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新闻播音中对普通话的规范性要求

2022年11月24日 00:0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播音行业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新闻播报行业火热的背后也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普通话语音不够规范的问题最为明显。对于新闻播音人员来说,普通话的规范性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为观众带来良好新闻体验的前提。因此,为了提升新闻播音的质量,准确地向观众传递新闻内容,新闻节目需要提高普通话的规范性要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广普通话已成为全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普通话的规范化是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新闻类节目作为一档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视节目,受众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节目需要主动承担普通话推广的责任与义务,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播音员普通话的规范性。

新闻播音中普通话的重要性

是新闻播音工作者的基本职业要求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新闻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这也促进了新闻播音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提高新闻直播节目的质量,不少节目都对新闻播音员提出了严格的职业要求,其中普通话标准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新闻播音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向观众传达大量的新闻信息,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观众,这就对参与新闻播报的主持人、播音员的普通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新闻播音工作本身就承担着向观众推广普通话的任务,这也对新闻播音工作者的普通话发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播音工作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规范使用普通话,为观看新闻节目的受众学习普通话树立榜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普通话的规范性是从事新闻播音工作的基本职业要求。

有助于新闻的传播

在我国不同地区,对同一种事物的描述往往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方言文化。方言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同时也给全国不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对话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新闻播音中,如果使用本地方言,极易使当地的外来居民对新闻信息产生误解,使其无法理解新闻的真正含义。例如,在四川方言中,有些词汇的读音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鞋子”与“孩子”的读音类似,容易让人联想到别的事物,从而让新闻受众产生误会[1]。另外,新闻播音员与新闻受众语言的一致性会使新闻播音看起来更加协调,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新闻播音效果。比如在街头采访中,如果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对话,那么双方就很难顺利交流,从而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为了让新闻受众拥有更加舒适的新闻体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新闻播音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普通话能力。

有助于推广普通话

中国是一个语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虽然这些方言文化是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但随着各个地区人口的流入和流出,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各自的方言显然不利于双方交流,因此推广普通话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规范普通话发音是十分重要的。新闻节目凭借其规范的普通话发音为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了借鉴。新闻节目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准确无误地传达国内外的新闻大事,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有看新闻的习惯[2]。新闻节目可以凭借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并通过工作人员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引导人们练习规范的普通话,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推广普通话是每一位新闻播报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新闻播音中必须重视普通话的规范性,相关新闻播音从业人员必须遵循普通话语音标准,确保新闻播音能够对普通话的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存在的问题

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不少新闻播音节目中普遍存在工作人员普通话发音不够标准的问题,甚至在很多地方台新闻节目中会出现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这种普通话虽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考虑到新闻播音是为了让观众直观准确地了解新闻,因此,地方口音出现在新闻节目中并不合适。新闻播音节目中的普通话需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性,才能被全国各地的受众接受[3]。当地人可能会对以方言为主的新闻播音感到亲切,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地新闻受众的视线中,方言播报显然会影响受众获取新闻的感受。以江苏地区的新闻节目为例,当地的新闻节目工作人员在新闻播音过程中的普通话就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它的音节发音声调与普通话有一定区别,许多常见字词的发音十分相似,不了解当地方言的受众就会感到很奇怪。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新闻播音人员不能为了追求节目效果而片面地使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在新闻播音的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受到热点潮流的影响

新闻播音是一份十分严肃的工作,需要向观众准确无误地传达新闻内容,而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了满足部分用户追求时髦的心理需求,在新闻播音过程中会刻意夹杂一些比较时髦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读起来不太协调,还存在一定的语法问题,不适合在部分新闻节目中出现。比如,港台电视节目曾在内地风靡一时,诞生了许多“琼瑶式词汇”“台湾腔”等经典语音,不少内地娱乐节目争先模仿,这种模仿趋势甚至还蔓延到新闻界。各个地方电视台为了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也在新闻节目中使用这种语音形式。这种做法其实是为了改变新闻播报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刻板印象,但那种将正常的新闻播报替换成港台腔的做法并不可取,反而会引起部分受众的反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也催生出许多热点网络词汇,这些词汇是在特定的群体和事件中产生的,随后扩展到其他领域。不少新闻节目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也引入了这些热门网络词汇,以此来吸引在网上冲浪的年轻群体的注意。然而这些所谓的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语法错误以及中英文混用现象,并未被列入标准汉语的范畴,它们不应该出现在严肃的新闻播报节目中[4]。新闻节目主持人以及播报人员的语言会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必须规范使用普通话,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社会热点而使用一些具有争议的词汇。

