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曲苑杂坛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运营优化路径

2023年09月19日 00:00

“互联网+”背景下,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传播极具行业特色。如何发挥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科普等工作中的作用,解决在面对各类应急事件时容易出现的舆情危机、信任危机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为对象,分析其传播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更好发挥政务新媒体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更加多元。应急管理类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借助政务新媒体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澄清不实信息、控制舆情、正确引导民众情绪,将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公众。因此,发挥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2]。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应急管理领域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布政策文件、灾害预警信息、安全事故信息等内容,还可以向群众科普隐患整改、灾害预防、灾后自救互救等信息,切实提升全社会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但目前个别政务新媒体账号运营管理不足,难以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支撑作用。因此,急需对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开展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运营优化策略,更好地发挥政务新媒体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传播特点

时效性

应急管理领域的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征,这对新媒体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公众迫切需要获取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关注政府的最新举措[3]。相较于其他行业领域,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其往往需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权威性

新媒体为新闻提供了丰富的传播途径,但遇到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却难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个别自媒体账号为了获取关注,会发布未经核实或断章取义的信息,误导社会公众,影响舆论环境。对于应急管理类突发事件,相关部门需要经过充分调查,在全面掌握事件基本信息后,第一时间发布最真实、最准确的信息,以便破除谣言,引导舆论,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树立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威[4]。

科普性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具有科普宣传的重要功能[5]。应急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制作灾害预防宣传片、公益广告、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向社会公众科普灾害基础知识和预防措施,发布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预报预警信息。同时,政务新媒体平台作为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宣讲”“应急和安全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的宣传平台,应充分发挥出在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中主阵地的作用,提升活动的影响力。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应急管理部每季度都会组织开展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考核、检查,虽然应急管理部与消防救援队伍直属新媒体账号抽查全部合格,但是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账号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6]。以政务微博为例,部委账号与地方账号在运营管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应急管理部”微博粉丝数突破两百万,地方账号粉丝数均不足五十万,个别账号长时间断更,沦为“僵尸号”。根据新浪微博官方发布的2022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在十大应急管理类微博中四川省占据一半,其余地区仅零星上榜,不同地区应急管理类政务微博运营存在较大差异。

信息发布功能弱化

生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展开救援,信息发布工作也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事故后果、救援进展信息等一般通过专业媒体渠道进行发布,应急管理政务新媒体普遍还不具有信息发布功能,导致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账号信息发布功能不强,用户关注度低。

内容同质化严重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文案策划、资源制作、设计推广、运营互动等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应急管理部门侧重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等业务工作,普遍缺乏新媒体专业技术人员。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和传播特点不尽相同,应急管理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的平台特点开发符合平台定位的新媒体资源,尽可能满足多平台运营的需求。大多数地方政务新媒体平台没有结合地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行业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普遍选择将相同的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重复上传,未充分利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导致应急管理类新媒体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部分账号传播效果较差[7]。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平台需要针对舆情热点问题,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准确公布事件的最新动态,引导社会舆论,科普防灾减灾策略,持续深度宣传应急救援工作进展,增进社会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平台在发生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后容易受到广泛关注,对新媒体运营人员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8]。

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的运营优化策略

增强信息发布能力

应急管理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类事件、生产安全类事件等,事件发生后社会关注度较高,因此,增强信息发布功能对政务新媒体的传播至关重要。围绕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和民生热点问题,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信息发布力度,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发挥不同新媒体平台特色,提高灾害预警、风险提示、通知公告、宣传科普和政策措施解读等信息传播覆盖率,实现快速、精准和分级发布信息。应急管理类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政务新媒体发布事件基本信息、影响范围、救援进展等,增强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

开展专题科普活动

相较于传统的科普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应急管理知识科普宣传不仅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利用短视频等方式还可以增加科普的趣味性。政务新媒体平台是应急知识科普的重要阵地,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推送,覆盖更多用户,提高传播效果。

针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不同的应急安全科普主题,“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整合应急答题活动、居家安全、户外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领域的科普知识,提高了应急科普效果。“中国消防”通过制作“微说消防”“呼叫蓝朋友”“阿消小短剧”等专题科普视频,并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仅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四千万次以上,传播效果良好。

整合政务服务功能

微信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将微信公众号作为应急管理领域政务服务入口,开展便民服务,提升公众体验,不仅能够助力政府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政务新媒体覆盖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整合了安全生产举报、中级注安师查询、涉企乱收费督查、国务院我来说等服务,同时还整合了“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等活动投票入口,强化在线服务功能。“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整合避险服务、便民助手、安全教育基地预约和体验等服务功能,更好地开展应急管理领域便民服务,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借助公众人物助力新媒体传播

由于存在创意不足、缺乏反馈与互动等问题,传统的科普宣传、公益广告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获得的社会关注度较低。社会公众人物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粉丝红利开展新媒体传播探索。例如,央视新闻主播康辉担任消防宣传公益使者,为消防安全代言,为消防宣传加油;演员易烊千玺担任中国森林消防形象大使,演员赵丽颖担任消防宣传公益大使……提高消防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9],让更多的人了解消防知识。

利用网络直播提升新媒体传播力

由于应急救援工作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社会公众普遍对其缺乏了解和认识。新媒体平台具有资源多样化、互动性强的特点,政务新媒体平台更应突出实时性、现场感,通过开展事故现场播报、应急演练直播等多种方式,突破传统媒体形态边界,获得更多社会关注,增进社会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了解。例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于5月11日在甘肃省张掖市等地联合举行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2”。该演习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以第一视角展现演练现场,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为民众普及应急知识,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引导公众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全民安全素养。

构建政务信息新媒体传播矩阵

应急管理部门将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重要阵地,统筹协调不同政务新媒体平台账号,构成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管理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0],传递应急管理“政能量”。

应急管理部门借助微信公众号构建起整体联动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整合应急管理部门管理的消防救援、安全生产、矿山监察、地震预报等政务新媒体账号,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新媒体内容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完善考核机制,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实现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政务新媒体平台成为政府部门信息发布、科普宣传和政务服务的重要渠道。其中,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平台具有时效性、权威性、科普性。因此,本文提出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的运营优化策略,如增强信息发布功能,开展专题科普活动,整合政务服务功能,借助公众人物助力新媒体传播,网络直播提升新媒体传播力,构建政务信息新媒体传播矩阵等,以期为提升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发挥其在应急管理类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应急管理类政务新媒体发展策略研究”(2022SJYB1262);2021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项目(苏教师函〔2021〕11号)。

(作者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1]沙靓,翟裕晖.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传播,2018(05):73-74.

[2]林正淳.数字中国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发展分析及对策[J].传媒论坛,2018,1(07):22-23.

[3]李媛媛.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4]徐文彬.气象新媒体在我国气象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发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4):111-112.

[5]黄宇斐.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浅析政务新媒体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3):1-2+70.

[6]曾祥敏,董华茜.平台建设与服务创新的维度与向度——基于2022年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调研[J].中国编辑,2023(Z1):26-31.

[7]韩世宏.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 助力城市建设发展[J].新闻传播,2022(20):87-88.

[8]孙莉.新闻编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工作要求与业务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3(04):119-121.

[9]霍苗苗.微信、微博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8,10(10):117-118.

[10]董瑜.河南省政务微信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0.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0919/33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