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宏大叙事语境下的美学新追求 ——谈中国新主流大片的创作特点

2022年12月02日 00:00

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固有的表现模式。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这一传统题材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动向和特点。这种美学上的新追求也恰当地弥合了市场与传统题材之间的隔阂,创造了新的电影现象,在传统题材中孕育出了新的艺术生命和风格。

近年来,伴随国内影视产业的发展升级,主旋律电影突破固有程式,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影片自身内容,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当今国内电影市场中最具热度的新现象,“新主流大片”俨然成为为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最强动能的电影类型,引领了当今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电影界首次提出“主旋律”这一概念以来,从起步阶段到21世纪初的升级阶段,再到当下新主流电影开辟的新篇章时代,主旋律电影一直是我国电影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我国电影一种特殊而主流的叙事言说方式。传统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在叙事方式上比较刻板,人物塑造方式也比较单一和平面化,又因为主旋律选题和说教化的叙事定位缺乏市场号召力,无法吸引大规模的投资保证制作水准,整体的电影生产水平存在明显短板。近年来,为了突破这一传统题材的固有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人也在摸索中做出了诸多尝试,无论是在叙事方式、人物刻画还是在制作水准上都跳出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命题作文”思维,让这一传统命题展现出了焕然一新的生命力。随着《八佰》《1921》《革命者》《金刚川》《长津湖》《夺冠》等一系列新主流大片赢得市场和良好的口碑,我们不仅看到了新主流大片在电影领域的强势崛起,更看到了这一传统命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的全新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image.png 

图 电影《长津湖》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饱含家国情怀的内容选题。纵观近年来热映的新主流大片,都具有一个共通的艺术特性,那就是在宏大题材叙事中的主流价值观追求。无论是《八佰》《金刚川》《长津湖》展现出的保家卫国、无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还是《1921》《革命者》中表现出的天下为公、追逐信仰的革命情怀。这些影片都将家国情怀置于影片主旨之中,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事,对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进行富有质感和充满诗意的全新诠释,为传统题材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让观众重新感受到了传统电影题材的艺术潜力和能量。影片《1921》聚焦中共一大前后这一历史时刻,以中共一大代表这些年轻的革命先行者为切入点,展开多线叙事,将青年与梦想、革命与天下、执着与热血巧妙地集中于这一历史时段,对家国情怀进行年轻化的全新诠释,创造了极富张力的表现效果,在家国情怀的映衬下,故事的铺开和行进波澜壮阔,令人动容鼓舞。《革命者》以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拼接出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形象,在家国叙事的铺陈下多视角地还原了那一段革命岁月,以点带面,将李大钊“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的革命气概铿锵抒发。由此可见,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生动的故事情节,如果没有宏大的家国情怀和背景作为依托,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显得苍白、干瘪。只有在宏大的家国叙事语境之下,对历史的重现,对人物的描绘,对情怀的抒发,才会变得自然而然、一气呵成。

深入共情的人物雕刻。传统的主旋律影片过分注重影片的宣教功能,在人物设定上“非黑即白”,银幕形象比较单一、刻板,人物塑造缺乏认同感和感染力,这显然不符合当今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的新主流大片在人物塑造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既注重人物形象的写实感,又在人物刻画中做了很好的多面平衡,使影片中的人物既真实又生动,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八佰》中的老算盘,从一开始的畏惧、退缩,再到逃跑中被端午发现后所表现出来的绝望、无助和犹豫不决,随着故事推进,他的形象在影片中得到不断挖掘和深入,其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层面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极富艺术感染力。影片《1921》聚焦1921年的横向面历史图景,聚焦对中共一大代表的年轻化表达,这些年轻的革命者略显稚嫩,时而迷惘,却始终怀有坚定、纯粹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银幕上,他们传递给观众的感受既是崇高的革命先行者,更是意气风发、真实和富有生命力的热血青年。影片《革命者》中李大钊的形象塑造更是可圈可点,对于李大钊这一历史人物,观众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停留于史实层面,印象比较单一,但是影片对李大钊的刻画却打破了诸多既定限制,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建构,在大胆的想象中进行诗意和戏剧化的人物修饰,最终创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形象,让观众看到了真实的李大钊,感受到他“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赤诚革命理想,有人物的切肤触感,又有兼具情怀的启迪共振。同样,影片《长津湖》也突破了传统的主旋律人物形象塑造模式,打破一贯套路,最大限度地着力个体视角,刻画了沉稳、内敛的伍千里,执着、果敢的梅生,保守、低调的雷公等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性格、气质在相互交织和碰撞中描绘出了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志愿军战士群像,生动地谱写了中国军人的英雄形象。

