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新时代,京剧创新发展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指导,从供给端着手进行结构性改革,优化京剧要素和资源配置,培养优秀人才,树立供给和服务的意识,加强剧目生产和剧本创作,创新供给手段,营造良好的供给环境,不断提高京剧艺术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京剧日渐式微,受众规模日益萎缩,艺术市场逐渐被挤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新时代京剧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京剧行业要针对自身供给存在的问题发力改革,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京剧艺术作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科学内涵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就是要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寻求新路径”[]。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论述,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的原创理论,并引发了经济社会各领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发展理念的系统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行探索的新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内涵丰富,可以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式进行解析。其中,“供给侧”是指经济活动包含需求和供给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互关联,对立统一,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周期性、总量性等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而且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是指通过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捋顺结构关系,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政府主导的体制机制变革,是一场系统性、长期性的结构调整,要树立改革的思维和理念,运用改革的办法和措施,增强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健全、完善、优化、创新制度体系,为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市场供给主体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要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变革供给理念,切实树立市场观念,重视消费和需求对供给的作用,从“需求侧的拉动”转变为“供给侧的推动”。二是优化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和要素,逐步提高高质量供给的效能,减少低端或无效的供给,通过供给引导和催生新的需求,提升全要素的效能。三是完善供给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政策创新来破解供给侧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局,用制度来营造和保障改革的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是创新供给手段,顺应新技术变革,创造和支持新产业、新渠道、新形式、新业态的发展,加快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供给生产的能力。五是关注需求变化,及时研判市场需求变化,以需求侧变化为导向,不断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在提升供给质量的过程中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在动态平衡中协调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京剧发展面临的问题
京剧供给管理模式不合理,供需错配现象严重
一直以来,政府“办文化”是京剧供给的主要方式,政府既是京剧供给的组织者,也是京剧供给社会效能的评估者,而这种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供给管理模式,导致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对公众的文化需求缺乏广泛收集和了解;加之其不注重社会宣传,导致公众对各项京剧供给活动不了解,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造成供需脱节。同时,各京剧供给主体习惯性将中老年人及青年“票友”定位为目标受众,缺乏对潜在受众的挖掘,导致受众面不广,京剧整体需求不足。
京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给总体不足
目前,各类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进入快车道,但京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然不够,在数量和功能方面与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此外,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加之城乡二元结构依旧存在,京剧文化基础设施均等化程度较低,中心城市的京剧文化基础设施尚且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京剧供给能力更加匮乏。
京剧传播途径创新效果不明显,供给形式单一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大众对新兴文化的创作热情高涨。在这一大背景下,京剧供给要因时而进,探索恰当的文化传播途径。京剧艺术自身“程式化”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京剧的创作[],导致其在艺术表现形式创新方面受限。目前对于一些结合时事创新的唱段,部分演员不接受其为正统京剧艺术。在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推广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因未能深挖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核,在粉丝文化、网红宣传等快餐式文化消费模式下,京剧艺术本体表现失真,受到“票友”等原受众的诟病,新受众又难以入门,导致推广效果不明显。
京剧人才缺乏,供给基础不牢
目前,京剧供给面临的困境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传统唱段受众范围小,优质新唱段创作乏力,新编剧目剧情差、唱词文化内涵不足,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创作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优质创作人才匮乏。同时,京剧管理人员不足,除个别大剧场外,京剧推广、运营等工作大多由专职演员兼职完成,演员缺乏市场运营等管理学、营销学知识,对新媒体技术也不够精通,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模式,制约了京剧供给。
京剧院团运营管理模式僵化,供给主体乏力
长期以来,地方京剧院团隶属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对社会需求的反应不敏感,甚至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京剧供给乏力。京剧小剧团面临人员少、资金短缺、内部分工不细等问题,许多小剧团处于靠商演、“走穴”等勉强维持生存的尴尬境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京剧创新发展的路径
树立不断改革创新的理念,增强京剧供给的内生动力
