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卢德老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太原工人文化馆响起,广场上路过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战歌一起,我们的思绪就被拉回到1950年10月19日这一天。
伴着暮色与秋雨,彭德怀总司令坐在吉普车中缓缓驶过鸭绿江,紧随其后的是由崔伦带领的一支通信分队,彭老总是渡江抗美援朝第一人,而其后这队通信兵,就是渡江志愿军的第一支队伍。彭德怀曾说:“朝鲜战争,一打后勤,二打通信。”这个评价是对抗美援朝战争中通信官兵的极大肯定,而17岁的卢德就是其中一员。
卢德老人孙子和孙媳妇的照片
战场上,他是一名通信兵,让前后方信息不断连是他的职责
1950年,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一发出,17岁的卢德便毅然决定参军入伍。回忆起应征入伍时的场景,卢老的眼神突然变得坚毅起来,他说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想必当时的他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保卫祖国安宁。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就这样,17岁的卢德与战友一同从张家口出发,在辽宁与志愿军队伍汇合,一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
青年卢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独立团 (通信兵),通信兵在很多老战士眼里都不算是真正上过一线战场的战士,包括卢德老人自己也这样认为,甚至卢老在回忆战场时都会歉疚地加上一句“相比起那些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友,我的经历真的没什么值得纪念的”。然而这样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在通信岗位上舍生忘死,有力保障各级部队作战任务及一切行动顺利完成,永留史册的赫赫战功。
需要提及的是,在普及无线电设备前,志愿军的基层部队主要通过有线通信、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进行联络。基层部队中,都配有专门负责联络工作的通信员。战斗中,通信员要跑步到各单位传达上级的口头或文字命令。在上甘岭防御战中牺牲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一名连队通信员。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卢德与众多通信兵一样,也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他要及时把信送到5千米以外的团部,让前后方信息不断联。为了确保不被敌人发现,卢德只能趁天黑出发。卢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道:“当时四周炮火声接连响起,我也很害怕,但是没有办法,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我作为一名通信兵,让前后方信息不断联是我的职责。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信送到团部去,不能迟疑,也没有机会恐慌,只能不顾一切往前冲。为了掩护行踪,我不能打开手电,只能摸黑前行,就着月光,凭借之前的记忆找到了5千米外的团部。”卢德的眼神在此刻又变得坚毅起来,仿佛5公里外的团部就在眼前,而送信就是他此刻的任务。
“你都不知道与我接应的战友在看到我身影出现那一刻激动的神态,他焦急等待只为我出现的那一刻,但是兴奋也只是暂时的,他必须把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他的上级。”
采访间隙,卢德老兵的女儿说道:“我也是在偶然间才发现我父亲肋骨上的伤口,但是每次我们问父亲怎么回事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那年在抗美援朝送信时受的伤,现在都好了,没事!’具体的经过父亲没有对我们提起过”。也许在卢老心中,可能他依旧觉得与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老战友们相比,他的这点伤痕不值一提。
复员后,他是一位农民,再苦再难也要养活九口之家
当年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如今已至耄耋。今年卢德老人已经91岁了,除了偶尔听不清外,身体依旧硬朗。当我们走进卢老家时,大大的红色“囍”字贴在门上,房内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原来就在我们采访的前两天,卢老的孙子和孙媳妇刚刚完婚,从家里墙上挂着的婚纱照就能看出卢老的孙子和孙媳妇都是积极向上、正气十足的人。
卢老向我们介绍起墙上这对新人时,神情中毫不掩饰地展示出了他的骄傲与自豪,这是他在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后养育的后代,是卢家未来的希望。“当初去的时候,我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身后是祖国和人民,我们无所畏惧,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家乡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要拼尽全力,即便是牺牲在战场,也在所不辞。”卢德老人的话语仍旧铿锵有力,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地保卫了家国。青年卢德也随大部队从朝鲜胜利归来。复员后,他毅然决定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山西朔州,家中父母四年来提在嗓子眼的心,也终于在那一刻有了着落。“我回家那一天,父母一大早就在村口等着我,看到我出现的那一刻,母亲已经热泪盈眶了,父亲还是比较冷静的,他说‘平安回来就好’。”
四年的磨砺已经让当初那个满腔热血的少年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更有担当的青年。回到家乡的卢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农业生产中,成为一名既坚守本分,又心系国家的农民。他说:“我们就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那种坚毅的眼神再一次在他的眼中闪现。
就这样,他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身份养活了一家九口人——他的父母、妻子以及他的五个孩子。接待我们的是卢老的二女儿,她跟我们说道:“小时候我们家里条件艰苦,你想啊,九口之家只有我爸爸一个劳动力,我们兄妹五人全靠我父亲种地养活。”当我们问到卢老有没有给他们讲过战场上的故事时,卢阿姨说:“我父亲不善于表达,几乎很少跟我们提起战争中的事情,但是我们小时候是真的困难,弟弟妹妹们经常会饿得哭闹,每当这个时候,我父亲便会讲起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吃的东西。”“我记得他说朝鲜战地生活条件很艰苦,尤其是在冬天,那个时候志愿军战士为了躲避敌人的侦查,他们都不敢生火做饭,一般会吃熟米、炒面等干粮,也没有水,只能就着雪吞咽下去,一顿下来,舌头早就冻得没知觉了。并且这还是好的情况,粮食短缺的那段时间,他们只能挖野菜充饥。”我们当时注意到,卢阿姨的眼睛变得湿湿的。“爸爸真的在战场中吃了好多苦啊!最幸运的是爸爸躲过了枪林弹雨,活着回来了,还生下了我们兄妹五个。”
卢老一生都在跟着党走,响应国家号召,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无论在哪里,他都是一个中国人,保家卫国是他的使命
一朝戎装穿在身,终生流淌军人血。这些年,脱下军装的卢德一直秉持军人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论是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不忘把抗美援朝精神贯穿其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论我在战场上还是回到家乡,保卫国家都是我的使命”,卢老如是说。其实70多年前的事情在卢老的记忆中已经渐渐模糊了,但是保家卫国的初心在他心里从未改变。
在参观卢老家时,我们发现了一张卢老入伍参军时的军装照,那飒爽的英姿与坚毅的眼神在耄耋之年的卢老身上依然清晰可见。看到这张照片,卢老突然兴奋地说:“我前年找到了一位与我失散多年的战友!”我们赶忙问道是怎么回事,卢老说前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位战友来到他们村子,两人照面的那一刹那,双方都觉得有些眼熟,但是因为时间过去太久了,都无法准确认出对方,只知道对方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来那位战友回到家中把一张合照寄给卢老,二人才敢相认,那就是当时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啊!他们同吃同睡,一起拉导线,一起睡沟渠,一起保障前后方通信顺畅,那样的峥嵘岁月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两人常通电话,卢老也更愿意谈起七十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了。他们总会感叹道: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安息吧,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青年一代人才辈出,这盛世如你们所愿了!
血染的江山映照着英雄沧桑的脸。七十年前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中,无数志愿军用他们的生命守护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是披着霞光的战士;幸存的老兵们带着抗美援朝精神回到祖国,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他们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青年卢德参军照片
责任编辑:武凯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4/0221/59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