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琵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有“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其音色动听,而且表现力十足。琵琶演奏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琵琶演奏艺术是指演奏者将演奏技巧与各种手法相配合进行音色、音质的展现,以抒发感情,刻画意境。因此,研究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提高琵琶演奏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琵琶演奏中的音色是多样的,音色变化在琵琶演奏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音色变化是建立在情感表现需要的基础上的,与情感表现息息相关。因此,对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琵琶演奏的水平及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琵琶演奏的音色分为自然音色与变化音色两种。自然音色与乐器的结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演奏者运用科学、恰当的演奏方法,弹奏出厚重、醇厚、亮堂堂的主要音色,此音色原生、基本上没有修饰和变化。变化音色就是运用演奏技巧对主体音色进行调节而产生的音色。
琵琶音色
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对琵琶音色的描写。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将琵琶通透的音色描绘出来;又如,元稹《琵琶歌》中的“断弦砉騞层冰裂”将琵琶的音色的以及演奏中通过音色变化营造出的战场上的残酷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
现代琵琶艺术中,音色是检验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演奏琵琶时,每一个基本指法的运用都对琵琶的音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演奏技法是琵琶演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演奏者利采用不同的演奏技法发出不同的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在琵琶演奏二次创作中是十分关键的。琵琶演奏者对音色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琵琶作品的内涵表达。由此可见,熟练地控制琵琶的音色是琵琶演奏中的重要环节,是表现琵琶音乐美感的基础。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色变化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琵琶演奏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从音色层面表达自己对琵琶乐曲的独特见解。
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触弦的快慢导致音色的改变
在使用琵琶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弹奏琵琶的速度、节奏等都与所表演的内容有关,随着演奏乐曲时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触弦的速度也随之变化。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触弦速度是影响曲目情绪表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同时,演奏者弹奏琵琶的速度也会对音色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演奏高潮部分时,如果演奏者的触弦速度变快,琵琶音色就苍劲有力且高亢洪亮,而当演奏者触弦速度缓慢时,琵琶呈现出来的音色则是轻快而醇厚的。可见,触弦的快慢会导致音色的变化。
击弦面积的大小导致音色的改变
演奏琵琶时的击弦面积是指指甲触弦的深度。演奏者在弹琵琶时,指甲与弦接触的区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实际弹奏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击弦面积,使手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示琵琶演奏艺术的魅力。琵琶属于比较难弹奏的乐器,演奏者要想演奏出完美的乐曲,就必须在演奏技巧上下一番功夫[2]。对琵琶的学习必须从手指力度入手,以便更好地掌握琵琶的弹奏技巧。古人对琵琶演奏进行了大量的记述,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优美的诗句就描述了琵琶的弹拨声与音色之间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琵琶音色变化之丰富。
琵琶的音色与琴杆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琴弓接触到琴背时,就会发出清脆明亮的响声。击弦区域小,弹奏出来的声音很轻,主要原因就是触弦面积较小,琴弦反应比较敏捷,所产生的音色就比较明朗,所以常用来演奏某些曲风轻快生动的音乐。当触弦面积变大,演奏出来的音色就比较浑厚,声音也更铿锵有力。这是因为当手指击弦时会迅速推动琴杆运动使其发生弹性变形,这就使得琵琶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获得更好的音乐表现力[3]。同样用《琵琶行》中的诗句来举例,为了表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状态,演奏者需要适当加大击弦面积。只有演奏出有爆发力的声音,铁骑奔涌向前、刀枪厮杀的紧张场面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果在演奏中击弦面积过小,就不能表现出这样的气势,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左右手同时弹奏,造成音色的改变
因为琵琶有很多演奏技法,所以其音域也十分宽广。在弹奏琵琶时,往往要求演奏者左右手要紧密合作。不过,因为不同演奏者的演奏技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弹出来的声音也就不太一样。弹奏琵琶时,演奏者往往用左手和右手配合演奏使琴声具有多姿多彩的变化。
过弦角引起演奏音色的变化
过弦角就是弹奏琵琶的人在弹奏琵琶的时候,手指与琵琶的弦所形成的角度。过弦角的大小对琵琶的音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琵琶演奏中,45度是最佳的过弦角,这样的过弦角可以将琵琶的噪声降到最低,从而使声音变得更圆润、响亮,使人感觉更舒适。过弦角越小,琴声就越低沉,不够明亮;过弦角过大,琴声就过于尖锐,音质也不圆润。所以,在琵琶弹奏中,对过弦角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要想弹奏好乐曲,就要在弹奏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过弦角度控制在45度。
触弦力度导致音色变化
在弹奏过程中,触弦力度的强弱会导致琴声的改变。触弦的力度与演奏者的指力和手臂的重量有关,也有可能与演奏者手臂摇动时所产生的动力有关,还有可能是以上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在琵琶弹奏中,演奏者触弦的力度主要来源于小臂、大臂、手腕以及手指的统一体的引力以及手臂摆动时的综合作用力。不同的触弦力度会影响琵琶的音色,触弦力度越大,音色就会越结实、刚劲;触弦力度越小,琵琶的音色就会更加灵动、清晰。
