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文化聚焦
初具规模的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新区村貌。万荣县庙前村位于黄河和汾河交汇处,是万荣县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之一。薛俊摄
夏县南大里乡南郭村村民张良娟正在收割谷子。姚中吉摄
方山县马坊镇陈家湾村村民正在收割小香葱。肖继旺摄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
又是一年夏收季。河东大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5月27日,在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麦田穿梭,一颗颗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秸秆打捆机、玉米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金色的田野上一派丰收景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沃野筑梦 农业高质高效
6月1日,位于武乡县丰州镇代照岭村的盛泽禽业有限公司的15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厂房内,人们正忙着将鸡蛋整理装箱。从2018年代照岭人实现整村易地扶贫搬迁以来,一个个产业相继落地,村民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第一批鸡苗入棚后,项目带动3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养牛产业。”谈及未来,代照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窦玉龙信心满满。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省委省政府将117个县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和成效考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十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势头正健。围绕链主企业培育、专家团队服务、拳头产品打造、优势品牌创建,制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分类推进酿品、肉制品、乳品、果品传统优势产业,饮品、主食糕品、中医药品新兴特色产业和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未来高新产业集群。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抓,一个集群一个集群推,目前,我省培育链主骨干企业164家,创建60个省级产业园、12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有机旱作之路稳扎稳打。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级次稳步提升,重构重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更多农业科技资源进入国家创新布局。实施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大工程,推广旱作农业技术40项、优良品种125个。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的活力得到激活,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日渐完善。2021年发布地方标准45项,新立项65项,累计制修订1095项,占全省50%以上;创建国家级农安县9个、省级农安县30个,示范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累计打造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2个、功能农产品品牌100个、晋字号特优农产品品牌100个。
环境提升 农村宜居宜业
“村庄干净整洁,村路宽敞平整,大棚瓜果飘香,广场歌舞翩翩。”阳高县龙泉镇花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卓晚饭后经常在村里遛弯儿。他说:“村里还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花苑村及周边6个村的低保、医保、养老、残疾、特困等民生事项在村里就能办,群众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花苑村是我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当前,全省以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重点的乡村建设行动,正如火如荼推进。
编制出台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农村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重点工程,以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公共服务支撑能力,朝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目标迈进。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摸排问题户厕17万户,整改12.6万户。
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四类重点区域,“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彻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明显改观。“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清理垃圾743.9万吨,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31.5万吨,拆除废弃设施13.7万处,清理整治黑臭水体1.7万处,绿化美化1696.4万平方米。
关注民生破解难题,建成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919个,全省涌现出8个农村养老示范县和75个养老示范村;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注重对症施策,扎实做好农村敬老院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将分散在乡镇、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人员集中管理,改善了生活条件,提升了幸福指数。
如今,山乡巨变,一大批晋风晋韵的美丽乡村像颗颗明珠镶嵌在山西的版图上。
增技赋能 农民富裕富足
“三夏”时节,走进太谷区大白大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只见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撒肥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合作社理事长郝子平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新型高级职业农民。他熟悉农机,精通农业科技,这几年,一直在村里搞农业生产托管。他通过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调配机具、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价格,为农户提供服务,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把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运用到生产中,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农业增效。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制定了20个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评价地方标准,完善了23个高素质农民技能评价规范,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各类高素质农民54万人次,开展全省“百佳高素质农民”选树活动,带动了农民素质不断提升,促进群众依靠技能增收。
