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电影是文化与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是提升人们思想认知的现实载体,是充满美学考量的历史演绎,也是传承经典的“文学史诗”。《长津湖》系列影片作为优秀的电影作品,以真实的历史事迹为蓝本,依托现代电影工业技术,由众人合力精心制作而成,在精神理念的呈现、声画的表现方式、内容的叙事手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长津湖》系列影片,把握影片的时代价值、精神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发挥优质电影作品的积极作用,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以期通过电影作品来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电影是文化与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具有主导性与多元性并存、思想性与娱乐性并存、现实性与虚拟性并存、本土性与世界性并存的特征。优秀的电影可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2021年9月30日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以及2022年2月1日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度艰苦的战场环境下不惧牺牲、奋勇杀敌的故事;2022年11月18日上映的纪录片《个十百千万》则讲述了拍摄与制作《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时的幕后故事。《长津湖》系列影片是社会意识的能动反映与体现,我们可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长津湖》系列影片的生产制作,探索该系列影片的艺术特色与社会价值。《长津湖》系列影片的生产制作
马克思指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长津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反映,它的生产与制作取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历史的客观存在决定着《长津湖》系列影片的故事内容与人物原型。电影是创作人员对自己的思想认知进行艺术加工的外在表现,反映着创作人员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蕴含着创作人员的精神理念。《长津湖》系列影片由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而成,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正是以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为真实人物原型构建出来的。可以说,《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创作依托真实历史中的英雄事迹,以及真实存在的“最可爱的人”。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变革发展为影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电影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依靠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支撑而发展。《长津湖》系列影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拍摄与制作,其高超的剧本创作水平、巨大的投资成本、宏大的生产规模,以及创作人员之间的强强联手,无不证明该系列电影是具有强大现实力量支持的恢宏之作。
唯物史观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运用唯物史观对《长津湖》的生产制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代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客观物质条件,优质电影的制作离不开对现代工业技术手段的运用。
《长津湖》系列影片的艺术特色
电影不仅仅是人们用来娱乐消遣的事物,它是提升人们思想认知的现实载体,是充满美学考量的历史演绎,是传承经典的“文学史诗”。电影创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3]45。《长津湖》系列影片作为优质影视作品,具备与时代相符的艺术表现特色,笔者试图通过剖析该系列影片,解读《长津湖》系列影片所传达的精神理念、声画表现方式以及叙事方式,进而真正领会《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内涵。
《长津湖》系列影片精神理念的呈现
在《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在影片中融入大量爱国主义元素,使影片饱含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价值理念,成为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的生动载体。之后,创作者通过语言、场景、音效、妆容、道具等,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理念巧妙释放,其通俗易懂的风格被大众所接受。此外,《长津湖》系列影片所塑造的人物,他们的认知境界与言谈举止,展现了英雄们对胜利的执着、对和平的期盼、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家乡的眷恋;影片所呈现的每一场战斗、每一幕场景,甚至是一些人物的诙谐镜头,均可以使观众在心中树立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认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电影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形式,《长津湖》系列影片完美地诠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立场,激发了人们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长津湖》系列影片立足于传递社会正能量,依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立意明确、制作精良,切实做到了“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3]44。创作者将影片打造成当前传播红色精神的佳作典型,使红色资源通过优质电影更好地发挥历史作用。
《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声画表现方式
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具有独特的声画表现方式,同时,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又对电影的声画表现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在《长津湖》系列影片中,人们可以见到多处现代视听技术给电影制作带来的改变——在重要抉择、战斗战场、日常交谈等情境画面的塑造方面,影片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拍摄制作手法,而是通过色彩模型进行数字处理,不断强调画面的视觉渲染,以及运用细节彰显主题。比如影片里志愿军乘火车进入朝鲜的情景,当人物结束争执打开车门的瞬间,镜头快速切换,用特效画面展现出祖国的壮丽山河,用镜头语言展示了江山如画的无限风光,由此,观众可以迅速感受到夕阳下巍巍长城所展现出的民族气节,继而,影片通过片中人物的视角点燃了观众保家卫国的豪情。此外,《长津湖》系列影片的主旨声音、声音信号以及声音标记能够在科技的加持下做到完美配合。影片运用多重音效呼应长短镜头,以多样交织的音乐渲染战火纷飞的场景。例如《长津湖》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在气势恢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战斗中的爆炸声、战士们的怒吼声,以及振奋人心的冲锋号声,让影片音效的层次更加丰富,将《长津湖》系列影片打造成为真正的写实艺术,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英雄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
《长津湖》系列影片通过让客观历史伴随着声音与画面同步呈现,彰显了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深刻影响了观众的情感认知。影片通过声画的完美结合、自然衔接,不断强化电影的表现张力,让观众获得了更多的感性体验。
《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叙事手法
