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山西大同婚嫁习俗三部曲

2023年10月19日 00:00

 

夏日里的大同古城好生热闹,那日一对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走过街东代王府前,看得出这对新人举行的是一场传统婚礼,新娘凤冠霞帔,坐在一顶东颠西晃的花轿内,一阵风过吹起了轿帘,露出娇媚的笑颜,新郎长袍礼帽骑在高头大马上频频向看客拱手示意。彼时街西的戏台前唱着传统大戏,顺着锣鼓镲声传来了一声声悠扬的戏词:“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原来戏曲《锁麟囊》也在上演一出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偶遇一贫家姑娘出嫁的戏曲,戏里戏外一样的凤冠霞帔,一样的仪仗队伍,彼时古街长巷,老旧建筑,台上台下的鼓乐声、娶亲的队伍,让人有一种今夕何夕的感觉……灰墙黛瓦的老旧建筑,是现代人与古人相连的载体,而戏曲是现代人瞭望前几个朝代的窗口。那条长长的古街上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女子,坐在花轿内去赴自己的婚姻之约,不知道那古戏台上,唱了多少出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的戏曲。想来,无论事世如何变化,风俗有何变迁,但是从古至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延续生命的基础不变,出嫁时带着各样美好寓意的繁文缛节不变。

1.png

穿戴凤冠霞帔的新娘

鄙乡人爱戏,戏曲是庄户人的春秋大义,众多的礼数和人生哲学是从戏曲里启蒙的,至于男婚女嫁人生大事,也有从戏曲里寻找自己的爱情观。女孩子们大都按照《珍珠塔》中的方卿、《蝴蝶杯》中的田玉川那个标准来觅佳偶的,《珍珠塔》中的小姐陈翠娥倾慕的是方卿的一身才华,愿意以家传珍宝赌未来,而那个方卿也确是个潜力股,没有辜负小姐的期望,状元及第,有着大好的前程。又有哪个怀春的女子能不喜欢行侠仗义、文武双全的江夏县田云山之子田玉川呢,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看,也算是高富帅了,其实婚恋观从古至今大致相同,有所不同的是现代人的婚姻不再受父母的包办了。无论是戏曲故事还是现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社会择偶的第一关,门当户对是择偶的标准,然后才能向婚礼程序迈进,大同婚嫁习俗大致可用婚礼序曲、主题曲、尾声三部曲来形容。

微信截图_20230912151933.png

“华鱼吉兔”

国人的婚姻沿袭着“婚姻六礼”的传统习俗,西周古籍《礼记》有记载,“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婚)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婚)礼也。”历代沿袭的六礼之俗,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之后还有行拜堂礼和合卺礼等繁缛的婚礼程序,最后才能进入到了人生四大喜之一的“洞房花烛夜”,当然十里不同俗,大同地区自然也衍生出与众不同的婚俗细节。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种婚姻习俗,纵有诸多不合时宜,便也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戏曲《玉蝉泪》便是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声讨,父母一句话,便葬送了女孩儿的一生,男女竟然相差了16岁。但现代戏《刘巧儿》中刘巧儿的一句“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我叫我的爹跟他把婚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说出了现代女子婚嫁观,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但是后来才发现自己喜欢的那个劳模赵振华还是父母给找的那个柱儿,可见父母之命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媒人是男婚女嫁的牵线人,早年把媒人称为执柯,来自于《诗经》中的《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而延续至今称为红娘,应该是来源于戏曲《西厢记》,那个唱着“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为他们婚姻事,红娘跑断肠。”那个机智、俏皮的丫环成为媒人的代名词,也让人对于媒人这个职业多了一分好感。但更多的形象则是戏曲里的媒婆,手执大烟袋、脸上长一个痦子,“媳妇美不美,全凭媒人一张嘴”如戏剧《花为媒》中机智幽默的阮妈,《拾玉镯》中巧舌如簧的刘媒婆等与现实生活中的媒婆大同小异。古人识聘婚嫁,要求礼数周全,媒人给双方牵上红线之后,才算进入到六礼中的程序,也算是婚姻序曲。第一步为纳采,即男方差媒人到女家提亲,让双方了解各自的家庭情况,男女个人情况等,主要是看门第、功名、长相等,如若女方同意,则开始了问名,也就是媒人要了女方的姓名、属相、生辰八字等,男方家人找人合计男女八字是否相合,属相是否相克,像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是典型的大象不合,算出属相、生辰八字相合,便可进行下一步,如果不相合,纵是再般配也难成眷属。纳吉就是通过占卜,双方合婚,有缔结婚姻的意思,男方便送礼去告诉女方,然后商议聘礼。男方将聘礼送至女方家称为纳征,然后再择好黄道吉日告诉女方为请期。

