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能有效锻炼参演者和场务人员的各方面能力。目前,我国中学生的音乐集体活动以合唱团、民乐团、管弦乐团实践为主,并没有表演完整歌剧的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面向中学生的歌剧创作仍是一大空缺。在面向中学生的歌剧《彭真》的创作过程中,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对面向中学生的歌剧创作进行分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以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故事为主要题材,并发展出了宣叙调与咏叹调及美声唱法等多重元素。歌剧传入各国后,与各国艺术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样的歌剧风格,首先表现为歌剧语言不局限于意大利语,出现了德语歌剧、法语歌剧、英语歌剧、中文歌剧等;其次,歌剧风格结构各异,如法国部分歌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俄罗斯歌剧与芭蕾舞紧密融合、中国话剧加唱的形式;唱法也不再局限于美声唱法。各个国家将歌剧与本国音乐相结合,甚至一些歌剧作曲家一度追求“异域”的音乐风格,如歌剧《图兰朵》《蝴蝶夫人》等。
“歌剧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吸收了音乐、戏剧、舞蹈、文化、舞台美术的精华,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多元的美感体验”[1],这样的综合性无疑对其演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歌剧中登场人物由歌唱者承担,作为歌剧演员不同于一般的独唱演员或合唱演员,不仅要能唱,而且要能演戏,两者缺一不可。”[2]因而这一门艺术对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导致了中学生对歌剧的学习主要集中在鉴赏、代表曲目学唱及经典片段的演绎上,而在中学课堂中尚未有完整表演整部歌剧的活动。经过大量的书籍和论文的考察,笔者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还没有面向中学生的完整歌剧作品的创编。
“中国新歌剧是在学习和借鉴了现代话剧、西洋歌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在我国几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逐渐建立形成的。”[3]歌剧表演是集独唱、合唱、重唱、对唱等的多种演唱形式,表演者除了要有演唱技巧,还需要有表演能力、动作设计、说白等多种技能。针对中学生的歌剧需要考虑到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相关调整和简化。现从选材、故事情节选择、人物安排、音乐创作、表演动作、妆造及道具等方面,结合自身创作体验做相关阐述。
歌剧人物选择及情节安排
古今中外,传奇人物与英雄始终是歌剧的主角之一。正如歌剧自起源就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为主题,代表作有意大利早期歌剧《尤里迪西》《奥菲欧》等,后来闻名于世的众多歌剧也是直接采用主角的名字、职业或代表性昵称作为歌剧的题目。中国民族歌剧中也常直接采用主人公姓名或别称作为歌剧的题目,如《白毛女》《江姐》《刘胡兰》《林徽因》等。于是,笔者选取出生于山西的人物——彭真作为主角,歌剧名称也确立为《彭真》(虽然彭真原名傅懋功,但他用彭真这个名字为我国无产阶级事业做出了巨大成就,所以最终以大家熟知的“彭真”命名)。
居其宏先生在评价歌剧《贺绿汀》时说:“剧组对‘腰斩’贺绿汀百年人生、导致‘文不符题’的做法似乎也显得底气不足……除了姓名、履历和作品之外,还有什么独特个性和精神气质可言?”[4]可见,剧本剧情选择的重要性:必须要与人物的性格契合,更要能体现主角的精神气质,能突出主旨。笔者通过参观纪念馆、查询人物信息、观看人物纪录片和电视剧等方式对彭真的人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将其生平分为前期工人运动、中期城市管理、中后期城市建设以及后期的健全法律阶段。彭真身上的特性可以总结为坚韧、机智、乐观、善于学习思考、关注民生等,对应到彭真的生平主要表现在其组织反对阎锡山征收房费的工人运动,监狱生活中战胜肺结核并组织绝食行动以争取生活条件,稳定物价,改造龙须沟,改造北京城的工业,建设北京并建造标志性建筑,完善法治体系等。如何做到既体现人物闪光点,又使剧情自然发展就需要对剧情进行取舍,面向中学生的歌剧剧情不能多,要有明确的故事线。笔者选取了三件具有代表性的大事件,即彭真在监狱争取权利、抗争病魔,整治北京城,完善法律这三件具有代表性的大事件,对应彭真顽强、机智、心系百姓、目光长远、公平公正的品质。歌剧时间的跨越用合唱、对白和旁白来衔接。