主体带动促增收。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累计培育全省农民合作社9.6万家、家庭农场6.3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0余家。这些经营主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在促进我省特优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惠农促增收。出台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稳粮保供、一产高质量发展、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设施蔬菜、马铃薯加快发展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21年,我省下达各类补贴资金81亿元,其中耕地地力补贴2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3.7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6亿元、生产托管资金2.7亿元、一次性种粮补贴4.8亿元、救灾资金4.69亿元,有效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改革赋权促增收。开展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盘活集体资产,累计股金分红10.2亿元。探索闲置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有偿退出、盘活利用等,流转承包地850万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资产。2021年全省农民收入跨越1.5万元大关,增幅达10.3%。
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物质生活在丰盈,精神文化在提升。走进临县碛口镇西头村农家书屋,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种类多样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当地村民将农家书屋称之为老百姓的“充电站”,利用它求知求乐、求变求新。
近年来,临县持续加大投入,多途径建设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让群众获得精神文化滋养。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引领风尚。全省各地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农村文化不断繁荣,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本报记者李全宏
基层故事
景美人和产业兴
初夏,走进石楼县灵泉镇胡家峪村,村中街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点缀,宽敞的环村路沿着村子延伸,两旁的景观树郁郁葱葱,山腰上是漫山遍野的核桃林,沟谷低洼处设施农业正悄然兴起,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象让人耳目一新。
“这几年依靠好政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绘制了文化墙,村中的街巷都进行了硬化,家家户户的厕所都改造升级了,处处干净整洁。村里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现在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好!”谈起村里的新变化,村民郑四儿一脸自豪。
近年来,胡家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全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村风文明得到稳步提升。同时,胡家峪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等发展路径,已经形成了林下经济、水果采摘园、香菇大棚、水上乐园和吕梁山猪等多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夏日的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长势正旺,穿村而过的屈产河蜿蜒注入黄河,给这个黄土地上的村子增添了更多亮色。“这几年,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美丽宜居建设工作,胡家峪村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下一步,我们要结合胡家峪村实际,在产业多元化的基础上,把香菇、蔬菜、生猪等‘农业+’做大做强,在文旅产业上把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等‘旅游+’的特色、亮点进一步丰富,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胡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云平充满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范珍
机收减损粮归仓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虽然去年冬小麦晚播,但是底墒好,冬天也比较暖和,并没有影响小麦生长。”6月2日,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沙窝村种粮大户董会龙说起今年的小麦收成甚是满意。
董会龙今年48岁,家里有330亩地,138亩种小麦。从5月27日开始收获到6月1日,他的小麦全部颗粒归仓。
因为2021年我省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所以董会龙家的小麦播种比较晚,去年12月5日才全部种完。播种用的种子也比常年多,原来每亩用种24斤—25斤,去年播种用了47斤—48斤。
但让董会龙倍感欣慰的是,现在种收粮食都是机械化。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喷药机、旋耕机……对于曾经的大货车司机来说,驾驭这些机器不在话下。董会龙最得心应手的是2016年买的淋灌机:“以前那个喷灌机出来的水是柱状的,现在这淋灌机出来的水就像人洗澡时花洒出来的水一样,省水、浇灌均匀,也不容易使土壤板结,非常好用。”
董会龙告诉记者,现在的种粮政策特别好,补助真不少,有种子补助、种植补助,有时候还给免费化肥,免费进行“一喷三防”。小麦补贴在去年种植后不久就到账了,前几天一边收小麦、一边种玉米,收获种植同步进行,省时省力省工,玉米种上后上报面积很快就能拿到补贴。
今年小麦春管期间,省市县的专家团队轮番到董会龙家的地里查苗情、做服务,运城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农机中心的王根玉、李元收、吕继康等专家都多次下到田间地头,指导他在“一根针期”“三叶期”怎么管理、冬灌春灌怎么浇、什么时候温度最合适、病虫害怎么防治最有效……
“粮食丰收了我特别开心,也感觉很光荣。现在种粮的收入比较稳定,流转土地13年来,我每年的纯收入至少也有20万元。平时经常自学或者参加区里组织的农民培训增长见识、充实自己。”董会龙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王秀娟
惠民餐厅暖民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天镇县马家皂乡安家皂村,一处处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的“水彩画卷”。
中午时分,村民三两成伴来到惠民餐厅,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家常,勾勒出一幅温暖和谐的“民生图”。
“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现在,咱住的是党和政府给盖的新房,喝的是干净的自来水,拿的是国家给的养老钱。特别是新建的日间照料中心一顿饭才收5毛钱,不仅饭菜热乎,还每天不重样。咱真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啦!”村民睢志发高兴地合不拢嘴。
安家皂村日间照料中心的惠民餐厅重点向65岁以上独居老人、困难户、五保户及留守儿童开放。每逢节日,中心还免费向全村村民开放二楼剧场,让大家享受地道山西梆子。大家都说,中心是乡里“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最暖心的举措。
“村民的事没小事。村干部就是要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大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切实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带着大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村干部马润英说。
今年以来,天镇县大力推进“三项建设”和“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两大行动,以党心聚民心,以支部服务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马家皂乡试点村,安家皂村实施建设了老年娱乐活动室、惠民餐厅、便民澡堂、健身室、阅览室、休息室、书画室等功能齐备的日间照料中心,在推动乡村环境大提升的同时,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一个曾经的“脏乱差”村正“蝶变”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村。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将其转化为治理优势,真正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马家皂乡党委书记赵宇雄说。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1010/31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