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2023年05月02日 00:00

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属于中小型博物馆,存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现对当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中小型博物馆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浅析中小型博物馆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动力,推动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一些大型博物馆在发挥藏品收藏、保护与展览作用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进行创新,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为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中小型博物馆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化服务体系。

在为本次研究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数字化博物馆进行了研究。例如,赵尔奎等人(202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对数字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1];秦婷等人(2022)从营销理论的角度,对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2];王思怡(2021)从主体与客体交换的角度,对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活动的关键变量进行了研究[3]。总体来看,在研究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文献中,多聚焦于大型博物馆,对中小型博物馆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聚焦中小型博物馆,浅析中小型博物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小型博物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建议。

中小型博物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

与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多因设施不完善、内容不新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难以吸引大众的兴趣,数字化技术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以下分别从时代、政府、行业三个角度讨论中小型博物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

中小型博物馆应与时俱进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文物局曾发文,鼓励各地文博机构充分利用已有文博数字资源推出网上展览。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上线展览2000余项,推出“云展览”的博物馆达1300余家。各地大中小型博物馆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此次博物馆“云展览”的盛宴中,推出各自的“云展览”服务[4],“云观展”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新风尚”。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为观众打造一个虚拟世界,使其在不损坏文物的情况下,全方位地对文物进行观摩,同时快速获取文物的相关信息。如此一来,不仅使观众获得了良好的观展体验,也提高了博物馆的游客量。可见,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时俱进,将地方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型博物馆进入大众视野。

中小型博物馆应响应政府号召

研究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河南博物院建设的国内首家博物院网站,故宫博物院进行的国内首次数字藏品登记尝试,都标志着博物馆数字化的起步。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财政部共同编制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均大力倡导多方位运用数字化技术,发展文物事业。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套从文物数字信息完善到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再到博物馆官网升级改造、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数字化展览展示和沉浸式互动体验服务的工作体系。截至2016年,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已经上线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内的200余家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数字化文化体验。

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应各具特色

利用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可以丰富文物的展示形式,拓宽文物的宣传路径。不论在“互联网+”背景下[5],还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6],博物馆数字化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目前仅有少量大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获得了成功,例如故宫博物院,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都存在文化特色不鲜明、展览形式同质化严重、博物馆与学校分离等问题[7]。

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不断创新文物展出的形式;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根据文物相关元素进行创作,推出文创产品、沉浸式演出、故事再现投影等产品,以创新设计结合数字化技术的方式不断活化博物馆资源,为观众提供新鲜感与沉浸感。在展现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同时,推进民众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感知,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数字化成为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小型博物馆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仍显不足,以下将从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化服务三个方面对博物馆数字化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数字化管理

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博物馆的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同时将藏品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藏品信息的管理与共享。对内而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记录更加规范标准、藏品查询更加便捷;对外而言,与线下讲解相比,博物馆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建立数字观展平台,有利于提高游客的信息获取效率,既为LAM的协同发展[8]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文物的创新提供了灵感源泉。

目前,中小型博物馆在藏品信息存储数字化方面较为完善,但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如文书档案数字化程度不高、文物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欠缺等[9]。部分中小型博物馆的硬件不够完善,尚未完成所有藏品信息的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在软件方面,部分中小型博物馆缺少数字化方面的人才,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意识不 强,对数字化技术不熟练。可见,中小型博物馆在人力、物力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各方积极提供帮助。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即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藏品进行保护。在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藏品进行保护,可以为藏品提供更为适宜的保存环境,妥善保管博物馆藏品。在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形态数据采集模式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将三维扫描数据、高清视频数据等进行分类,并根据全媒体的应用需求,制作数字全媒体产品[10]。

中小型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是文物宣传与管理的基础。中小型博物馆应在数字化文物总资产账本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信息集中共享机制,开发符合文物资源管理特点的个性化功能模块,加强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衔接[11]。但是目前,中小型博物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人力不够的问题,藏品缺乏良好的保存环境,甚至面临被盗窃的风险。因此,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保障藏品的安全是中小型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