在人物的安排上,考虑到情节的精简,减少了非必要人物数量。在第一幕借鉴了电视剧《彭真》,除了狱友和监狱看管者,在局外通过聂荣臻的话间接表现主人公的顽强不屈。第二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中,彭真作为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成员之一,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政法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工作、思想理论工作、科学教育文化工作、外事工作,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贡献。”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反店铺垄断粮食、改造龙须沟、建设大型建筑这几大事件,出场人物安排了关键人物店铺老板、市民、龙须沟居民、工人。第三幕主要安排两位法律制定成员,讲述法律制定过程和百姓评论来体现法律制定所取得的成效。
无论是在情节选择,还是人物选择上,笔者尽可能充分考虑中学生演绎歌剧所具备的能力、条件和时长,在不同程度上做了减法。除此之外,在歌剧需要达到的效果上尽可能通过故事叙述达到学生了解人物生平和故事以及道德教育的目的。
歌剧音乐创作
在音乐创作上,笔者对歌剧《江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的音乐进行了分析。《红梅赞》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在剧中多次出现,其是作为共产党人品格的象征;《白毛女》中的《北风吹》是喜儿年三十等爹爹回家时唱的,原本是表达盼望爹爹回家过大年的喜悦情感,也作为歌剧的象征性音乐在剧中多次出现;歌剧《洪湖赤卫队》中赞美洪湖美好风光和物产丰富的音乐《洪湖水浪打浪》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三次。歌剧主题音乐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具有连接剧情、烘托气氛、回归主题的作用。我国歌剧音乐创作从民歌和戏曲音乐土壤中汲取养分,使歌剧音乐贴近百姓生活,富有地方特色。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唱段《北风吹》音乐素材来自河北的地方民歌《小白菜》和《青羊传》,《我要活》引进了河北梆子的音乐元素,《恨似高山愁似海》在音乐上吸收了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的曲调”[5],“杨白劳唱段《十里风雪》是从山西民歌《捡麦根》的旋律变化而来,黄世仁出场的背景音乐是根据陕北唢呐曲《拜堂》的曲调改编而成”[6];“歌剧《江姐》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杨琴、清音、杭州滩簧等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作者张敬安先生说:“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创作,我们是以天沔花鼓戏曲音乐和天门、沔阳(洪湖原属沔阳县)、潜江,即襄河一带的民间音乐为主要依据的,在创作中同时也吸收黄陂、孝感乃至外地的音乐素材……在这部歌剧里,我们具体地运用了天沔花鼓戏中的高腔(又名骷髅腔)、高悲腔、沔阳渔鼓、三棒鼓、小曲和许多民歌”。笔者查阅了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选编的《山西民歌300首》,以山西传统民歌作为歌剧《彭真》的音乐基础,在歌剧中体现山西民歌特色。
歌剧《彭真》的主题音乐,笔者选择了河曲民歌《共产党恩情补不尽》。原因有三:歌曲想表达的思想与歌剧情节相契合;这首民歌音乐旋律上下行结合,有起有伏,更有助于表达向上的情绪;歌曲旋律不同于大部分山西山歌音域大音阶八度或八度以上跳进,音域跨度较小,音阶以级进与五度或五度以内跳进为主,更适合中学这一年龄段的男生来演唱。在原本的音乐基础上根据歌词和剧情的需要进行了改编与扩张,并以此曲作为整部歌剧的主题歌曲,在歌剧中以不同形式多次出现,以突出主题。
笔者在歌剧中设置了大量的对唱、合唱、一领众和等演唱方法来烘托歌剧气氛,推进故事发展,连接剧情,以及简述过渡时的故事情节。如在歌剧第一幕中彭真入狱后与病魔抗争的部分为了体现彭真顽强不屈的精神,采用了陕北民歌《满天星星一颗颗明》的基本曲调,放慢歌曲速度,形成类似于一领众合的效果。歌剧第二幕中的反对垄断粮食中安排黑心粮店老板和群众的对唱,音乐曲调借鉴了《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的曲调,在歌曲长音部分改编为带附点的短音,穿插了新创作的百姓对唱的部分,形成两种旋律的对比。在建造城市阶段,笔者通过“劳动号子”音乐来体现工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选择了山西河曲民歌《推船号子》的曲调;还加入为工人送饭的女性角色,以《打酸枣》的曲调为基本曲调改编的歌曲。第三幕主要采用《天上有个北斗星》的曲调,符合立法过程的威严,将音乐结尾处下行音阶改为围绕一个音上下进行,既不会使音乐缺乏威严感,也不会使得音乐氛围过于沉重。在后续制定《刑法》时的音乐,选择在创作过程中汲取晋剧《铡美案》中包拯选段中的音乐材料,将其中间的伴奏音乐和拖腔删减,增强词句之间在音乐上的联系。
笔者从山西传统民歌和戏曲中汲取养分,体现了山西地方音乐的特色。民歌选择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歌曲音域与中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声音特点契合,尤其是针对处于变声期的男生要降低音域;歌曲选择了分节歌形式,便于记忆;演唱形式和歌曲风格多样。
表演动作、妆造及道具规划
