。老妪吃得上口,就问:“孩子,这叫什么?”八姑将“这”误听为“你”字,脱口说道:“八姑。”老妪误听为“拨股”,从此就有了“拨股”面。后来人们将“用筷子拨出的面条”称为“剔拨股”。榆次、祁县、太原等地民间则习惯将和好的面置于大碗内,用筷子剔拨,拨出的面呈鱼肚形,故称其为“拨鱼”,又因其中间圆,两头尖,所以又称为“剔尖”。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略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用来制作剔尖。
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铁筷来剔。技艺高超的师傅剔出的剔尖,中间圆、两头尖,有的师傅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剔尖的制作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是面食之乡山西人的“独门绝技”。
根据剔面工具不同,剔尖还可归为以下几类:用木匙、竹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成的称“剔类”;用大海碗及竹筷剔制成的称“便类”;用瓷盘及竹筷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拔尖”。剔尖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制作剔尖需要把控好面的稀稠程度,否则很难剔出又长又不会断的面条。家常版剔尖一般选用小麦面即可。和面时,先将面和到比饺子面稍微稀一点,一边少量加水,一边用筷子向一个方向不停搅拌至面光滑上劲,拉起的面可以自由流下又不会断的程度,面就和好了。放置一旁醒发半小时左右,再将面团放在形如乒乓球板的专用板子上,左手持板,右手持签(一般为竹签或铁签,比筷子略长)。在家中,人们也常用盘和一根筷子来代替,用筷子沿盘边剔面,将面拨入锅中沸水,煮熟后捞出,浇上菜或打卤食用。剔尖制作手法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再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味道别具一格。
大道至简,一碗简便百搭的剔尖能给人回味无穷的体验。在渐凉的初秋,吃一碗剔尖,最是养胃不过了。
“面”给予了山西人生命,融入了山西人的饮食、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山西面食中渗透着历史,孕育着民风,传递着乡音,蕴藏着乡情。如今,面食已成为山西的一张重要名片,向世界展示着山西的“另一面”。
责任编辑:武凯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325/66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