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往期 影视表演

对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的思考

2022年03月18日 00:00

长期以来,播音员和主持人将规范化的普通话作为基本的工作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将这些语言传递给民众,这对于规范化普通话的传播与普及有着不小的指导示范作用。随着信息化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媒体不断诞生,新媒体具备实时性、共享性、交互性,运用范畴较为广泛。在这一趋势下,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当更加严苛地要求自身,规范自身运用的工作语言,以充分体现出指导效果,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给普通话的广泛运用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

张颂先生在《中国播音学》中提到播音语言样态的“三性三感”分别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其中规范性处于第一位,可以了解到其价值与作用,不仅囊括语言、词汇、语法、修辞,还囊括语言的流畅度、表述的精准度、沟通的生动、语言的品位。总而言之,就是在对的前提下追寻美的享受。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应当是播音员、主持人一以贯之的诉求,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发展,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影响。“网络主持人”伴随新媒体诞生,或者可称其为“网络主播”。网络主播的准入门槛极低,因此引发了相应的语言使用问题,如语言失范、语义失范、表述失范等。由于少数受众并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与“网络主播”之间的差异,而部分知名主播也有一定的粉丝支持,所以如果其语言表述不合理,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新媒体的实际状况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媒体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与媒体资源的便携性,主要分为手机媒介、网络媒介,隶属于数字化媒体。随着移动便捷设施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民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逐渐被互联网媒体以及移动媒体替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除此之外,新媒体节目语言规范化的问题也越发明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相应单位的监督管控不合理。一些新媒体主播为了满足民众的猎奇心理,用不合理的语言谋求关注度,这一状况严重威胁到了汉语的权威性和传承性,迫切需要相关部门运用有效的规章与调整策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职责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直至今日,推广普通话依旧是我国的一大关键政策。而从事媒体行业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党与国家的喉舌,在推广与普及普通话的环节中,应当起到带头作用,特别是应当对青少年的学习发展起到正面的效果。电视这一传统媒体作为孩子们幼年时的玩伴,陪伴他们长大,孩子们的心智不够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他们会学习自己看到的内容,因此,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当重视媒体对民众的教育效果。只有确保语言的规范性,民众才能获得正确的教育与指导。之前诸多电视台均具备语言类节目,可是,地方类节目的观众范畴较窄,只适合在当地进行传递。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一句说得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区域之间假如没有规范化的语言,势必会给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因此,推广普通话是我国一项至关重要的政策,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履行好自身的使命,去宣传和推广普通话。

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是媒体自身发展所需

从语言的起源与演变层面来看,语言首先是氏族或部落在劳动与生活过程中汇总的语言与词语,进而构成地域性的语言。随着时代的改变,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融合,形成了在较大范围内应用的语言。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区域之间如果只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肯定难以展开充分沟通。同时放眼世界,我国现在有了全新的政策——“引进来,走出去”。因此,随着全国范围内电视节目的广泛运用以及国家之间的沟通愈加频繁,语言规范成为一种时代发展趋势。由于民众只有在共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够使其能指与所指趋于一个方向,进而建立一个具有内涵的语义空间,民众才能够对节目所传递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同时也不会使节目陷入只适合某区域民众观看的尴尬境地。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应当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职责和义务。身为公众人物的播音员以及主持人应当时刻清楚自身所代表的不只是个人形象,因此,不应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免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性,不但是对自身专业的要求,更是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让电视台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所以,新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当重视语言规范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言规范问题

语音方面的问题

相关机构调查研究成果表明,播音员、主持人语音问题较为常见,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的话就会影响节目语言的规范化。部分主持人在读儿母的阳平与上声时发音开口度往往过大,甚至会发出ar的读音;还有一些主持人对阳平与阴平声调的把握不够准确,部分来自东北地区的播音员发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点在说话与诵读环节体现得格外突出;另外有一些主持人在读uan和ian时对a的发音把握不准,开口度过大或过小;以及一些主持人在读后鼻音时尾音较靠前,读前鼻音时尾音较靠后,在后鼻音韵母出现时对ng的整体发音过于靠前,或者欠缺前鼻音韵尾n。

口语表述问题

许多主持人存在滥用病句的情况,在播音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与日常用语不一致的语句,或者会出现语言表述过于烦琐、少数语句不合逻辑、语义模糊不清等问题。在表述的时候应用了部分语义存在矛盾的语句,有时短语的构造不科学,主谓宾和修饰语句与中心词语搭配不当。部分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不重视语法规则,语法构架不科学,许多语句违反了语法的基本原理。还有一些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用到的虚词不够恰当,对部分近义词的差别理解得不够到位,时常发生误用近义词的情况。还有少数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使用方言词汇,使得民众难以理解。

少数主持人语言态度不严谨

在新媒体时代下,少数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立场会被民众认为是代表了官方媒体的态度,所以,相应单位要高度关注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态度。有时候,许多主持人与播音员为了探求真相会忽视被报道人的基本隐私权与社会利益,忽略节目本身的社会价值。总之,主持人、播音员在节目中揭示各类社会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出现浓烈的个人色彩,坚决不能给民众做出错误的示范。