彭真身材高大、性格沉着,动作主要是双手背后,手自然下垂,或手呈介绍状等。在第一幕中,彭真在监狱中抗争病魔,此时彭真年纪较轻,因此这一部分动作不采用经典动作,而是根据剧情表演。第一幕中其他人物在装扮上以工人、学生的造型来处理,服装简单。笔者参考了在侯马市参观的彭真故居中的模型和歌剧《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监狱设置,最终决定使用草席、刑具、桌椅配合服装塑造监狱场景。
第二幕故事线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在服装和角色塑造上也较复杂。需要将粮店老板贪财、谄媚的形象塑造出来,因此该人物形象在剧中表现为:在百姓面前昂首挺胸、装腔作势,而面对政府官员的查办时则弯腰拱手、低声下气;在妆造上,粮店老板戴小帽、穿马褂,政府官员以中山装为主,百姓沿用第一幕中的服装;道具为粮袋。“改造龙须沟”情节中的原住民参考了电视剧中的人物,以一老一少为主,沿用第一幕中的服装,道具有水缸、水瓢、粗碗。工人借用戏曲中的程式性虚拟动作暗示劳动工具,参考船工号子的表演形式来表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
第三幕的立法,根据故事情节会有法官等司法人员和相关立法人员的加入,因此服装相对正式,会加入几件法官制服。在道具上会有法槌、国徽等。要求扮演人员姿势规范正式、动作整齐。除此之外,为了体现所制定的法律符合群众心中期待,会安排百姓角色,通过评论以达到对其法律效力的肯定,其服装同样可以沿用第一幕中的服装。
在表演动作、服装和道具的选择上要贴合人物性格、职业以及情景,同时也要符合当时的社会风俗。笔者在选择妆造和道具时对相应的时代、地区及职业的穿着习惯和生活用品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成本问题,尽量缩减花费,做到一服多用。
结语
表演完整的歌剧首先可以锻炼学生舞台布置、灯光设计、歌唱、表演、乐器演奏、团队合唱或合奏、重唱等多方面协调的能力;其次,可以让中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并亲身体会歌剧艺术;最后,音乐作为美育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歌剧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面向中学生的歌剧不应局限于对歌剧内容的了解和对歌剧歌曲的鉴赏方面。
我国歌剧可追溯至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表演,他的《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小小画家》等作品生动有趣。“黎锦晖的作品反映儿童生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或神话为主,使花草虫兽拟人化,把大自然生活化;音乐创作具有童谣风格,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情绪……”,备受少儿喜爱。面向中学生的歌剧作品同样要迎合中学生的喜爱,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创作。中学生心理开始成熟,对真实人物事件有了解的兴趣,因此作品以纪实为主;但同时要关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剧情、事件、音乐、表演上都要简单。
笔者的创作经验总结如下:在歌剧选材上教育意义要强;在剧情选择上不能盲目截取,切忌前后剧情不衔接、叙事像流水账;音乐创编上汲取我国各地优秀民歌或戏曲的养分,音乐旋律与风格要符合剧情、风格多样,要安排重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无论在道具还是服装上都尽量做到简约,同时选择服饰要严谨,与剧情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剧中人物身份相契合。
尽管歌剧《彭真》未经打磨和后续乐器编配,无论是在剧情上还是音乐创作上,或是道具规划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在创编面向中学的歌剧这一经验,鼓励歌剧剧作家、作曲家可以创编出面向中学生的歌剧作品,拓展我国歌剧的发展道路,为我国歌剧事业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敏.歌剧艺术及法国歌剧风格与审美[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2]貟婧.中西方歌剧艺术文化的发展[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3]郭荣隆.20世纪中国歌剧音乐的民族风格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4]居其宏.硬骨头音乐家与歌剧艺术的粗鄙遇合——评歌剧《贺绿汀》的剧本、剧诗和文宣[J].中国音乐学,2019(01):108-113.
[5]罗诗敏.民族歌剧《白毛女》喜儿唱段音色及音乐形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6]王丛.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黄世仁的主要唱段分析及表演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718/37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