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刀锋下的艺术——大同刀削面

2024年03月25日 15:49

中厚边薄的削面吃起来十分筋道爽口

中厚边薄的削面吃起来十分筋道爽口

山西人的乡愁,大抵都能在饭桌上找到寄托。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是自己儿时上学前的一份念想,是离家后内心的一份羁绊,也是与同乡友人打开话匣子的密钥之一。对于大同人来说,刀削面似乎已不再是一碗普通的面食,而是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符号。

作为山西特色传统美食,刀削面流行于山西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以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深受山西本地人和各地游客喜爱。走进大同,刀削面店随处可见,如任记、七中、东关、小南街等,虽各家味道略有不同,但总有一种基调历经时间考验,融入每一碗削面中,形成了大同人对刀削面特有的情感。

将醒发好的长圆状面团放于条板上

将醒发好的长圆状面团放于条板上

关于刀削面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蒙古人占领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蒙古人将当地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共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由蒙古人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已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蒙古人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绊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便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虽然只是一则有趣的传闻,并无过多史料可以验证其真实性,但却突出了刀削面的一个特点——“砍”,所以民间也有人习惯称其为“刀砍面”。

要想得到一碗地道的大同刀削面,离不开削面师傅在和面、削面以及臊子(浇头)上的精益求精。和面时,先将面粉倒入盆中,在面粉中间挖一个洞,再按一斤面三两水的比例倒入适量水,将面顺着一个方向打成穗子,之后再将穗子揉成圆柱状的面团,揉到面光、手光、盆光时,就可放在长方形的条板上,盖上醒布,放置十五到二十分钟,让面自然醒发。面发好后,就到了“砍”的环节。制作刀削面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面,右手持刀,用刀沿面团的右侧向左侧一刀接一刀将面削入沸水锅中。正宗的刀削面叶儿中厚边薄、棱角分明,形似柳叶。这就要求师傅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才能一叶连一叶。面叶儿落入汤锅,随滚汤翻动,似银鱼戏水,煞是好看。民间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技艺熟练的师傅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儿的长度恰好是六寸。面叶儿入锅煮三五分钟即可捞出食用。

技艺精湛的削面师傅正在削面

技艺精湛的削面师傅正在削面

“原汤化原食”,以最纯粹的味道舒缓身心

“原汤化原食”,以最纯粹的味道舒缓身心

臊子可谓是刀削面的“门面”。做好的刀削面被淋上食客喜欢的臊子然后再被端上餐桌。常见的臊子有西红柿鸡蛋臊子、茄丁臊子、牛肉番茄臊子、猪肉臊子等,素臊子后味绵长,荤臊子肉香十足。但要论最地道的削面臊子,还得是猪肉臊子。制作猪肉臊子,需要提前备好五花肉、猪油、辣椒面、盐、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等食材及调料。制作时,先将肥瘦相当的猪五花剁成肉馅,再将猪油放入锅中,烧至七成热,下入肉馅,不断翻炒,炒至肉馅中的肥肉变白出油后,倒入香而不辣的辣椒面进行调色、调味,之后将提前用盐、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等调料制成的调料水倒入锅中,搅拌均匀,慢火熬制一段时间即可。

淋上臊子的刀削面还可搭配店家提前做好的鸡蛋、豆腐干、烧肉或是丸子等卤煮美食供人们食用。其中最属大块长条状的炸豆腐与猪肉臊子最相配,吸满汤汁的炸豆腐,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带给食客的味蕾极大满足。食客还可依据个人喜好添加少许香菜、辣油或香醋,在多种配料的辅助下,体会色香味俱全的地道大同刀削面。最后来碗面汤,用最纯粹的味道舒缓身心。

犹记得,我中学时家附近拐角处有一家开了很多年的削面馆子,店面不大,却是整条街最热闹的一家店,从早到晚,食客络绎不绝。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一大早就能看到削面馆的排气筒冒着白白的水蒸气。那时早上上学前,我总爱一路小跑到削面馆门口,掀开厚重的门帘,眼镜的镜片上顿时就会蒙上一层水雾,令我既看不清墙上的菜单,也看不清来往的食客。但因为常来,所以我总会镇定地摘下眼镜,对店家说:“像往常一样小碗削面加块儿炸炸豆腐。”接着便找个空位,夹点小菜,静静等待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出场。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大同古城,既可在九龙壁、华严寺等文物古迹下感受大同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在大街小巷寻味大同各色美食,体验塞北风土人情,感受大同的人间烟火。如今,虽然低矮的房屋、狭窄的街道以及记忆中的削面馆已不见踪影,但亲切的乡音以及凝结在大同特色美食中的“乡味”却始终未变。一碗朴素却不普通的刀削面,既是大同向外宣传的明信片,也延续了一辈辈大同人始终传承的味蕾基因。现如今,我虽然难以道出刀削面的起源,也难以用文字描述它的味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走进大同,品尝一碗地道的刀削面,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325/66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