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学术研究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形式独特、风格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宝库的瑰宝。在新时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一要创建民间文化保护小组,专项推进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二要推进黎族民间舞蹈进学校,丰富传承人培养模式;三要组织舞蹈比赛等活动,驱动黎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四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势,推动黎族民间舞蹈的广泛传播。
黎族历史悠久,黎族人民勤劳聪慧、淳朴乐观、耿直刚毅,因为“孤立”在海南岛,和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所以其语言、风俗、音乐、舞蹈等都保留了古代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其他区域的独特风土人情及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黎族祖先留下的很多文化遗产都逐渐消亡,部分黎族传统舞蹈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所以在当前环境下,如何保护和传承黎族传统民间舞蹈成为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将目光聚焦于黎族民间舞蹈,首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简要论述,其次立足于实践,秉承“保护、传承、发展”的思路,提出促进黎族民间舞蹈传承及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概述
黎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人民不仅缔造了璀璨独特的民间文化,还创造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黎族民间舞蹈,丰富了海南岛的文化遗产以及中华民族的艺术表达形式。截至现在,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结晶,反映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也体现了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根据舞蹈内容及目的的不同,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庆祝性舞蹈。为庆祝丰收或者表达婚嫁的喜悦之情,黎族人民创造出了婚礼舞、打柴舞、丰收舞等节奏轻快的舞蹈。舞者身穿黎族传统服饰,做出高跳、旋转等动作,以表达喜悦之情。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打柴舞”,该舞蹈以打竹舞为原型改编而成,充分展现了黎族浓郁的民族特色及黎族人民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二是民俗性舞蹈。这些舞蹈反映了黎族人民的农耕、捕鱼和狩猎等传统劳作方式,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现了黎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民俗性舞蹈有舂米舞、转石舞、祝寿舞、盅盘舞等,此类舞蹈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出黎族村寨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丰衣足食的景象。
三是宗教性舞蹈,这类舞蹈与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紧密相关。在黎族的传统信仰中,舞蹈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在宗教仪式或祭祀祖先的活动中,黎族舞者会通过表演敬祖舞、祭神舞、花灯舞、贫苦舞、驱鬼舞等方式表达其虔诚和敬畏之心。在表演祭祖祈佑舞蹈时,舞者通常会身着黎族传统服饰,手持象征着祖先精神的物品,通过跳跃、旋转、扭动身体等动作和表情表达他们对祖先的敬畏及思念之情。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复杂工作,单纯地依赖传承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政府、学校、民众等各方力量,促进其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黎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助力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创建民间文化保护小组,专项推进黎族民间舞蹈保护工作
在保护和发展黎族民间舞蹈这一非遗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其一方面需要发挥组织力量,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黎族民间舞蹈保护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传承机构及传承人的关怀与支持,鼓励并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黎族民间舞蹈。
第一,创建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海南省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引导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财政厅、省民族宗教厅、省文联等有关部门组建“海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组织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在保护和传承黎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黎族民间舞蹈的记录和研究力度,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口述历史、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不同形式的黎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资料,建立专业、完整且清晰的黎族民间舞蹈档案。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参与档案整理和研究工作,使其结合其掌握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从丰富的资料中凝练出有价值的部分,将黎族民间舞蹈按照舞种进行分类整理,制作出集起源与演变、技术特点、动作要领、保护与传承方法等相关内容于一体的舞蹈册,为人们认识和了解黎族民间舞蹈提供支持。
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制订完善、合理的黎族民间舞蹈保护方案。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黎族民间舞蹈能否得到良好的保护、发展,国务院也特别强调要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所以政府在开展黎族民间舞蹈保护及发展工作时,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并加大经费投入。同时要结合黎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形式等,制订合理可行的保护和传承方案。同时可以借举办“海南乡土文化节”的契机,通过“海南民族民间艺术展”“海南黎苗族歌舞表演”“海南民间音乐专场演奏会”“儋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表演”等系列活动向人们展示黎族民间舞蹈,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黎族民间舞蹈。
第三,加强对当地传承机构或者传承人的帮扶。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来改善传承机构的基础设施,培养传承人,开展研究和推广等活动。其次,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提高传承人的舞蹈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传承和发展黎族民间舞蹈。政府通过资助传承机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此外,政府可以鼓励有才华的舞蹈家到这些地区进行指导和培训,为年轻一代学习与交流黎族民间舞蹈提供更多机会。
推进黎族民间舞蹈进学校,丰富传承人培养模式
传承人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黎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及发展效果。为使黎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创新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等主体的力量,拓宽传承人培养渠道,丰富传承人培养模式,以此培养出更多精通黎族民间舞蹈的优秀传承人。
首先,海南省政府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结合黎族民间舞蹈的内容、特点、表演形式等制定相关课程和教学大纲,让黎族民间舞蹈以选修课或者兴趣课的形式进入当地学校,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并热爱黎族民间舞蹈,激发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对于艺术类高校,应鼓励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及专业建设计划增设“黎族民间舞蹈”专业及课程,系统、规范地培养黎族民间舞蹈专业人才。