琵琶材质对音色的影响
琵琶的材质对音色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如果琵琶背板木质硬且脆,密度高,就可以实现理想的共鸣与振动,弹奏时的音色也会更加动听。这类材质以紫檀木、红木为代表。其次,琵琶背板材料应选择年轮间隔较宽,条纹竖直的木料,这种材料可以使琵琶的音色松弛,富有弹性。最后,琵琶琴弦材质的选择也十分重要。钢丝弦响亮干脆,尼龙弦温柔优美。在具体表现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曲目选择合适材质的琵琶琴弦。
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功能
琴声对于情感表达的特定功能
琴声有强烈的表现作用,不同的琴声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弹奏琵琶时,通过音色的改变能够表现情感的变化,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琵琶乐曲的情感表达是由多方构成的。无论在情感表达,还是意境韵味方面,琵琶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演奏乐曲时,要根据不同作品选择恰当的乐器以及正确的弹奏方法。其中,音色和情绪的表现不容忽视。因此,在演奏时需要对乐器的声音特点加以把握,从而更好地诠释乐曲。音乐中的情感包含喜怒哀乐,如《塞上曲》是一首全面反映封建社会妇女苦难与愤懑的作品。其中的虚音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实际演奏时,演奏者要合理运用虚音和实音,使音色形成强烈的对比[5]。虚音具有温柔飘逸的特点,能把古代女子的惆怅和哀伤之情充分表现出来;实音柔中有刚,刚中带柔,把女性的伤心和生气展现到了极致。又如《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两部乐曲都以“武”为主。在演奏过程中要根据乐曲的主题选择恰当的技法进行演奏。演奏时要把奔放、刚劲、爆发力十足的演奏风格展现出来,充分展示武曲的激情昂扬。在演奏乐曲时,讲究音色强弱,振幅与触弦角的运用。要想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当手指穿梭于琴弦时,一定要很迅速,让琴声变得更加有力、嘹亮。
琵琶演奏的音色变化和情感表现
演奏时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可以通过演奏者的想象有一个大体的掌握,这就要求琵琶演奏者用清晰的头脑,将多种音色构成一个整体,把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虚拟音乐形象变成实际的音乐效果。因此,要想使琵琶演奏中的情绪得到充分表达,就需要运用想象力进行想象。关于乐曲的情感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影片中放映的片段等进行构思,使乐曲的情感更加丰富,只有这样,演奏的效果才能更加动人心弦。例如在阅读《枫桥夜泊》时,读者虽未到苏州,但却能根据诗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江南深秋的夜景图。所以,要想让乐曲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具备丰富的感情与想象力。在演奏一首作品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只有演奏者富有想象力,音乐作品里的内涵才能更加准确地表现出来,乐曲中的感情和意境才能被清晰地反映出来。如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仅从题目来看,便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与山水月夜有关的图景。全曲运用了拉、推、揉等方式进行演奏。在音色的处理上,要求演奏者的动作幅度要大,身体的重心、支点要尽量靠后,手指触弦、过弦的速度要缓慢,这样就能够使琵琶出现渐发性的振动,使得音色柔美圆润。
琵琶演奏中如何控制音色的变化
第一,保持左手端正,恰当地按音确保琵琶的音色。左手按音时,手形与姿势颇为重要。左手按音时,左胳膊与肩都要自然地下垂,指尖向内凹陷并稍微上翘,使之与手掌形成一个夹角,掌心保持椭圆状,指关节竖立;右手按音时,应将手掌向上提或向下推,用手指肚按音,按音位置保持在两品间偏三分之一处。
第二,合理控制触弦的速度、角度与力度。一、调节触弦的速度。手指触弦的速度越快,琵琶的音色就越洪亮、越苍劲;触弦的速度越慢,音色也就越醇厚柔和。二、调节触弦的角度。三、触弦的力度取决于演奏者手指和手臂的发力程度。手指触弦的力度小,音色就轻软无力、圆润柔美[6];手指触弦的力度大,音色就苍劲有力,浑厚深沉。
第三,合理控制击弦面积。演奏者有必要根据乐曲的内涵,在表演中充分融入个人情感,在此基础上对弹奏技法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控制击弦面积,使乐曲演奏更加完美。
第四,调节演奏时动作幅度的大小。在琵琶演奏中演奏动作幅度的不同也对音色有所影响,手臂的支点、手腕的着力点需要根据演奏乐曲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演奏者在演奏前要根据乐曲的特点精心设计演奏的动作幅度。如动作幅度较大,则支点、力点、重心相对靠后,发音就浑厚;动作幅度较小,则支点、力点、重心相对靠前,发音就清脆、明亮。演奏动作幅度较大时,演奏者通常以手指带动手臂转动,力点位置为手指与手臂的合力,支点位置为肩部,动作重心在小臂;演奏动作幅度较小时,演奏者的力点位置在手指的掌关节,支点位置为肘部,动作的重心在腕部。
第五,调整好个人演奏状态也是控制琵琶音色的主要因素之一。演奏者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乐曲演奏的效果,为听众呈现一场完美的演出。所以演奏者除了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外,还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总结以往的舞台经验,避免过分紧张或松弛的状态,保持良好的状态,保证乐曲演奏顺利完成。
结束语
总之,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情感的表现对于音色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琵琶演奏者而言,了解引起琵琶音色变化的因素,对于掌握音色和情感表达的关系非常重要。演奏者在演奏音乐作品时,需要将理性思维融入表演中,以解读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为目的,采用合理的演奏技巧,使琵琶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彰显,使音乐作品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
[1]程龙,程秋睿.琵琶轮指中触弦角度与力度对音色的影响——以乐曲《春雨》为例[J].当代音乐,2022(09):14-16.
[2]吴迪.略论琵琶弹奏中的音色变化[J].传播力研究,2018,2(11):176.
[3]王欣洁.关于琵琶右手技法和音色的变化探索[J].北方音乐,2017,37(02):70+194.
[4]周显顺,崔日嘉.谈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音色变化[J].黄河之声,2018(04):35.
[5]梁静怡.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变化研究——以《天鹅》为例[J].黄河之声,2022(19):155-157.
[6]吴海月.琵琶演奏中弹挑音色的变化与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21(24):158-159.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413/40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