悲情、悲愤、悲壮是当代战争类电影的主要叙事风格,此类风格的电影更多的是为了引导观众形成共同的情感心理。《长津湖》系列影片具有历史性与客观性,影片的感情基调不是单独某一个人的感触认知,而是整个社会层面的情感意识。影片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构建叙事整体框架,让宏观叙事的时代特征与微观叙事的戏剧特性相互依托,通过再现作出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发起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士以身许国的场景,不断唤起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情感记忆。影片结尾让经历战争洗礼的年轻战士浴血奋战到最后,生存到最后,用不怕牺牲和眷恋生命的情感悲鸣,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此外,《长津湖》系列影片的人物故事以主人公伍氏三兄弟为线索,讲述了弟弟伍万里从一个不知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战争的懵懂少年,通过兄长与战友们的教育引导,经过戎马生涯、峥嵘岁月,逐渐成为一名信仰坚定、成熟优秀的志愿军战士的人生经历。影片在以再现英雄故事讲述历史的同时,又通过强对比的叙事手法将多重事物有效展现出来。比如影片中新旧社会的对比、战争与人性的对比、战前与战后的对比,以及美军的不可一世与志愿军的周密严谨的对比,包括美军的红酒火鸡与志愿军的炒面土豆的对比等,很多事物在叙事过程中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反差,这样的叙事形式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与戏剧特征,能够让观众在对比中进行思辨,不断深化人们对战争年代的思考。
《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多维价值
《长津湖》系列影片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现实体现,具有时代价值、精神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等多维价值,它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长津湖》系列影片题材的时代价值
《长津湖》是我国公映的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式的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电影。在我国战争电影的发展史上,抗美援朝题材的战争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经典作品曾经铸就辉煌,但这一类题材的电影又因多种原因停滞了近四十年。直至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该题材的影视创作又迎来新的生机,“自1956年《上甘岭》上映至2019年,正式上映或播映的抗美援朝战争片仅21部,而2020年以来包括网络电影及已立项电影在内,抗美援朝战争片两年内已经达到12部,相当于此前63年间创作总量的57%”[4]。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是国产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这一题材的电影在历史的长河中曲折前行,从早期产生到放缓脚步,现在又迎来了时代发展的新机遇。总之,《长津湖》系列影片呼应着当前时代发展的现状,与时代同步并行,及时反映着社会思想发展的风向与浪潮。
多面凝结升华《长津湖》系列影片的精神价值
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电影作品的创作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创作一部电影需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影的初期设计与蓝本绘制阶段,即在思想认知领域构架出电影作品;第二阶段是电影的实际拍摄与制作阶段;第三阶段是观众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即观众对影片的评价与解读,进而激发由作品自身产生的再次创作。《长津湖》系列影片是主流价值观与电影元素的巧妙融合,是思想意识与文艺创作的有机结合。
《长津湖》系列影片所赓续的艺术价值
电影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自身也具有历史继承性。追溯我国电影发展史,过去的红色经典如《上甘岭》《英雄儿女》《铁血大动脉》等电影作品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近的影片如《我的战争》《金刚川》等也都彰显着当代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发展新方向;同样,《长津湖》系列影片也传承着红色电影的优良传统,弘扬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影片通过追溯抗美援朝的历史源起与英明决策,把长津湖战役从筹划到胜利的全过程生动演绎出来,用银幕记载了一首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
此外,《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编剧兰晓龙也继承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等其个人前期作品的一贯风格,把中国军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铁血硬汉的形象、精忠报国的精神在《长津湖》系列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之,兰晓龙在《长津湖》系列影片的生产制作中能够坚守其创作初心,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为,在保证作品观赏性的同时,使作品直触观众的内心与灵魂,能够让作品继续传承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百炼成钢的意志品质,使作品彰显出更加鲜活有力的艺术气息。
正确认识《长津湖》系列影片的教育价值
《长津湖》系列影片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首先,电影的内容源于历史,源于实践,是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再现,电影用银幕反映人物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变化,反映人对事物的思考,也反映某种历史情形。《长津湖》系列影片的故事情节均可以在红色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找到原型,印证了观众从前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影片从观众心理层面出发,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具有较强的教育说服力。其次,在大多数观众的成长历程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所获得的人生阅历是有限的,有些人生体验难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得,而《长津湖》系列影片有利于丰富观众的人生阅历,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回归战争年代,间接体验军旅生涯,进而不断加强对观众的国防教育,增强观众的社会责任感,重塑青年观众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决心。
结语
运用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与解读《长津湖》系列影片,不难发现《长津湖》系列影片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应以科学的文艺理论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长津湖》这样优秀的电影为着力点,不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3]4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43,引导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45,始终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不断发挥优秀电影作品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33.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詹庆生.《长津湖》:战争巨制的全景叙事与共同体想象[J].电影艺术,2021(05):61-64.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324/39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