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 特别策划

抗美援朝上战场,扛担架无惧生死——梁地

2024年02月22日 10:28

荣获

荣获“光荣之家”称号

年仅18岁入伍奔赴朝鲜,在朝鲜战场上救助过无数伤员,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89周岁的梁地。回想起当年战争的情景,他仍然记忆深刻,在给我们讲述这段光辉岁月时,他几度哽咽。在老人的讲述下,我们了解了当时志愿军面对枪林弹雨的危险境地,以及他们顽强斗争并获得最终胜利的英雄壮举。我们从梁地老人的对话中不仅能感悟到不畏险难、勇于担当的老战士品格,还看到了一个踏踏实实、甘于奉献的农民形象,令人颇受教益。

1952年,梁地老人在家乡得知征兵的消息后,与家中兄长商议,决定踏上参军之路。入伍后,梁地跟随部队奔赴朝鲜,先乘坐火车到了辽宁省,那时美国飞机很猖狂,梁地所在部队都是白天躲在防空洞里,晚上行军。但晚上行军时,也要保持警惕,就这样行军3晚,到达了朝鲜战场。行军途中条件十分恶劣,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抓起地上的积雪解渴,当时刺骨的寒风呼啸,战友们有的脚磨起了泡,有的腿被划破了皮,但没人吭声。为躲避敌人,他们将衣服换成黑色,脸上也抹上黑灰,甚至战友之间都互相认不出来。

梁地老人

梁地老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战士们需要从丹东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到达鸭绿江边上时,祖国这边是宁静的夜晚,而对岸则是被美军轰炸过的朝鲜,在一片漆黑中,被敌人炸弹击中的房子还有余火在燃烧。一江之隔,两个世界。至今梁地老人还记得当时班长讲的一句话:“同志们,背后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前面就是我们要奔赴的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马上就要奔赴战场了!”顶着凛冽呼啸的寒风,踏上鸭绿江面临时铺设的浮桥,对岸的朝鲜越来越近,祖国在身后渐行渐远,大家都沉默着,忍不住回头再向祖国望上一眼,希望祖国母亲安好。“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但作为军人,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此时我们不去战斗,不去流血牺牲,祖国可能就不会再有这么宁静的夜晚了”。

到达朝鲜后,部队损失严重,梁地被编入38军某部,成为一名担架兵,职责是随担架、转运伤员以及运送弹药,任务非常繁重,吃住条件相当艰苦,后勤部仓库被敌军封锁很严,难以接近。“到了战场上,老兵们一边打敌人,一边还要教我们如何利用地形、物体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消灭更多敌人。”谈到这些战友,梁地老人感慨万千:“他们待我亲如兄弟,能遇到他们,是我能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部队和担架队活动和宿营都在山坡、沟川和松树林里。敌军飞机昼夜扫射,扔炸弹、汽油弹,后勤供给困难,伤号、病号人数日益增多。战役打响时,需要尽快从战场上将伤员搬运至救治地,将伤情严重的战士转移到后方治疗。谈到当时的场景,梁地说道:“伤员不分昼夜地送来,伤员一到,我们立即爬起来,抬上担架就走。有时抬的全是危重伤员,既要抢时间,又要走得轻而稳。一般是4人一副担架,有时也会机动一人替换着抬。伤员的头部在担架稍高的一头,上下坡时高坡一头的担架兵要手提担架,弯腰前行。秉持“绝不让伤员再负二次伤,绝不给伤员增添新的痛苦”的标准。“一旦遭遇敌炮袭击或飞机空袭,我们便立即放下担架,争相趴在伤员身上保护伤员。”在第一次执行任务时,梁地老人目睹了好几位战友牺牲,虽然形势危险,内心也十分紧张,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记得当时到处都是枪弹、炮弹的爆炸声,上空还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梁老想到当时的场景说道:“战争很残酷,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很多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友们轻伤不下火线,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不幸碰上敌人引爆的汽油弹,强忍着疼痛,宁可被活活烧死,也不愿暴露目标。”像梁地老人这样的担架兵跟随志愿军冒着枪林弹雨摸索前进,抢救伤员,他们扛着担架,推着独轮车,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运送粮食和弹药,舍生忘死。梁地老人在朝鲜战场参加过两次大规模的战役,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抗美援朝战场硝烟弥漫。穿梭于火线与后方之间的担架队员为抢救志愿军战士的生命立下了累累战功。

休战时,梁地他们会负责照顾伤员的起居 ( 洗脸、喂饭、洗衣服等)。在有战俘的情况下,他们会听从指示优待俘虏,抓到的俘虏有伤的治伤,该手术的手术,该转院的转院,在当时我军条件艰难的情况下,战俘还能受到平等对待,令战俘也备受感动。

当问到梁地老人在战场上害怕过吗?梁地老人回答:“不怕!极端恶劣的气候、严重短缺的物资,再大的困难,我没怕过,更没哭过,虽然当时论武器我们比不上美国,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怕?因为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仗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虽然我们当时才十几岁,但是一提到保家卫国,我们就很激动。就算条件再艰苦,凭借我们的意志,一定会取得胜利!”说到此,梁地老人的目光十分坚定,坚毅的志愿军战士,不叫苦、不抱怨,抛洒热血,士气如虹,这正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在朝鲜战场上,大家之所以都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是因为对他们而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入朝作战是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他们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一切。问及梁地老人有什么话想对现在想去当兵的年轻人说,老人沉默良久,寄语道:“现在当兵,国家政策好。参军入伍要吃苦耐劳,刻苦锻炼身体,千万不要害怕,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牺牲自己的思想准备,当穿上军装那一刻,就要担负起军人的职责,对党忠诚。”

1956年3月,梁地老人跟随部队回国复员回到家乡,半年后成为大同安装公司的一名工人,后因考虑到父母年岁增长要照顾父母身体,选择回朔州老家生活,成为一名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忘初心,坚守革命军人传统,不给政府找麻烦,不摆当兵的老资格。梁地老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经过战争洗礼、部队熏陶,极为重视家风和家教,影响并感染着儿孙们。他生活简朴,面对艰苦生活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子女也不畏艰苦。老人唯一的遗憾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没有留下一张自己和战友的照片,这是梁地老人的遗憾,也是很多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

梁地老人1

梁地老人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

比起牺牲的战友,梁地老人无疑是幸运的。现在的梁地老人,是远近闻名的“老革命”,他常常向周围学校的学生讲述战火纷飞的历史。“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活了下来,理应做完革命未尽之事业。我要把这些故事都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要用亲身经历在新时代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英雄从未走远,保家卫国、无惧生死的战士们将永载史册!

梁地老人家中珍藏着他转业复员的军人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我们走出院子准备登车时,梁地老人在二儿子的搀扶下移步到窗前,向我们挥手。

岁月不居,我们无法重新回到过去亲身体验,但能见到梁地老人,听他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撕开历史一角,已是我们的荣幸。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那份执着与勇敢,但老兵们的话语,却仿佛能一秒将我们带回漫天火药味的年代,那些战士的无畏与坚持让我们为之动容。而有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愿意牺牲自己的英雄前辈,更是中华儿女之大幸。在极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一把干粮一把雪,顽强拼搏,经受住了生命的极限考验,他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艰难岁月中为和平、正义、人民和国家发展强大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后世奠定了发展基石,用担当和无畏捍卫了和平与正义,我们必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222/59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