京剧从诞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纵观其发展历史,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发展前进。新时代,京剧仍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确保京剧艺术适应当下社会生活,如此才能供给高质量的京剧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京剧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京剧的经典唱段和传统本色,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融入新的内容和元素,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继承和创新”也是业内人士和关心京剧事业的人们形成的共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就是他对自己和大多数京剧艺术家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移步”就是改革、突破、发展,主要指京剧艺术的表层形态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换形”就是稳固、坚守,主要是指京剧的核心要素和本质形态不能变。不“移步”就会僵化、凝滞,京剧会失去艺术活力;但换了“形”,京剧就失去了灵魂和支柱,失去了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就不能再称为京剧了。长期以来,京剧改革不乏新的理论和实践,也不乏新创作的剧目,但有些改革注重了“移步”而忽略了“不换形”,有的甚至刻意换“形”,结果造成了“四不象”。“移步不换形论”是京剧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原则,是当下应该坚持和发展的。
加强剧目生产和剧本创作,优化京剧供给内容
提高京剧供给质量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发力,但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创作编排出反映时代要求,思想性、政治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美学元素有机融合的精品剧目。加强剧目编排生产,剧本创作是首要环节。剧本乃一剧之本,有了优秀的剧本,剧目编排便有了坚实的基础。优秀剧本和剧目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并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反之,没有好的剧本,任何大投入、大制作都会成为舍本逐末、不堪品评的花架子。加强剧目生产和剧本创作能力,根本在于把握时代主题,用京剧这一艺术形式深刻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讲好京剧文化故事。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剧作家不断创新创作思路和创作导向,激发其创作热情,鼓励他们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京剧这一艺术形式表现新时代的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借鉴影视行业等业态的良好经验,通过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有效解决剧本创作和剧目编排的种种难题,保证京剧供给的源头活水。
开拓、培育新的市场,推进京剧供给体系的多样化
开拓、培育市场是增强京剧供给的一项战略性工程。积极推动京剧艺术进校园,充实学校美育内容,比如,在大、中、小学校中普遍开设京剧知识和艺术课程,把京剧名段欣赏和学唱融入音乐课中,把京剧念词和剧本赏析融入语文课中,把京剧身段基本功练习融入舞蹈课和体育课中,把京剧故事和京剧人物融入政治课和历史课中等;还可以在大学设立京剧艺术选修课等,引导学生逐步接触、了解并喜爱京剧,从而培育受众,开拓市场,扩大京剧供给面。此外,传统的舞台演出是京剧供给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京剧尝试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扩展供给体系,但效果不佳。同时,因缺乏创造性转化,将京剧生搬硬套进新媒体平台,反而使其失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也难以培育出成熟稳定的受众。因此,京剧需要借助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功能,精准匹配潜在受众,实施网络精准供给,引导京剧跟随时代潮流发展。
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夯实京剧供给的基础
人才是京剧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以人的发展引领社会发展,才能超越传统发展模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京剧艺术,立志献身于京剧事业的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是京剧创新发展的根基。京剧人才不仅要在表演技艺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和政治觉悟、道德和人格修养、创作和研究能力等,即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在专业技艺培养中,要注重贯彻“三基一创”理念,“三基”是指京剧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演员只有掌握了“三基”,才是合格的京剧艺术表演者;“一创”指京剧创新能力,突出京剧人才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作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的能力[]。在人才类型方面,除演员队伍外,还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导演、编剧、作曲家以及舞美、灯光、道具、服装、装置等门类的艺术人才,保障京剧演出整体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积极培养懂管理、善经营、能开拓市场的管理人才。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持续学习新媒体传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注重创新艺术传播形式和手段,提高京剧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活力。在培养途径方面,既要延续传统的京剧人才培养模式,又要不断创新,搭建优秀人才进入京剧行业的“立交桥”。
重视受众市场调查,完善意见反馈机制,保障京剧供给的效果
京剧要想吸引受众,就必须保证演出效果,让受众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首先要对受众进行系统性市场调查,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比如,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喜欢互动性强,能够整合各类大众艺术特色,同时具有个性化和时尚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其次,应完善调查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分析调查结果,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演出供给,灵活安排演出内容,适当变换演出形式,解决京剧自身存在的产品生产难度高,观众接受难度大,与社会生活契合度低等多个根本性问题,使其摆脱自身在市场中的劣势地位,促进京剧艺术的高品位与观众融入的低门槛的有机结合,提高受众对京剧供给的欢迎度和获得感。这种受众市场调查和意见反馈机制使京剧实现了从感知受众到吸引受众,再到引导受众的转变。
加大扶持与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京剧供给环境
当前,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政府需要对京剧行业的发展给予扶持和宣传。为了营造良好的京剧供给环境,政府在给予财政和政策扶持时,应兼顾对大剧团和中小型剧团的支持,鼓励大剧团在京剧剧目编排、形式创新、供给保障、艺术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做表率,激励小剧团在灵活开展京剧供给、吸纳就业、尝试创新等方面作贡献,激发京剧院团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宣传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教育部门等应协同推进京剧发展,从百姓的日常娱乐生活、学校的美育课堂、文化旅游的开发等层面宣传推广京剧国粹,培育受众,激发其对京剧的需求。目前,京剧创新发展的环境已大为改善,京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开始推进,不少新创编剧目的社会反响良好。
注释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Z/OL].(2015-11-10)[2023-04-15].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0/content_5006868.htm.
[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3]刘宝淇.京剧适不适合表现现代生活——以“样板戏”对京剧的改革为例[J].戏剧文学,2020(11):64-67.
[4][6]杜林.浅谈京剧艺术的振兴与发展[J].四川戏剧,2006(04):16-17.
[5]陈新夏.以人的发展引领社会发展[J].学术界,2012(10):243.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519/40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