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从传统剪纸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等制作工艺转向三维立体动画制作工艺领域,所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越来越多样,影视动画创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民族文化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融入与应用,不但可以丰富影视动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够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现将重点讨论影视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明确影视动画概念和在影视动画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影视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元素渗透与应用的现状,并提出在现代影视动画创作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中国国产影视动画艺术的进步提供一点参考。
动画是目前艺术当中唯一可以准确确定“诞辰”的艺术形式。
动画于1892年10月28日诞生,一位名为埃米尔·雷诺的表演者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首次为观众展现了一场光学影戏,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正因如此,埃米尔·雷诺被称为“动画之父”。
如今动画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其相关理论体系已经十分完善,深深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动画代表作,也产生了很多动画艺术派别与类型,如二维影视动画、三维影视动画,木偶影视动画等,其内容创作也纷纷融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成为世界各国宣扬本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渠道之一。
影视动画概述
影视动画是动画艺术的一种,而动画艺术是一种涉及多艺术学科的综合性艺术,动画艺术中汇集了美术、音乐、影视等诸多艺术学科的知识、表现形式、理论和技巧。它虽然诞生在19世纪的英国,但真正得以盛行和受到广泛欢迎是在美国。
我国影视动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处理软件应用的不断发展,影视动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但其始终是集中了影视、美术、戏曲、音乐等诸多艺术学科的综合学科,所以有着明显的综合性特征。由于动画的文化包容性、艺术扩展性以及内容丰富性,人们总是能够从影视动画中看到其他艺术的影子。
例如,中国最为经典的两部影视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在这两部经典的影视动画中,《三打白骨精》创作于1985年,而《大闹天宫》则创作于1964年,其人物角色设计借鉴于京剧中的脸谱和戏曲身段,而故事内容则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片段。这种利用影视动画艺术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受到了各个国家的欢迎,并成为很多国家影视动画创作追求的艺术目标。无论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还是兼收东西方文化的日本,抑或是擅长想象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美国,都将民族文化全部灌注到了影视动画创作中。
在影视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元素主要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题材、民族化的造型元素以及特有的民族艺术元素,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1]。
影视动画创作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作者对优秀经验的积累与借鉴,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动画作品。它们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影视动画作品独有的民族特色,同时也使得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虽然我国早期的一些优秀影视动画作品放到现代仍然属于艺术经典,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出,这些老影视动画作品虽然展现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在人民群众当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却缺乏新奇感,使得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早期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仍有其独特的魅力。例如,创作于1986年的《葫芦兄弟》、1999年的《宝莲灯》和多次创作的西游记影视动画作品等,这些动画作品往往是在我国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改编和创作而来的,其中包含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影视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及艺术环境,其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戏曲武术等诸多艺术形式均可“入画”,这使得影视动画的创作无论是在选材、内容还是表现方式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能够有效提高受众对影视动画作品的接受程度。在影视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丰富影视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使影视动画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从而使观众在欣赏影视动画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这也是有效增强影视动画作品氛围和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影视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元素运用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中国,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愈加频繁。不同文化具有的不同风格以及独特的民族特色,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加新奇的感觉。
国外影视动画艺术作品因其本身浓厚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风格,给中国影视动画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一方面阻碍了中国影视动画创作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容易改变年轻一代对影视动画的审美倾向。为了能够使国内影视动画产业具备抗衡国外影视动画产业冲击的能力,制作出更多优秀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影视动画作品,国内影视动画产业应积极创新影视动画作品。但由于制作技术、制作经验以及制作水平的不足,且国内影视动画作品对观众有着较为明显的年龄限制,我国影视动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例如,很多影视动画作品的受众是三到六岁的学龄前儿童,而大部分年轻一代的观众则被国外影视动画作品所吸引,这使得国内影视动画产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影视动画作品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2]。