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民俗非遗
青铜鎏金复制品
马踏飞燕 复制品
源远流长的技艺传承
怀仁肖家人才辈出,历代以文化之族享誉乡邑。近年来,肖岗的铜鎏金和青铜器修复技艺日渐精湛,
进而蜚声五湖四海,又为这个文化家庭赢得荣誉,真可谓宝器鎏金。
清咸丰元年(1851年),江夏举人肖钰受命怀仁知县,肖家由武汉至怀仁定居。其子,即肖岗的高祖肖琪,在北京学习加工金银首饰和鎏金铜器工艺回到怀仁开店,技艺名扬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肖岗就是这门古老技艺的第五代传人。
鎏金工艺初始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早期,技艺比较特殊。鎏金是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
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物表面。铜鎏金器物本身雍容华贵,在古代深受帝王宫廷的青睐。清末,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对全国下了禁令:禁止民间制作铜鎏金器物。再加上铜鎏金在制作过程中挥发出的汞蒸气对人体有害,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因此,这门手艺的传人越来越少,几近失传。
爷爷肖晋是肖岗的启蒙老师,他老人家很疼爱这个好学的孙子,自幼培养他对加工金银首饰和鎏金铜器工艺的兴趣,稍长即系统训练,对他塑型的要求很严格,只要有一点点不到位,就必须重做。年幼的肖岗克服年龄情绪与学习工艺近乎严酷要求的不适,在爷爷的严格要求下,勤学苦练,技艺逐渐提高。1991年,肖岗毕业分配到怀仁县文管所,边工作边研究,他努力汲取知识,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祖传的技艺。
复古青铜器是肖岗的另一拿手技艺,2000——2003年,肖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科技部实验室和故宫博物院学习古代青铜器修复,师从北京“古铜张”一脉的青铜修复专家贾文超老师,学习青铜器修复、做旧、鎏金等技艺,有幸得到老师手把手的教导。在贾文超老师严格的教导下,肖岗悟出了自己的一套修复青铜器的方法,学习一年,肖岗就复制了马踏飞燕的实物。
贾文超对弟子们要求很严格,修复青铜器前会制定详细的方案,并和大家深入讨论多次,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好了应对方案,才去库房提取器物,着手修复。修复过程中,他还要求弟子必须每日记录详细的工作日志。“他们的教导,他们的精神,可以说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青铜器一般都是国宝,一旦伤害了就不能复原,必须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肖岗提起爷爷和贾文超两位老匠人,满是感恩,是这两位老前辈不仅传承给他手艺,还赋予了他不计辛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青铜鎏金复制品
2001年肖岗成为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2016年肖岗被省政府批准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鎏金”的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被授予“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晋商鎏金铁艺茶壶
真金来自烈火炼
我们看到的鎏金作品很多,宗教的如寺庙的佛像,礼仪的如博物馆的彝器,实用的大如故宫太和殿前的铜缸,小如茶壶、首饰、把玩物件,或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或俏丽多姿,锦上添花。
然而,每一件鎏金作品的诞生都凝聚着工匠的智慧、心血甚至生命。鎏金的材料很贵重,光拿黄金来说,当年肖岗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元,可最便宜的沙金一克也要90多元。一件器物别说全部鎏金,稍作点缀就要十多克黄金,除去日常家用,他半年的工资只够做一件。而且,在杀金过程中,稍有不慎,这些黄金就会毁于一瞬。
铜鎏金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打金、杀金、抹金、清洗、开金、压光六个步骤,将纯金加热后用锤打成0.2——0.3毫米厚的叶子,剪成2毫米宽的金丝;然后用坩埚熔化金丝后,倒入一定比例的水银,使两者熔融为金泥;接着用特质的金勺蘸上硝酸和金泥,在镀件上均匀涂抹;接下来用热水冲洗,再入炉烘烤使水银蒸发;最后用皂角瓣清洗,用手抖器去掉杂质。根据美观的需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三四次。
晋商鎏金铁艺茶壶
