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立体式”融合新闻作品的制作思路 ——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页面设计 一等奖作品《大河奔流》

2022年07月06日 00:00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不同的媒介呈现形式赋予了新闻作品不同的生命力与表现特色。《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中页面设计项目的最高荣誉获奖作品,对探究我国融合新闻作品制作的主题选取、内容分析、内在逻辑、作品效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新华网创新打造出一款集知识化、沉浸式与交互性于一体的新媒体产品——《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品页面设计整体恢宏大气、内容丰富,分析角度多样、画面流畅,将新技术与内容有机结合,多维度立体展示了新闻选题,处处有亮点、有新意,是新闻媒体推动5G富媒体产品与新闻报道融合并向纵深发展的新尝试。

主题选取分析

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发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新华网联合思客这一高端智库平台,将传统调研新闻报道与融媒体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选取立足于新华社媒体的央媒格局、宏观视角,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度报道母亲河——黄河的治理与保护发展,运用最全面、最简明的新闻作品形式进行视觉呈现,从题目点出“大河”奔流生生不息之意,唤起公众对母亲河的人文情感。这是一个有格局、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巧妙切入点的、深刻的新闻选题。

内容分析

媒材构成

文字、图片、数据图表、互动游戏、VR动画、拍摄视频、采访视频、海报。

层次逻辑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度报道母亲河——黄河的治理与保护发展,分别从新时代治黄的重要性、生态价值、地域特色、历史经验、治理规划、水资源、专家解读七个方面进行全面报道,分析黄河流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立体式”新闻构成分析

作品层层递进,数据信息材料详实,多角度、多形式地立体式呈现新闻内容。

第一部分“天下黄河”首先简单介绍了黄河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引出新闻选题背景——国家发展“绿色生态”、治理黄河的战略部署,以及古黄河于今时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其次分别从世界大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四个方面运用条形图、饼状图、关系图与数据标注直观具体地介绍了黄河的经济价值、文化效用、生态意义与历史意义。通过航拍视频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天下黄河”,再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让读者对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板块中的具体数字涉及省份、人口、GDP总值等占比,直接体现了治理黄河流域的必要性,同时增加了新闻数据及材料的可信度。

第二部分“绿色屏障”按照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描写不同黄河流域的生态效用,并结合目前的治理现状,表明强化污水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与社会价值。同时,穿插的360度全景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角体验,观众点进VR中可以身临其境且全方位地感受黄河流域的治理成果——“治沙成绿”。此外,VR视图还反映出生态治理对人民、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生活条件与环境变好的同时,也让人民明白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黄河治理刻不容缓。而内容方面除了新闻报道性的文字叙述外,还增设了“思客问答”部分,运用智库平台解读《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治理战略措施”等不易理解的国家政策及法规。

第三部分“岁岁安澜”梳理了从古至今治理黄河的历史、难点和治沙路径。运用手绘地图的形式呈现出古黄河和现在黄河流域的范围区别,采用时间轴长图整理了治理黄河的时间及过程,制作地形示意图和水电站分布图等地理位置示意图,进而总结出“水沙异源”“地上悬河”这两大难点并给出解决措施,利用水电站和库容作为调节黄河水沙平衡的两大路径,进一步寻求更大范围调水调沙的未来突破。

第四部分“大河息壤”主要采用动画、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现治理现状,通过星云图展示黄河流域灯光;通过遥感数据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配合手绘直方图的比例与连线呈现黄河流域在农业领域和能源资源领域的成就;通过AR技术全方位立体式还原陕西延安镰刀湾乡“黄土变绿地”的过程;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创造出物理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并将虚拟对象准确“放置”在物理世界中,呈现给用户一个感知效果更丰富的新环境。同时,利用动态统计表格综合展示黄河流域九省在不同地区的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反映黄河流域地区因生态环境恶劣导致的贫富差距,横向对比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思黄河流域目前发展存在的不足,在新闻内容后补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业人士的经验点评,以及对画面图表及文字部分的解读,视觉听觉效果更佳。

第五部分“流动史诗”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旨,用手绘漫画的形式对历代文人、古迹、珍贵文化进行标注,具体的景点由AE动画图表展示,点击坐标会出现地点视频、相关典故或诗歌作品,在用户视角还可以匹配个人学习信息,增强用户对黄河流域的记忆点。此部分主要运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画长卷轴进行展示,以水墨画和书法作为卷轴开篇,有效结合地图和文化经典的图样,直观、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

第六部分“大河息壤”从刚性约束、节水思路、节水保土路径三个方面对如何“用好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展开叙述,通过对比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多年来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柱状图,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及人均水资源水平,用数据比例指出缺水问题现状,由此引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院长张志强所提出的现有生态补偿机制的思客措施,以对“大保护推动大治理”的节水思路进行补充。最后介绍了三个节水保土路径并配以措施实拍图予以说明。

第七部分“专家解读”分别选取了国家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经济领域专家、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研究专家、水土保持领域专家为代表,针对关注黄河流域发展的民众提出的不同类别的话题,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发表全面、专业的意见和看法,为民众答疑解惑,为读者开阔视野,同时便于普通民众对政策战略的理解。

文字报道写法

用朴实简练的语言将新闻调研的内容、叙述文字与分析评论交叉在一起,将大量的图表用于动态化呈现,将VR技术与视觉化视频、长图海报等内容进行多重有机结合,并在描述新闻内容时大量采用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引用经典历史作品或诗歌,例如“黄河之水哪里来”之类的表达可以作为页面之间的自然过渡,巧妙引用,彰显文采。

二手信息使用

中国天地图、高分一号的卫星图、黄河流域地区全景图、黄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值等国家统计局、中科院等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地方台相关音像资料素材等。