(三)受到个人素质的影响

新闻播音节目的质量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有着巨大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因为个人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在新闻播报中出现错误,这会严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不少主持人对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太熟悉,导致普通话不够规范。我国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其中对主持人、播音员等专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这类从业人员只有通过了专业的普通话水平考试才能上岗。然而,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这导致部分地方电视节目降低了对新闻播报相关人员的要求,放松了对新闻工作者普通话水平的考查。不少地方新闻节目主持人实际上根本达不到上岗的要求,这不仅损害了该新闻节目的声誉,也严重影响了新闻内容的可信度。新闻节目是每个地区的观众经常接触的且非常重要的一档节目,必然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而普通话的规范性是新闻播音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当地电视台必须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个人素质的考查,保障新闻节目的质量。

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规范化的措施

提升新闻播报工作者的语言素质

在整个新闻播音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至关重要,因此要想提高新闻节目的播报质量,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新闻播报工作者的语言素质。首先,电视台在招聘新闻播报员时要严格考查其语言素质,确保人员的普通话发音符合规范要求,也可以引进专门学习播音的大学生来补充人员配置[5]。其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是进行实践发音的基础,只有掌握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对新闻节目工作人员开展普通话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测验活动,考查工作人员对普通话的综合掌握能力。再次,电视台还要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到其他地方电视台进行访问,与其他新闻播音工作人员相互交流普通话规范发音的经验。最后,新闻节目相关部门要加强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对播音人员在新闻播报过程中的普通话综合水平进行打分,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督促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对那些表现优秀、普通话发音较为规范的播音员,可以通过给予物质奖励以及部门表扬的方式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的兴趣。而对那些普通话水平较差的新闻播报人员,除了给予批评教育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普通话训练,确保其普通话水平达到规范化要求后再重新任用。

进行针对性的普通话语音训练

新闻播音人员的普通话需要不断训练,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方言文化影响的播音人员,由于长期错误的发音习惯,他们的普通话发音并不标准,存在平翘舌不分、发音不到位等问题。新闻播音人员要针对实际播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不少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节目时常常出现严重的尖音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主持人在发音过程中把舌面音的发声位置过度前移,再加上空气中气流的摩擦,导致发出的声音呈现出尖锐刺耳的特点,影响观众的听感。因此,主持人要通过不断练习找准舌面音的发声位置,掌握好发音技巧,以解决这一发音问题。新闻主持人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口腔竖直方向的用力,确保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这有利于提高普通话发音的规范性。同样,这种注重口腔竖直方向的用力方式还适用于其他发音问题,通过先找准发音位置再强调口腔用力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许多发音问题。对于新闻播音的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要解决语音规范问题外,还需要舒适的语感环境。在播音过程中,一旦主持人的口腔气息配合不到位,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换气现象,这会对新闻播音人员的语感舒适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6]。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控制好口腔中的气息可以确保新闻工作者的语感舒适,从而准确地向观众传达新闻消息。

制定严格的网络流行语运用标准

针对当前新闻播报中乱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中关于流行语的应用标准。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适当地使用一些流行语,确实可以缓解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严肃气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新闻。但一定要注意把握时机,要在恰当的新闻场景中使用合适的流行语。例如,在比较严肃的新闻播报环境中,主持人和播音员必须端庄稳重,尽可能清晰地向观众传达新闻内容;而在比较轻松有趣的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则可以合理运用一些网络热门词语,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将新闻内容介绍给观众。国内不少新闻节目已经开始走网络化发展路线,并起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例如,央视联播组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的《主播说联播》节目中,主持人为年轻用户归纳网络热点新闻,其中不乏一些网络热门词语,进一步丰富了新闻节目的内容。另外,在新闻节目中可以效仿和借鉴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优点,但是如果全盘接受,就很容易将其中的糟粕也运用到节目中,会产生完全相反的节目效果。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鼓励新闻工作人员在合适的场合运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进行新闻播报,但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运用标准,加强对网络热门语的审查,确保其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推广普通话是发展的需求,而新闻类节目作为大众经常接触的一类电视节目,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新闻节目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普通话的普及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所以,新闻播音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注重普通话发音的规范性,通过播报清晰准确的新闻节目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播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鲁立.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与审美特征[J].传播力研究,2017,1(10):144-145.

[2]张宇楠.探索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J].传播力研究,2019,3(06):105.

[3]张晓川.新闻播音语言及规范的特征[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172.

[4]周隽.民生新闻主持人普通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145-147+129.

[5]贺先林.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0):104+106.

[6]郑帅.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独特美感在新闻播音中的体现[J].语文建设,2016(36):92-93.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124/38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