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民俗非遗

四根琴弦弹出人生酸甜苦辣 记长治市襄垣鼓书非遗传承人张俊华

2023年10月19日 00:00

image.png

张俊华鼓书表演中

人物档案:张俊华,57岁,是山西省长治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鼓书的传承人,中共党员,长治市曲艺协会副主席,长治市职工曲艺艺术协会副主席,襄垣县曲艺协会主席。在上海世博会和山西文博会上代表襄垣表演的《仙堂山法显故里》鼓书,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2018年5月份天津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中,张俊华演出的《反菜园》和现场发挥的《说说十九大》剧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叫好声和掌声。他的精彩说唱和乐队师傅们的默契配合是参加非遗曲艺周127个节目中唯一一个返场的节目。

五年来办了好多好大事,喜讯一宗接一宗

国产蛟龙下了海,世界一片喝彩声

天宫二号上了天,玉皇大帝受了惊

高铁开通了复兴号,坐上它直说快如风

现如今出门买东西,根本不用带现金

我手机一扫全搞定,保险不会差分文

要月亮,要星星,快递一会儿送家中

伴随着清脆的月琴声,长治市襄垣县的襄垣鼓书市级非遗传承人张俊华即兴开口唱了起来。这是2018年6月23日,在武乡太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55岁的张俊华为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一个场面。清脆动听的月琴弦声,即兴自编的唱词,夸张风趣的动作演示,浓郁的地方口音,听得大家笑声不断,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围观的其他游客也情不自禁地鼓掌欢迎。这就是张俊华说唱襄垣鼓书的魅力,凡是他所到之处,总是笑语欢声一片。

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看似轻松的表演唱背后,是张俊华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

酸:我是你的眼,跟着你混饭

张俊华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下良镇梨树烟村,小时家里只有两孔小土窑洞,穷得叮当响。他16岁就走入社会谋生,刚开始是给县里盲人宣传队里的盲艺人领路,混碗饭吃。盲艺人们下乡,他在前面领着带路,也就是说,他就是盲艺人的眼。那时候鼓书艺人挣钱也不多,他跟着就是将将顾住嘴。小小年纪就跟着盲艺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盲艺人们表演节目,敲鼓弹琴,说唱节目。他因为爱听襄垣鼓书,就对说鼓书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跟着学。几个月后,他离开盲艺人宣传队,拜老艺人李根发为师,由于他嗓音好,发声吐字清晰,学唱勤奋努力,深受李根发老师赏识,真心实意地将鼓书技艺教给他。由于勤奋,脑子灵,很快他就掌握了说鼓书的技艺,大段大段的长篇鼓书本子全部背诵如流。比如能连说十天的《呼家将》《刘公案》《包公案》等。

跟着李根发老师学习了三年多后,他就开始自己外出说书,谁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了、哪个村镇有什么节庆活动了,都少不了张俊华的身影。他越说名气越大,在本县说、跑外县说,襄垣周边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甜:琴弦牵红线,月琴做月老

襄垣鼓书是曲艺的一种,发源于襄垣县农村,主要流行于襄垣、沁源、武乡、屯留等地,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融会了当地的“柳调”和“鼓儿词”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始称为襄垣鼓书。

张俊华演唱的鼓书形式为单人表演,操四弦月琴,边弹边唱边演。小小四根弦,通过右手的弹、拨、扫、撮等指法,配合左手的推、拉、揉、移等指法,使琴发出清脆柔和的音色,音响宽亮,间断配合着艺人的说唱,别有一番风味。

这小小琴弦还给年轻的张俊华牵起了红线,弹奏了一曲浪漫的爱情之曲。刚20岁的张俊华因为说鼓书小有名气,开始在襄垣县下良文化站、虒亭文化站带班搞培训,当然都是临时工。在沁县南里文化站、故县文化站搞培训时,有一位女学员,学的很用功,对张俊华的才华很倾心。年轻时的张俊华也是一表人才,别看没文化,但艺术才华很突出。学的努力,教的用心。这一来二去,两人就对上了眼。不到半年,这门亲事就成了。可谓琴弦牵红线,月琴做月老。襄垣鼓书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苦:说书不赚钱,担矿累翻天

别看张俊华说鼓书小有名气,可是却赚不到什么钱。说鼓书在当时社会认可低,收入很少。经常是厚着脸皮跑到一个村求着人家说:“给你们演一场,说几段鼓书吧?”结果被对方冷漠地拒绝,经常是跑一整天连个饭也吃不上,日子过得很苦。

结婚成家后,开始是在老家下良镇梨树烟村住。家里穷,又是山区,吃水都非常困难。又赶上岳父母身体有病需要照顾,于是,小两口就常住在沁县故县镇方便照顾老人,这一住就是十来年。

在沁县,襄垣鼓书的演出机会少。这十来年,张俊华渐渐远离了说鼓书。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加上三个孩子相继出世,生活负担很重。于是张俊华就开始去矿上担矿石,担一担矿石两毛五分钱,赚点钱养家。

一个从小就出来打拼的文艺青年,既没怎么种过地,又没怎么吃过体力劳动的苦,一下子做起担矿石的体力活,可想而知是多么苦。这样干了一阵子,张俊华身体吃不消了。他又萌发了去说鼓书的想法,还偷跑着回襄垣偶尔去说两段,反响还不错,一场能挣个两三块钱。于是他开始跟妻子商量着说是回去说鼓书,可是原先那个喜欢说鼓书的女青年变成了拖家带口的农家婆娘,死活不同意,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张俊华的倔劲也上来了,爱离不离,反正我要说鼓书,于是狠下心来跑回去说鼓书了。

辣:荣誉变责任,心忧传承难

坚持付出总有回报。在张俊华的努力下,他又找到了说鼓书的快乐。扎实的功底,声情并茂的表演,使他的表演越来越受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大,收入也逐渐增多,家庭也趋于稳定。

他爱动脑,爱学习,关心时事。不但传统老段子说得好,还创作了不少贴近现代生活,紧跟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新鼓书剧目,比如《小桂花住娘家》《反菜园》《劝人段》《十不足》《劝赌》《好人好事——王刘云》《荷花找婆家》等等,深受听众欢迎。每到一处表演,往往是人头攒动,掌声不断。他的表演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省市曲艺大赛上经常获奖。去年,他被评选为襄垣鼓书市级非遗传承人。

荣誉多了,责任也大了。他从开始实现养家糊口的生活小目标,慢慢也悟到,作为非遗传承人,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过去他常讲:“唱着词,谈着弦,不靠政府一分钱。”很有一种在社会中拼搏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可是现在,他却有了忧虑感。因为现在虽说听鼓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说唱鼓书的艺人却越来越少。满打满算,整个襄垣县城,能说唱鼓书的艺人也就那么十几个,还都是上了年龄的老年人,而年轻人少有愿意学的。

他说:“我师傅那里有传统鼓书本子长短一百多个,我只学到了四十多本。现在是我愿意教,可愿意学的年轻人很少。一是太辛苦。弹琴敲鼓拉胡胡,脑子记唱词,嘴上功夫还得好,不容易;二是不挣钱。辛苦跑一天场子下来,混饭容易养家难。像我,到现在还住的是老家的破窑洞。”话语间,张俊华脸上流露出浓浓的担忧之情。

image.png

鼓书表演 赏心悦目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3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