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应用不合理的关键因素

引起语言规范问题的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各种视频与音频的运用范畴愈发全面,网络用语在整个网络世界蔓延。语言规范问题主要是由普通话语音系统构架不稳定引起的。比如前鼻音尾音靠后、后鼻音尾音靠前、儿母等发音不准确等问题,都是受个体方言、社会心理、职业氛围等因素交织影响而形成的,其可能还会导致主持人、播音员在普通话表述过程中发生音系构架性改变等问题。这一状况证实了语言构架的稳定性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相互之间始终维持着对立、统一的联系,之所以语音变化较小,是因为普通话标准自始至终对播音员口语表述有一定的限制效果。许多主持人、播音员为了使自己表述的内容更能满足网络民众所需,会在节目中导入大量的口语化内容,致使节目效果严重降低。毕竟普通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播站、电视台采用的基础性工作语言,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也始终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入职前的重要资格认证,一般来说,这一行业都要求专业工作人员在普通话测试中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如此,才能确保我国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语音方面的规范性。

引起口语表述问题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种音频、视频App的广泛应用,各种网络用语开始广泛传播,并受到语言研究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从客观角度进行的探究证实,普通话考试主要是为了评估个体在口语表述过程中语言、词汇、语法等细节的合理性,即使相应的评估指标与考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考试者词语挑选的灵活性。影响主持人、播音员口语表述精准度的因素包括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个体思维的跳跃,长期如此导致主持人在语言规范性上形成了所谓的宽松意识,还有就是随着社会对播音员与主持人数量需求的持续上升,许多培训单位开始加速培养这一类型人才,在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该类型人才语言基础知识与语言规范的要求。许多视频以及音频App等新兴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使得民众的表达意识、参与想法、沟通意识比从前强烈,在与主持人以及播音员交流的过程中,民众的语言会对网络平台的主持人和播音员的语言表述造成较大影响。而主持人、播音员为了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会不由自主地讲一些口头语,然而,一旦主持人或播音员对这种语言的把控不合理,就有可能导致“三俗”问题,从而使语言与节目的效果降低。例如,当下流行的某个自媒体节目,主题是通过冰箱解析明星的个性特点,随后运用特殊食材进行烹煮演示。可是,这一节目将明星作为核心卖点,主持人重点负责讲解与串场,口语表述状况与娱乐性过强,基本上不具备任何的思想内涵。单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看,自始至终,语言才是进行思想表述的有效路径,只有科学地把控语言表述方法,才能够获得更多民众的认可与赞同。

新媒体时代下解决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的策略

增强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

为了确保播音员、主持人规范运用语言,要求相关单位注重对这些职工的培养,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积累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杜绝在节目中运用不恰当的语言。在招聘播音员、主持人的过程中,应当将基础业务素养与语言规范应用水平作为关键的评估指标。在不同的地区落实普通话能力考查,构建语言规范应用的监督体系以及评估制度,使主持人和播音员形成规范运用语言的习惯。积极主动地与培训单位以及相关院校协作,构建培养主持人、播音员规范运用语言的学科,持续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的汉语交流表述能力。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可以适当确定一些规范性的语言锻炼内容,让学生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充分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充分提高其综合水平,为其将来参与相关专业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相应单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当增强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监督管控,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落实合理的指导意见。现如今,我国对媒体的监督管控是以广电总局行政监督为主的模式,欠缺针对语言规范管理的明晰的法律规章,监督管控工作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监督管控强度相对来说尚且不足。在此背景下,必须设计科学有效的法律规章,增强对播音员、主持人规范用语的监督管控。广电单位也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监督管理水平,增强从业人才的认知水准,使主持人明确规范用语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对民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增强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审核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媒体更加开放,内容区域更加多样化,在给民众提供便利的基础上也使得行业准入门槛降低,发生了播音员与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对此,广电总局制定了播音员和主持人持证上岗的大致规章,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以及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这两类证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规范进行评估,保证主持人与播音员参与到规范化、全面化的培训中。同时,播音员、主持人也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杜绝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发生语言失德的状况。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提高相关规范指标,与自身实际状况相结合,把汉语的相应教育内容作为每一个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充分利用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为突出的优势,增加新媒体语言教育的相应内容,引导其规范应用语言,从源头上杜绝主持人和播音员为了迎合观众而不规范运用语言的状况,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语言规范是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环境更加开放,就更应严格规范主持人以及播音员的语言,确保其规范科学运用语言,加强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应用语言的基础能力,使其能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通过规范运用语言给民众做出良好的示范。

参考文献

[1]侯贞.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探析[J].传媒论坛,2019,2(02):64.

[2]李晓倩.浅析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J].记者观察,2020(06):147.

[3]孙雯瑀.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知识经济,2019(24):44+48.

[4]刘勃希.播音主持语言研究述评[J].声屏世界,2019(07):39-40.

[5]冀萱.新媒体时代网络直播主持人语言的“规范化”探讨[J].环球首映,2019(10):73.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0318/3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