其次,海南省政府可以与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合作,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黎族民间舞蹈活动,比如黎族民间舞蹈资料展览、黎族民间舞蹈演出、黎族民间舞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介绍黎族民间舞蹈的独特之处。这种方式能够提升社会对黎族民间舞蹈的认知度,对推动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可以鼓励学校组织校际舞蹈比赛、交流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黎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活动,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艺的机会,也能够增强学生对黎族民间舞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自觉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黎族民间舞蹈的使命和责任。
组织舞蹈竞赛,驱动黎族舞蹈创新发展
创新是黎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保护黎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举措,而竞赛则是驱动创新的有效方法。2023年8月19日至20日,海南省五指山市举办“雨林TOP”2023年竹竿舞大赛,吸引了各乡镇百余位民众参赛。在活动现场,舞者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伴随音乐起舞,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竹竿碰击声中演绎出灵动的舞蹈,人、竿、声、舞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幅生动多彩、充满生命活力的画面。这不仅充分展现了当地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还展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比赛现场还特设了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观众可以现场打卡“雨林TOP粉丝营”,与“醉美山城多好客”系列体验互动,品醇厚的山栏酒,感受舂糍粑制作的传统魅力,品尝特色苗家五色饭,喝一杯琥珀汤、奶蜜香的五指山茶,这些活动为人们感受当地文化和民风习俗提供了契机。“雨林TOP”2023年竹竿舞大赛的成功举办为保护和创新黎族民间舞蹈提供了重要启示。
首先,地方文化局等相关部门应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扛起保护和发展黎族民间舞蹈的大旗,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力量,携手举办黎族民间舞蹈比赛等活动,做好舞蹈竞赛的筹备和评选工作。邀请专业的传承机构或者权威人士担任评审人员,对参赛人员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演效果等进行专业公平的点评,并对参赛人员的新动作、新表演形式进行专业谨慎的评判。
其次,扩大参赛人员的范围。在以“弘扬黎族民间舞魅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中,主办方要从保护和发展传统舞蹈的视角出发,降低参赛人员的参赛门槛,不论是黎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人,还是舞蹈专业出身的学员,甚至是毫无专业背景的黎族民间舞蹈爱好者等都可以参加竞赛,推进参赛主体多元化,以此显著提升黎族民间舞蹈竞赛的影响力。
最后,优化赛制,完善评审机制。以“弘扬黎族民间舞魅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分为初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由专业评委对参赛人员的舞蹈视频进行评审,选拔出优秀的参赛人员晋级半决赛。半决赛在现场进行,由评委评选出进入决赛的选手。最后,决赛将举行盛大的舞蹈表演,评选出最佳舞蹈作品及最具魅力表演者等奖项,同时给予获奖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他们参赛及创新的热情。在对参赛人员的表演进行评判时,评审人员要提高“创新”比例,在评选规则、评选标准方面表现出鼓励创新的态度。
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势,推动黎族舞蹈广泛传播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黎族民间舞蹈不仅承载着黎族民众的记忆,还展现了黎族独特的民风习俗和生活观念,是黎族人民智慧及辛勤劳动的结晶。然而,在现代社会,黎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及传播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传承困难、缺乏宣传等。因此,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有必要构建以新媒体平台为中心的宣传矩阵,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促进黎族民间舞蹈实现广泛传播。
第一,制作创意短视频,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传承机构或者传承人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清楚地认识到在新媒体平台全面流行的今天,短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放松娱乐的主要方式,甚至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以“短视频”为切入点宣传和推广黎族民间舞蹈。首先,挖掘黎族民间舞蹈在表演形式、技术技巧、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通过拍摄舞蹈场景并配以解说的方式制作短视频,让观众透过视频领略到黎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在制作短视频时,要注重创意和故事性,即通过细腻生动的剧情、高度适配的音效或者音乐打造出一个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视觉场景,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黎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此外,在制作短视频时,可以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和后期处理技术增强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短视频制作完成之后,将其投放在小红书、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受众广泛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精准的投放,提高视频的曝光度,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提升黎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效果。
第二,丰富黎族民间舞蹈的展示形式,拓宽其传播渠道。首先,建立黎族民间舞蹈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定期发布黎族民间舞蹈的相关内容,包括演出信息、舞蹈教学、舞蹈团队的活动报道等。加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积极回应粉丝的建议,分享舞蹈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内涵,提高粉丝的参与感和忠诚度。其次,与有影响力的舞蹈博主、舞蹈培训机构、艺术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将舞蹈传承人与热门舞蹈博主、艺术团体的舞蹈合作表演视频上传到微博、微信视频号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促使更多民众以社交媒体平台为媒介了解黎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及特色。此外,创建与黎族民间舞蹈相关的话题标签和挑战,如“黎族舞蹈挑战”“我的黎族舞蹈故事”等,鼓励用户参与并分享与黎族民间舞蹈有关的内容,这种基于用户生成的内容创作形式有助于提高黎族民间舞蹈的曝光度和传播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黎族舞蹈。
第三,利用直播平台推广黎族民间舞蹈,为民众认识和了解黎族民间舞蹈提供机会。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直播逐步成为产品宣传、销售的主流阵地,这为黎族民间舞蹈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新媒体时代,传承机构或者传承人可以借助直播平台,以直播的形式开展黎族民间舞蹈表演、舞蹈技艺教学,向观众全方位展示和讲解黎族民间舞蹈,增进观众对黎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与了解,激发观众对黎族民间舞蹈的喜爱之情,鼓励他们身体力行地保护黎族民间舞蹈,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黎族民间舞蹈表演活动。
在我国大力倡导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与非遗的今天,我们要深入挖掘黎族民间舞蹈的内涵与特色,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保护并传播黎族民间舞蹈及其文化内核,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并喜爱这项传统文化,促使其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实现广泛传播和永续发展。
202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海南黎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课题号:HNSK-(JD)21-30。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1031/33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