唯美诗意的叙事风格。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注重影片的宣教功能,人物形象千篇一律,叙事方式生硬刻板,在叙事方式上过分让位于主旨表达,没有创新,更不成风格,导致影片观感上枯燥乏味。新主流大片在叙事方式上推陈出新、新颖大胆,多种尝试和突破让人欣慰。影片《革命者》将多种时空融入其中,不同视角和线索在影片中交织汇集,以一种生活化的维度刻画了李大钊的一生,这种叙事方式展现出来的立体、丰富又带有青春、诗意气息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直抵观众内心。《八佰》中的“守城”将士誓死奋战,为了在银幕上突显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势,影片在叙事中也着重强化了多种视听元素的诗意渲染,影片结尾部分凝固时空的升格镜头、充满视觉张力的特写画面、频繁的镜头叠化处理和抒情感很强的背景音乐,传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影片《1921》同样摒弃了线性史实的刻板复述,执着地将叙事铺陈完全置于横向面,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在并行中展现青年群像,整体叙事风格流畅而富有诗意,赋予了影片浓厚的艺术气息。《1921》中的“青年毛泽东奔跑”和“李达天台上的呐喊”两场戏集中体现了新主流大片的整体叙事风格诉求,在奔跑场景中,青年毛泽东衣着朴素,在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上海滩街道上坚定奔跑,背景中闪烁的光影和烟花仿佛是跳动的旋律,为这场坚定的奔跑赋予了唯美的视觉修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浓重的青春气息和浪漫主义的革命憧憬。在呐喊场景中,李达通宵工作后如释重负,此刻太阳升起,生机勃勃,他兴奋地冲到天台呐喊,彷佛要在这个最富希望、光明的时刻将革命理想的种子撒向天空,播种下无数希望。这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表达,为影片赋予了诗意化、写意化的叙事风格。这也是新主流大片对传统主旋律影片的一种大胆突破和革新。

合理性虚构的大胆尝试。囿于“重宣教”的创作动机,传统主旋律影片在故事编排以及人物形象勾勒方面比较保守,基本严格对应史实进行银幕复制,即便偶有“越界”,创作上也会局限于对故事和人物的正面单向强化和夸张,整体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新主流大片为了将宣教主题“口语化”“生活化”,将家国叙事回归于观众更易于接受的具象生活层面,在故事和人物处理上更加强调“以小见大”,强调个体人性的回归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关照,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和建构,让故事变得诗意流畅,人物变得栩栩如生,创造了家国和个体相得益彰的叙事语境,从而为影片赋予了全新的艺术特质。影片《八佰》中,四行仓库内国民党士兵与日军作战、各路江湖人士冲桥送电话线的片段是典型的虚构情节,但是这些情节在整部影片的叙事中却承载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影片的主线是守护四行仓库的战斗,但是这场战斗更是一场觉醒之战,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象征意义。四行仓库国民党士兵与日军作战,是一场士兵的觉醒之战,这些士兵来自四面八方,失魂落魄,如何让这些散兵游勇重新聚拢士气,为国而战,这场虚构之戏是重要转折;仓库外的大桥上,苏州河对岸的江湖志士挺身争先,不顾生死冲桥送电话线,是一场民众的觉醒,当这场战斗只为守护仓库而起而终,它的意义就被局限,而当这场战斗不仅宣扬了中国军队誓死抵抗的骨气,更激发了民众自发奋起的觉悟,它的意义就被无限放大,更具价值。这也是影片想通过故事着重传达的一个创作主旨,没有这场虚构的冲桥情节,影片可以完成基本的叙事,但是叙事之外的传情达意,也就因为必要情节映衬和烘托的缺失而大打折扣。影片《长津湖》同样延续了这种创作方向,在尊重大历史的基础上又不拘于细节,大胆进行人物和故事的二度创作,在大历史背景中置入鲜活的个例和个体生命,让影片不仅仅在主旋律主线上立得住,叫得响,同样也在故事言说方式上与观众同频共振,打动观众。片中的志愿军战士伍万里,在军营中逐渐成长,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有理想信念的英勇战士,他初次冲上战场的犹豫和惊恐,初次开枪杀敌的迟疑又笃定,这个完全虚构出来的个体形象在虚构的故事情节演进中逐渐变得鲜活可亲,他彷佛就是每一位观众生活中见过的邻家大男孩,人物真切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长津湖》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严格秉持了这种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的具象切入点理念,在历史史实和故事虚构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创作尺度,也正因如此,《长津湖》才能成为2021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独有偶,影片《革命者》为了让李大钊这一人物形象立得住,同样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做出了诸多合理的虚构处理。李大钊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影片并不是在这一个人物的单线行进中进行故事演进的,除去主要角色,影片虚构了很多合乎情理、贴合情境的人物来延展和丰富故事线,有层次、更立体地在群像烘托中托举主线人物。影片中的“阿晨”“庆子”“徐三”等虚构人物穿插其中,不仅将主线人物的真实生活情景映衬得更加写实、真切,也在群像式的氛围营造、情感烘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将那个年代的革命图景展现得轰轰烈烈。

