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文史

国学教育之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分析

2022年04月30日 00:0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初高中,古诗词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国学教育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事物进行鉴赏,从事物当中获得美感的能力。在孩子的大脑还处于发育阶段时,就开始培养其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师将审美教学与古诗文教学联系在一起,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对古诗文认真赏析,并进行解读,如此有利于学生塑造一双具有审美感受能力的“眼睛”。本篇文章就国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见解。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及意义

审美能力的教学对塑造学生的灵魂有着很大的帮助。人们老生常谈的“德智体美劳”,其中“德智体”是最基本的,但是许多人往往忽略了“美”与“劳”的发展,“美”主要就是指一个人的审美观。学生的审美能力影响着其人格与智慧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教会学生审美,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非常重要。

审美会让人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知道哪些应当保留,哪些应当摒弃;会让人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世界各地的文化,并与之正确交流;会让人们学会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与人交流。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国学教育老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国学教育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部分人认为国学教育根本没有必要渗透审美教学,认为国学教育就是一个教育装饰,但其实却不然,在国学教育中渗透审美教学是对中小学生素质全方位训练的重要手段。从教育理性角度来说,语文课程不仅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审美性和思想性,是多层次的结构课程。在这个构成系统中,工具性和人文性仅是表层结构,而审美性和思想性才是其深层次的结构,其中审美性是连接工具化和理论思想的重要中介。所以,国学教育若想陶冶中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中小学生的崇高品质,就应该注重审美教学。将当前国学教育课的教材内容的工具功用和思维功能衔接起来,有利于深度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当前国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新课程系统实现建构意义的重要基石。

国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

阅读古诗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审美理解能力是指人们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然后理性的理解。学会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是审美能力的一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国学经典古诗词文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注意阅读,如泛读、精讲、解读等,这样的读书过程对于小学生掌握并了解古诗词文中所阐述的情感含义十分有帮助。而教师在朗读示范时应注重对古诗文中语言节奏的把握、情感态度、声调强弱的变换等。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从阅读、讲解古诗文创作背景入手,引领学生感受诗歌文化气息;接着学生再认真诵读古诗词,并仔细解释诗句中的每一句、每个字的具体意思;最后教师回读整篇古诗文,与学生一起探究和揣摩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在《春望》中,大诗人杜甫亲眼目睹了长安城萧条零落的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杜甫那种处于逆境的心态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引发中小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全篇古诗文的基本情感基调,进而在精读环节上将诗歌中的家仇国恨和希望国家统一的心理情感表达出来,并让中小学生充分体会,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杜甫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让中小学生体会到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迫切心情。以上便是学生该怎样利用读古诗文培育自身的审美情感和爱国热情的方式,也是教师利用诵读中情感、节奏、技巧上的变换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情境之中的过程,如此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通过真切的感受体会当事人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这是现代审美教学中最有效的渗透方式之一。又如在学习人教版中《望天门山》时,很多人都对“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赞不绝口,但是却很少有人去理解“相对出”是为什么。这时国学教育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其本意是什么,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含义。比如:通过让学生将自己当成这首诗的作者,让学生自己问自己“假如我是作者,我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等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想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意蕴。如此学生就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审美理解能力,以及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用情感迁移升华审美鉴赏能力

真实的感受往往来自人们的亲自体会,有的是慢慢领悟,有的则是在刹那间的顿悟。古文的情感之美是指经过不断诵读,在感受到文字的内涵的同时自身的感觉升华到高潮之时,教师、学生、作者三方的情感相融为一,从而实现情感与心灵之间的共振。因此,小学古诗文教育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审美教学的渗透,也可以达到情感的升华。审美鉴赏能力是指人们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鉴赏,或进行拓展,将事物象征的意义或代表的感情鉴赏出来的一种能力,是审美能力的一种,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

在文嘉的作品《明日歌》中就七次提及了明日,该作品是在告诉人们要抓住时机,不要蹉跎时光。尽管古代诗歌的表意浅显易懂,但教师必须要把这些源自古代诗歌的启示迁移到现代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用更接近现代生活的方法,反映古代诗歌的真实审美含义,并告诉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应当怎么为人处事、怎么思考问题以及如何学习与生存,这就是国学在古典文化教育中最关键的教育启蒙意义。教师需要从审美化视角入手,采用将古诗文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方式,将诗歌中所蕴含的韵律美、情感美特别是内容美感以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并尊重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当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学会爱时,也就自然具备了审美的能力,这是小学古诗文教育上升到现代国学教育境界的一个根本性的飞跃。