在烘烤过程中,使与黄金熔融的水银蒸发,极易致操作者汞中毒。祖辈相传的秘诀是在杀金的过程中,含一口白酒。作用就是尽量避免呼吸,现在依靠戴防毒面具和排风扇防护。因为这项技艺难以精通,还有汞中毒的风险,所以制约着传承,肖岗希望尽量改善条件,做好安全保护,以使更多的人学习这门工艺。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具有较为深厚的综合艺术修养,一有时间,肖岗就系统地学习雕刻、美术、书法等相关知识,文化素养日益丰厚,专业技艺水平明显提高,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书法、绘画作品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多次展出、获奖。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为传统工艺的发扬光大也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先后在《艺术品鉴》、《文物世界》等业界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井冈山大学在2017年6月邀请他做了《北派铜鎏金工艺及其文化脉络》学术讲座;《科学之友》也对他的事迹做了全方位大篇幅的报道。
历经百5炼终成金
肖岗的技艺在业内受到专家肯定,2002年,他参与了历史博物馆复制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签缶,这种复制不仅是历史知识和美学的结合,传统工艺制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更是耐心的考量。他终于历经半年多时间,成功仿制出惟妙惟肖的复制品。博物馆修复讲究的是修旧如旧,不能破坏文物原有的东西,体现文物本身的价值。肖岗的这件复制品,从锈色、材质等,都体现了他在这个领域的成就。
2007年,山西省博物院请他复制1962年于朔州市右玉县出土的“胡传温酒樽”,这是一件汉代青铜艺术和技术的典范之作,号称山西省博物院十大国宝之一。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肖岗一个多月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收集资料,尽量做到复制“胡传温酒樽”的外形、大小、图案都要分毫不差。具体操作就是拿蜡雕刻一个跟原型一模一样的器物,然后用传统的失蜡法铸造,用硅橡胶模里塑蜡型、修蜡型、焊浇口、冒口、披砂、烤型、浇铸、冷却、出砂、打磨、做旧、鎏金,一套程序非常繁复。成型后,他灵活运用传统做锈或化学做锈的方法,一点点在崭新的青铜器上复制原型的锈迹。半年的时间,终于复制出这尊散发着中原典雅之气与草原旷达之美的国宝,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赞叹不已。
30多年来,肖岗共修复了七八十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青铜器,自由驾驭青铜器的铸造、雕刻和做旧工艺,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靠灵巧的双手,更要靠智慧和毅力。
一道道动物、几何、花瓣装饰纹延续着人类热爱生活的永久讯息,一尊尊造型各异、焕发生机的作品,
延续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传奇。大师优美的鎏金作品不胜枚举,一件件精致的器皿上,人物、动物、花鸟、风景无不闪烁着耀眼的艺术光芒,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昭示着美好的生活。
手工工艺品的市场价值和升值潜力无限,近年来,肖岗传习工作室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了鎏金铜佛、神像、晋商鎏金铁艺茶壶、鎏金香炉、鎏金铜墨盒、镇尺等一系列实用型产品,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肖岗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取得了金光闪亮的成果,受到各级政府和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2017年,肖岗获“感动山西”提名奖,组委会以“无怨无悔,半生痴恋‘铜鎏金’的手工匠人”向全社会隆重推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8年9月,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集团联合展出了肖岗铜鎏金作品“马踏飞燕”、“鸟尊”和“青铜鎏金方尊”。2019年,他被朔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回顾一个半世纪多的技艺传承历史,肖家一脉相承,历经艰难,精益求精,从第一代高祖肖琪,第二代曾祖肖生财,第三代祖父肖晋,第四代父亲肖雅山,到肖岗已经第五代了,欣逢盛世,荣冠大师,他感到任重而道远。铜鎏金技艺必须传承发展,大师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第六代传人肖逸夫、肖逸仁身上,相信这门纯美的金色艺术之花,一定会在新一代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光辉灿烂。
鎏金铜佛造像
鎏金铜佛造像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3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