与国际接轨的影片制作水准。诚然,传统主旋律影片基于厚重、严肃的主旨表达诉求,具有重要的宣教意义,但是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中,这种类型的电影难免会与市场脱节,造成由于市场青睐及投资规模受限导致影片制作水准难以提升等问题。新主流大片整体上有效回避了这一问题,在市场和固有选题之间进行了很好的平衡,对原本与市场相悖的传统选题进行再加工和突破性的解构重组,在多种新鲜元素的注入和整合下,让这一传统选题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进而整体提升了国产大片的创作和制作水平。基于商业大片银幕视觉效果、电影场面、光色风格的特殊需求,新主流大片尤其需要制作水平的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电影制作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化合作,国产大片的工业化标准及制作生产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有些优秀国产大片的制作水准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制作水平并驾齐驱。纵观近几年获得良好口碑的新主流大片,其无论是在影片生产的工业化流程还是制作工艺水平,都做到了与世界电影同步。这也是新主流大片在近几年能够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影片《八佰》是亚洲首部使用ARRI IMAX超大画幅摄影机完成全片拍摄的商业电影,超大画幅摄影机的使用,为画面带来了更大的宽容度和更富有质感的画面细节,摄影机在现场的调度也更加开放和自由,为影片的镜头语言和视觉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除此之外,影片更是1∶1完整复建了苏州河南北岸的真实场景。为了保证视觉效果和真实可信度,美术组从概念设计、气氛设定到施工建设、细节打磨,经历了漫长的制作周期,整体美术设计真实、巧妙而富有戏剧性,为观众真实还原了1937年苏州河南北两岸的硝烟战火。影片《长津湖》更是组建了豪华导演阵容完成电影拍摄,无论是总监制黄建新,还是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都有着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和成功的创作经历。影片充分整合三位导演的创作风格和优势,让三位导演在影片的时代背景氛围营造、惊险动作场面拍摄以及人物情感刻画等方面各司其职,以保证影片呈现出最高艺术效果。影片除在制作水准上保持国际一线标准之外,在细节的把控上也力求精益求精,近乎苛刻地还原了历史原貌,如志愿军战士使用的方形垫肩、年代独有的战士扶枪礼、48星的美国国旗,甚至为了突出真实的历史质感,影片中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服装都刻意做出了色差效果,影片的制作团队成员一度达到一万人以上,有超过七万的群众演员参演,拍摄镜头近两万个,影片最后长达8分钟的电影字幕很好地展现了电影摄制团队庞大的人员构成和投入,这种制作体量即便放到全球的电影生产领域,也是处于一线阵容的。影片《夺冠》中,为了表现女排姑娘在赛场中的真实状态和氛围,影片特意邀请中国女排进行实拍,在极其紧张的拍摄周期内,为了最大限度捕捉到有价值的画面和细节,最大限度全景化展示女排姑娘在比赛中的投入和拼搏,制作团队几乎调用了北京地区能够租到的全部的ARRI电影摄影机和长焦镜头进行多机位拍摄,这种不计成本的制作态度在如今的新主流大片中并不是个例,这些制作细节也正是新主流大片整体高规格制作水准的一个缩影和体现。

综上所述,近年来的新主流大片不仅是我国新时期兴起的一种电影创作方向,更是中国电影在发展历程中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回应,是中国电影在时代、社会、市场多方面的影响下所作出的积极创新和变通。新主流大片无论是在故事立意还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情怀抒发以及电影工业化制作水准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主流大片的风潮,必将影响中国电影未来的创作风向,为未来中国电影的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202/38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