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真正高度辉煌的时期还需要追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进入21世纪以前,大量的优秀影视动画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如《神笔马良》《孔雀公主》《鱼盆》《阿凡提的故事》《镜花缘》等,这些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都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甚至美国的迪士尼动画工厂在影视动画创作中也借鉴了很多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功夫熊猫》《花木兰》《寻龙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影视动画作品如《功夫熊猫》中有“熊猫”“功夫”“四川地貌与建筑风格”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花木兰》则是直接借鉴了《木兰辞》,《寻龙传说》则展示了“龙”这一古老的东方民族文化图腾,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取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经典桥段。这些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者都从特定的民族文化故事中吸取精髓,所有的创作也都是在所属民族文化内涵、民族精神熏陶下形成的,并在作品中有所体现。
此外,综合民族价值体系、民族审美取向、民族精神、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国人主要受儒家、道家的影响较为明显。如经典影视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其中所体现的就是儒家思想,尤以儒家思想中的中和观念最为清晰。孙悟空虽很有本领,但是却被嘲为“区区下界小仙”,而在影片结尾,孙悟空大闹天宫,大破南天门,连凌霄宝殿的牌匾都被打得四分五裂,这种悲剧式的综合也确实迎合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这种“哀而不伤”结果十分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思想。
再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其主要是以恬静的叙事风格与轻柔节奏来呈现故事梗概,体现了道家“无为、恬淡与简洁”的思想境界。
此外,日本及美国等国家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影响。日本人对儒道文化以及禅宗非常崇尚,且日本民族深切的危机意识、奋斗意识也都体现在其所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中。
如被奉为日本经典影视动画作品之一,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创作的《千与千寻》,在故事的开始,千寻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女孩儿,长相普通、衣着平常、头饰简单,全身并无特别之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千寻在神灵世界逐渐成长、修行,在一系列的冒险中凸显出了自身的个性,最终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学会了勇敢,也获得了友情,并且始终坚守人性之美。从这一影视动画作品中不难体会到日本这一民族所崇尚的拼搏精神以及对人性的追求。
从美国影视动画作品来看,美国崇尚自由、乐观、个性的文化观念在其影视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影视动画作品创作过程多有体现。例如,迪士尼借鉴了《木兰辞》拍摄了《花木兰》这一影视动画作品,甚至拍摄了真人版电影作品,其原因就在于《木兰辞》一改往日文学作品中以男性阳刚之美为主要内容的创作风尚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男性为尊的传统观念,其更强调的是女性的独立,这也使其成了美国精神的代表,“不屈从,不顺从,打破了传统观念,自信坚定,更加勇于拼搏,敢于奋斗,不断激励自己成长”。美国的影视动画作品往往是幽默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连贯有趣的画面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花木兰》这一影视作品中所添加的“木须“这一角色,完全凸显出了美国人的天性——幽默与乐观[3]。
影视动画创作中如何运用民族文化元素的几点新思考
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一方面是要注重影视动画作品中角色形象设计的民族特色感,另一方面则是要深挖民族文化特色及内涵。
从我国20世纪创作的一些影视动画作品的人物形象中,非常容易看到中国式的角色定位,例如《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此外,自21世纪以来被誉为中国影视动画崛起之作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人物设计方面都具有极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而日本的影视动画作品中也有着极为浓厚的日本民族文化特色,例如日本浮世绘的唯美传统所追求的唯美的人物形象设计:大眼睛、长腿、细腰,虽然其比例较为夸张,但却并不违和,也不失美感。而故事则是借助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沐浴文化”[4]。
美国影视动画作品中的形象相对较为繁杂,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影视动画作品中的角色设定和风格设计包含多民族不同的特点,但其人物角色形象却有着十分典型的美国特色,其角色造型方面也形成了特有的风格与样式,注重整体效果,肢体与表情动作及动画造型简洁突出,手长、脚长、手大、脚大,大头细胳膊的形象带有明显的趣味性。
而最为明显的一点是,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成为美式卡通人物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例如最早并没有进入银幕的漫威宇宙超级英雄,主要是以影视动画作品来进行人物角色和美国精神的塑造,如经典的钢铁侠、蜘蛛侠、忍者神龟,其中钢铁侠所凸显的是美国高科技的追捧热点,而蜘蛛侠则是平民街区众望所归的惩恶扬善的英雄形象,忍者神龟则借鉴的是日本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角色形象十分强悍,其动作、速度无不显现着美国人“以强者为尊”的民族文化思想[5]。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影视动画设计内容越来越多元化、丰富化,其民族化与国际化特点也更加显著,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日本等影视动画艺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经典人物形象。中国虽然在影视动画道路上的起步较晚,但也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融入了大量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如今,中国的影视动画要想真正崛起,还需要从文化背景、影视动画艺术表现力和内涵上多下功夫,积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丰富内涵及艺术特点,包括角色形象的民族特色设计、动作整体的优化、色彩的点缀与民族元素的完美呈现。如此中国的影视动画才能代表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卢春延.少数民族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以壮族民俗文化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89-90.
[2]史爽,徐硕.谈民族文化元素在我国影视动画中的表现[J].艺术教育,2019,10(11):120-121.
[3]袁佳琦,陈晓坚.民族文化元素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20,12(14):116.
[4]陆定福.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年轻人,2019,15(34):31.
[5]武志伟.影视动画中民族文化的融入与创新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2(01):109.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113/39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