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可以借助有限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向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海量信息资源。基层图书馆向所有公众开放,具有公共文化属性。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公益性和可及性理念,基层图书馆应加强全民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提升基层图书馆管理能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现对基层图书馆在新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数字技术优势,成为党建文化的推动者与传播者以及公共阅读服务阵地与场所进行探讨,以期在“用数字化赋能服务,用服务助力数字化”的理念下,重新审视图书馆数字化的价值,进一步展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强大价值功能。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不断融合新技术,实现了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数智化,通过对海量书籍的数据进行整合,突破了以往图书馆资源受地域及空间的局限,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服务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是国家构建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基层图书馆开展数字化服务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对于如何开展数字化服务还存在诸多疑问,基层图书馆服务正在通过倡导、宣传和行动等方式,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当前,“十四五”规划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撑。基层图书馆应抓住发展良机,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数字技术优势,重视数字服务的核心环节,拓展服务功能,挖掘数据价值,创新评价机制,实现自身服务的智慧升级[1]。
基层图书馆数字服务的时代背景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基层图书馆应树立数字理念,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构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服务模式,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
数字时代的数字化服务需求
数字化服务是一种全局理念,不仅指服务观念的创新,还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不仅关注多样化资源的统一管理,还关注知识组织层面的多元融合;不仅关注提供的咨询服务,还强调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因素;不仅强调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强调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数字化时代,公民更重视数字化体验。通过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公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实现了服务的可视化、定制化。通过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确保公民享受到高效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服务主要体现在公平普惠、智慧便捷。社会需要各系统共同打造一个数字平台,保证各数字化要素均衡分布,体现数字化服务在不同社会人群之间再分配的过程及结果。数字化时代,全社会参与者应树立数字理念,强化责任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政府出台能够确保数字社会高效运行的具有灵活性、调适性、联动性的相关机制和政策,社会组织自觉承担提供多样化、高效性、个性化的数字服务的责任,群众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数字生活。
数字化时代,公共服务模式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公共服务内容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公共服务领域也由简单的监控记录、辅助性服务逐步过渡到消费、生活、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形成信息互联、消费互联、生产互联的格局。国家的资源配置重点转向了更加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数字化服务,建立了能够覆盖基础设施、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多角度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服务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协议(IP),采用数字交易(Digital Transaction)的形式,最终获得的相关服务。基层图书馆通过建立数字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图书借阅业务、数字资源查询、线上线下活动开展、新闻宣传等多种类型的数字化服务。
当前国内的部分基层图书馆正在适应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变化。图书馆的业务从传统业务转向数字业务,从对图书馆馆员的直接依赖转向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从较为粗放的管理、运营模式逐步转换到标准化、精细化运营。开展数字化服务是基层图书馆承担“数字中国”建设的责任,回应数据时代的社会变革,满足群众对数字化时代的需求的有力举措,其为图书馆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基于“用数字化赋能服务,用服务助力数字化”的新理念,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向群众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因此,基层图书馆可以进一步拓展原有的服务内容,为公民提供数字化服务。
目前基层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图书馆作为服务提供方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设施不全的问题;群众作为接收方存在接受习惯尚未形成、接受效果差以及参与积极性较差等问题;图书馆与公众之间存在服务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因此,基层图书馆应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培养群众的阅读习惯,开展方式多样、内容新颖、富有地方特色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社会、家庭、公众、图书馆之间的交互平台,通过服务推进数字化建设,通过教育提升公众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数字中国”战略。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价值认知
价值认知的新依据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从奋斗历程层面,是“新长征”;从国家实力层面,是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从发展能力来看,是要“高水平”;从主要矛盾来看,是要化解“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建设目标来看,是要实现“伟大中国梦”[2]。
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基层图书馆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开展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需要承担起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艰巨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成果,让人民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最大受益者。这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主流文化核心价值的载体
数字化时代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兼容性,因此要充分体现主流文化的重要性,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人民群众向善的力量,焕发社会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其需要借助数字化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积极的方式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基层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技术,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打破“信息孤岛”,增强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确保社会秩序有效维护[3]。
基层图书馆数字化的新内涵
新时代党建文化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各地基层图书馆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建立“口袋里的图书馆”、“学习书房”、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中心等,传播党建文化,推进党建数字化建设。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基层图书馆利用数字化,实施新模式,采用新载体,培养读者阅读爱好习惯,不断提高读者理论修养和知识文化水平,使其成为新时代党建文化的推动者和传播者。数字技术的更新升级,为跨界融合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创造出了更新颖的内容和形式。基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空间存储、内容形式、即时互动等方面的优势,以数字化方式讲好党的故事,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4]。
公共阅读服务阵地和场所
在数字化时代,构建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基层图书馆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是公共阅读服务的阵地和场所。近年来,基层图书馆的质量和数量均有很大的提升。2012—2021年,基层图书馆由2683个增加到2791个,增长率为104%;藏书总量由34272万册增加到66958万册,增长率为195%;总流通人次由23800万人次增加到47333万人次,增长率为199%;书刊文献外借次数由18891万册次增加到36766万册次,增长率为195%;组织各类讲座次数由28779次增加到60356次,增长率为210%;举办展览由8534次增加到37588次,增长率为440%;举办培训班由15878个增加到44601个,增长率为281%;电子阅览室终端数由77297万个增加到100772万个,增长率为130%[5]。如下图所示。
2012—2021年基层公共图书馆情况对比图(作者自制)
备注:数据来源2013年,2022年统计年鉴
全民阅读热度的高涨,离不开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阅读服务的阵地和场所,应充分发挥对公众阅读的推动和引领作用,走在时代前列,满足人们对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的新需求,不断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努力完善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基层图书馆应顺应数字化的时代要求,运用大数据采集技术和信息精准推送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强化过程管理,进行资源推送和日常监督,为读者“画像”,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公共阅读服务效能,全力打造“全方位、便捷性、数字化、多功能”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6]。
结语
在新时代,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层出不穷,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知识的需求,急需进行转型。在“用数字化赋能服务、用服务助力数字化”的理念下,基层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得以完善和改进。对图书馆数字化价值进行阐述,可以展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强大价值功能。在数字化时代,我国基层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应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基层图书馆需要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构建数字化平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影响力,将推进全民阅读作为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全民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注释
[1]王阮,邓君,钟楚依,等.我国口述历史建设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49-57.
[2]夏梦蝶,薛岳,候梦洁.科研院所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S1):70-72+84.
[3]闫慧.数字公平实现进程中的外部效应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1):3-12..
[4]关爽.政府主导城市数字化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9-08(08).
[5]李江涛.北京市数字社区建设关键要素分析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6):31-33.
[6]阮光册,张祎笛.图书馆实施受控数字借阅服务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2023(01):44-50.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512/29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