数字化服务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中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置于“研究”功能之前,明确了博物馆的教育目标,同时“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也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12]。博物馆不仅是陈列文物的地方,更是人们观赏文物,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对博物馆而言,数字化服务是指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出博物馆的数字展示、数字宣传、数字化互动体验等服务。数字化服务可分为线上与线下服务,在线上服务中,博物馆可以借助数字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博等,进行内容创作并发布,方便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博物馆及文物的有关信息。线下服务多以投影展示、扫描二维码自动讲解以及儿童知识触摸屏等数字展示、数字讲解和互动体验为主。中小型博物馆的数字服务以摆放触摸屏和投影展示为主。目前,博物馆线上数字化服务并不完善,线下数字化服务仍有继续改进的空间[13]。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针对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参考性建议,以促进中小型博物馆改进数字化管理条件、打造数字化安全环境、提高数字化服务质量。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数字化意识

目前,博物馆数字化管理首先应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帮助中小型博物馆引进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同时,提高中小型博物馆团队的数字化意识,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专项培训,提高软件的质量。总之,中小型博物馆要不但完善数字化管理条件,使数字技术充分融入博物馆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革新管理的形式、内容和机制,使博物馆管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数字化技术助力打造安全的环境

针对数字化保护,一方面,中小型博物馆应建立信息库,为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便利,并推进文创产品的开发,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中小型博物馆应建立数字化预警系统,从而充分保障文物的安全,当发现藏品有被盗窃或被破坏的风险时,数字化预警系统会及时预警,为藏品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保护。另外,中小型博物馆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文物的三维模型,既减少了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损坏风险,也向游客提供了更加生动的文物形象,使游客对文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更独特的体验。

数字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数字化服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要求博物馆将工作的重心由“物”转至“人”,是对博物馆教育使命的落实。对于在人力、物力、占地面积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传播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城市打造独具特色的名片。相关数据显示,预约、讲解和展示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良好的参观体验,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为展示服务[14]。因此,线上展示服务可以打造线上虚拟展馆,向游客全方位展示博物馆藏品,将受众范围拓展至全国。在预约制度上,中小型博物馆基本都实行了线上预约制,极大地提高了参观的效率。在线下服务方面,博物馆可以通过展示文物的模拟成像等方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并积极引导青少年由被动参观转向主动探索,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实现“教育”的目标。

结语

当下,虽然我国中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存在不足,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指引,以及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型博物馆将会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化服务,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鲜明的数字化应用道路,敢于尝试、勇于突破,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信念,肩负起“教育”的使命。

注释

[1]赵尔奎,张娟娟.数字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2(27):81-83.

[2]秦婷,郭璇,潘子钰.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品牌营销传播策略浅析[J].传播与版权,2022(01):102-105.

[3]王思怡.博物馆的未来,重塑“具身博物馆”新形态——从2021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说起[J].博物院,2021(02):31-38.

[4]梅海涛,段勇.质与量——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博物馆“云展览”观察[J].中国博物馆,2020(03):32-37.

[5]申冰.“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新文创建设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2):310-316.

[6]顾欣桐.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的戏剧实践——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12):108-119+143.

[7]潘红.中小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基于泰州市博物馆的思考[J].东南文化,2022(04):157-160.

[8]周林兴,张笑玮.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档博(LAM)协同发展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3[2023-02-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21228.1350.001.html

[9]畅春艳.信息时代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22(05):184-186.

[10]林铅海.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11):64-66.

[11]胡鸣.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藏品总账管理初探[J].中国博物馆,2021(04):102-105.

[12]王娜.数字化服务与博物馆的新发展[C]//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04-108.

[13]安霞.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建设[J].新媒体研究,2019,5(09):110-111.

[14]郑淞尹,王萍,丁恒,等.基于方面级情感分析的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04):171-178.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0502/29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