如在学习《红楼梦》的时候,里面的人物关系复杂,而小学生尚未具备审美鉴赏能力,所以国学教育就可以举几个典型人物如林黛玉、贾宝玉等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人物性格特点的鉴赏分析,以此慢慢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又如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里面比较典型又受学生喜欢的故事,再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里面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鉴赏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具备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通过“看”和“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想象能力是指人们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的意象的一种能力,是审美能力的一种,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创设情境,对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有利于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相关的音乐、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古诗词。当教师将枯燥乏味的古诗词以及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事物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古诗词,了解古诗词中蕴藏的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看”是培养审美鉴赏的第一步。与美关系最密切的感官应首推视觉。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利用幻灯片先打出与诗词有关的景或人物,然后根据诗句的变化而变换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图片中的景及人物,从中体会其中的情。通过看图片促使学生读诗,提高对古诗词的兴趣,形象地感知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美及人物的形象美,甚至还能与作者或画中的人产生情感上的“移情”和共鸣,真正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依据画面进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只有引起学生对图片的注意,学生才能循图思文,充分体味出寓于其中的画中之意、弦外之音。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听”也是学生通过感知教材获得美感的关键一步。在教学生前,教师应该认真准备好范读,把握诗词的内在感情基调,同时还应注意音准、节奏、重音、声调。教师在课堂范读时应做到“音美以悦耳,情美以感人”,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通过不断回放诵读视频,让学生从旋律鲜明、悦耳和谐的诵读声中进入诗歌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边想象,产生“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进而展开美的想象,在脑中构成一幅幅鲜明的画卷。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就可知古代的教学为何总要学生诵读的原因了。“读”字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笔者在教学时,将课程重点放在了组织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反复诵读上,以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读得沸沸扬扬,如醉如痴,并要求他们在读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的背诵。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会感受到诗作的魅力,产生鉴赏美的欲望,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读”是学生走进“鉴赏这个世界”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如:教师单独默读,酝酿情意;指导学生诵读,感受情意。在学生诵读时将其分为团体诵读和个人朗诵。委婉而纤柔的诗歌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则让全班女生诵读,并指导她们写出温柔舒缓、轻柔的情感;气魄壮阔、充满激情的诗歌如《观沧海》等,则由男生诵读,同样引导他们写出热情昂扬的情意。

又如:语文教师在讲授《泊船瓜洲》时,包括反复背诵、心灵感受、交流表达等三部分。反复朗读:背诵《泊船瓜洲》不但要求学生领略语言的节拍、平仄的错落、语调的舒缓、声调的强弱等音乐美,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写出诗中的景色(江南的春风)和作家的情感(归心似箭的心情)。内心感悟:教师在朗诵时,要作出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在旋律和韵味中不断体会京口瓜洲的特色风光,感受旅人的情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立体且情味隽永的生活画面。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育应该是学校当前文化美学教育的重点部分,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文化教育的准备,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古诗文教育的内容和内涵,积极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文化鉴赏能力,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审美能力。学生要将古诗文中所表现的内在情意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得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祁秀红.国学教育之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初探——以长春版五年级小学语文古诗文为例[J].神州,2013(23):135.

[2]范颖丽.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之古诗文审美化教学——以部编版四年级小学语文古诗文为例[J].读与写,2021,18(01):43.

[3]邱嘉艳.国学教育之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初探——以部编版四年级小学语文古诗文为例[J].文渊(高中版),2019(07):471.

[4]张文君.以诗文韵味,育审美能力——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2(04):27-30.

[5]郭耀全,王岩荣.经典育君子 国学润童心——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希望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特色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出版者不详],2018:127-128.

[6]杨希,廖妍南,刘玲.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养成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出版者不详],2018:1180-1184.

[7]柳冰.“四步诵读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兰亭集序》教学为例[C]//.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出版者不详],2018:4152-4161.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430/41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