数据来源及呈现方式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各地统计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刘家峡水电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人民网等权威机构或媒体。

第一,在呈现方面,不同板块融合运用的形式与特色不同。例如,第一部分“天下黄河”的四个部分分别使用了图表、可视化、视频、海报的形式,从黄河源到黄河沿岸,采用地方台的视频拍摄手法,运用VR技术“开启黄河之旅”,并运用游戏互动的形式让用户选择最喜欢的沿岸景点,读者选择后页面会立马切回VR视角,通过卫星图和AE动画的融合制作进行画面俯拍远景的运镜,让人瞬间领略到黄河流域全域风貌。其中,游戏的形式和VR的运用让人觉得新奇且高级,是比较特别的记忆点。同时,通过海报和数据图表对国家统计局、中科院等权威机构数据进行梳理筛选,重点选择最直观的数值进行呈现。

第二,此案例在页面设计上充分设计与构思,根据不同页面的主题选择不同数据呈现形式。例如,在文化历史板块用长卷轴手绘景点长图进行标注;在生态发展板块采用VR技术沉浸式体验并了解黄河流域现状;在专家解读板块主要运用海报设计和视频形式打造专家的权威性,对内容进行高效传播。

第三,在前端技术应用方面,产品运用3D动画框架three.js实现首屏动画轮播,使用VR技术让用户滑动屏幕360度查看黄河实景,利用成熟的echarts框架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此外,还利用视频互动技术和嵌入地图框架,让用户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现状与治理问题。

第四,作品借助Maji+AI(机器生产内容+人工智能),通过成熟的echarts框架进行人机协作挖掘,分析数据,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在梳理海量数据上,通过可视化图表系统性分析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探索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保证产品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新华网思客专访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辟专家解读集合页,并将一些专家观点植入各层级知识点中,通过音频和视频等讲解形式进一步加深观众对黄河流域治理的了解。

第五,融合新闻在手机端和PC端上呈现的结构有所不同。PC端的电脑封面为横屏,由七个板块构成,时间线与结构清晰,全景视图和图表动态化呈现清晰,篇幅较手机端更见简短精练;手机端开篇的H5游戏体验感更强,会有游戏关卡选项环节,同时在四个大板块“长按切换”会触发水流动画效果,视觉体验感更强,且符合“大河奔流”的主题,让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增加流畅度。不同移动端的不同适配体验符合移动产品的特性和受众的阅读习惯,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报道的深度、广度和真实性的立体化新闻效果。在制作两种类型的融合新闻作品时,充分运用智库对信息进行大量有效的整理,最终呈现出作品内涵丰富、简洁易懂且严谨权威的形态。

不足之处

第一,黄河流域的实地走访、基层人物访谈较少。

第二,开篇VR游戏体验加载较慢。

第三,视频放置数量较多,可以有选择性地筛选。

第四,作品的发布选择首发在新华网思客,虽然宣传载体的影响力较大,但是仍然缺乏快速有效的分享手段,受众在参与互动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回应,二次传播缺乏动力。

内在逻辑

作品主要由“天下黄河”“绿色屏障”“岁岁安澜”“大河息壤”“流动史诗”“因水制宜”“专家解读”七个板块构成,分别从黄河的地理、生态、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的价值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由普识到专业的叙述,并由浅入深地阐释其内在逻辑,通过设置体验式的游戏开启“黄河之旅”,在阅读融合新闻作品的同时强化个人对黄河流域的了解,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治理区域生态对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由黄河的地位到黄河在不同领域的社会价值,纵向对比流域省份的经济状况,横向对比长江流域的发展水平,综合总结治理措施与发展规划,最后整合有关治理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发展的社会民生问题,向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寻求分析和解答,在逻辑上增强用户对新闻内容的体验感,逐步加深用户对主题的理解,通过图表、音视频、互动游戏等形式将难懂的国家宏观战略政策逐个展开、讲透。

作品效果

体验效果

第一,互动性强,游戏体验感好。

第二,视觉效果丰富,色彩搭配好。

第三,较为新奇,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诗词作为作品的主要风格。

第四,设计上的风格统一,模块主题和字体在形式上一致。

第五,图表数据丰富,可信度高。

第六,专业人士与思库智库平台多次出现,增强新闻作品的权威性。

传播效果

2021年12月1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颁奖会在京举行。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华网两件作品获奖,其中“网络新闻专题”的作品《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获“页(界)面设计”一等奖。

借鉴之处

首先,可以利用游戏形式串联融合新闻的各个环节,在逻辑上增强用户对新闻内容的体验感,加深用户对于主题的理解。其次,在图文类作品的形态上注意色彩搭配,综合运用H5的游戏设置、UR技术、360度全景图、动态图表、时间轴长图等,如运用3D动画框架three.js实现首屏动画轮播,结合音频、视频,丰富视听效果。再次,运用与作品主题相符或与目标受众特性相符的风格作为作品的主要风格。最后,广泛收集可靠的权威数据并进行整理,如使用Maji+AI(机器生产内容+人工智能)进行人机协作挖掘、分析数据,确保可视化部分简洁明了。在制作开始之前,应提前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领域的问题作出针对性解答,并使用思客智库等高端智库平台,收集专业观点,增强全媒体新闻作品的权威性。

媒体融合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引导下的传媒业再造过程,催生了诸多新的传播方式和传媒形态,更贴近人民群众使用的数字化融合传播终端,使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更加优质、丰富、便捷。综合应用从《大河奔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学习的融合新闻作品制作路径,将多维度的新闻内容以更加多元、鲜明、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新媒体的不同形式增强用户对新闻报道的“立体式体验”,加深受众对主题的理解,同时驱动融合新闻作品普遍化,制作路径成熟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706/37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