微信截图_20230912152101.png

婚俗 下茶

《大同府志》载大同婚嫁的礼仪顺序为“曰换帖、曰行茶,曰通吉,曰催妆,即古问名、纳采、纳吉、请期遗意”。古人的择偶都是按照双方父母的意思,直到定下日期,其实有的男女还没有见面的机会,男女双方的情况,全凭媒人在中间传话,全凭父母操持。想来出现戏曲《玉蝉泪》中遵循父母之命的姻缘,且男女八字相合,最终出现了女比男大十六岁的笑话也就在所难免。男女属相、八字相合,并占卜好下聘日,便可“换帖”,帖一般为龙凤帖,除了有一副寓意美好的对联外,还写有双方的名字和各自的生辰八字,男女各自互换这个帖子,仅凭借一个名字揣测对方的模样,高低胖瘦,性格为人等想来可比较有趣。附帖送来的还有双方男女交换之物,凭借这帖子,感受对方的温度,想象对方的喜好和志趣。

在婚礼前,男方家人备下彩礼,由媒人和男方主事人送至女家,大同地区有个很好听的名称为“下茶”。

茶树不能移植,象征情感矢志不移,茶树多籽,比喻子孙繁盛。宋人《品茶录》云:“种茶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故有取。”下茶礼中还有催婚、请期之意,女方收下这些聘礼视为同意出嫁,并附上请期书。现代人的婚姻已经把一些礼仪合并简化了,下茶一般在结婚前一天下午去,下茶时要带茶和点心,这只是面上的礼物,主要是男方家主事人和媒人将所送给女方的彩礼、上轿钱、金银首饰等送到,下茶也有催妆之意,看看女方对于此前准备的一切有无不满意的地方,有无遗漏之处,是否还有什么特殊要求等,以确保第二天顺利上轿。

现代人还多了个订婚礼,也就是双方邀请至亲坐在一起吃顿饭,借以向外界表明双方有了婚约,也多了一次男女相见的机会。订婚也是对双方的礼仪约束,此后无论男女不再另外相看异性,而且订婚礼上会进一步确定婚期。

定下婚期后,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要提前请新人吃喜头饭,以增进双方的了解,也有至亲对新人有祝福之意。下茶日也就是婚礼前一天,女方这边得有一个“全人”给开脸,也就是将两根线扭在一起将脸上的汗毛铰去,让脸颊光洁,

下茶日晚上,父母忙着给出嫁的新人烙饼称之翻身饼,翻身饼就是两面烙得脆黄的饼子给女儿吃,寓意从此不再受家长管束,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了。女方还得给第二天上门娶亲的姑爷准备满家饺子,是一种比平日吃的饺子小很多的饺子。而男方这边除了忙着布置新房,还得找“全人”给叠被子,布置好的床上要撒上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为早生贵子,把这些准备好之后,婚前的程序就算全部结束,然后进入到了婚礼的议程。

微信截图_20230912152204.png

婚俗 生根立后

娶亲可谓是婚礼的主题曲,也是古代六礼中的最后一项迎亲。男方娶亲时要带着5到7根猪肋条,俗称离娘肉,还要带两瓶红酒和两根有根须的葱,女方家人将葱栽到盆子里,将酒倒出去,装上绿豆回敬,瓶颈上再用红线绑上带须的芹菜,并将离娘肉返回2—3根,寓意骨肉不离分。这些绿豆到了婆家要生绿豆芽的,芹菜也要种到土里栽活,取生根发芽之意。送亲的人选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妹命。送亲的人多是姐夫、嫂子等,但也必须是“全人”。新娘上轿时,无论冬夏都要穿棉衣去,寓意以后家底厚实。古代新人是大红花轿抬的,现代人的婚姻多是订轿车,但也有回归传统的,中式婚礼也有坐花轿赴婚约的,新娘新郎身穿传统中式装,无论是婚车还是轿子,去女方家迎亲和娶亲之后的线路是不能重复的。

微信截图_20230912152256.png

婚俗 带有肋骨的“离娘肉”

现代人的婚礼多是请司仪来主持,也是延续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之礼,相当于古代牵巾三拜礼仪的延续。三拜之礼始自唐代,宋以后风行,拜堂之后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这也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传统婚礼中最关键的程序是夫妻在新房内共饮合卺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现代人在婚礼上要喝交杯酒,取古代合卺之礼之俗,至此婚姻的主要程序就基本完成了,如果在同一家酒店办喜事,两新娘要交换手帕之类的礼物。婚礼上新人要向亲朋敬酒表示答谢、到晚上男方的朋友要和新人共进晚餐称为吃对面饭,以戏耍的形式给新郎新娘传授洞房秘籍,入夜还有亲朋好友会听房或者闹洞房,耍笑新人。第二日一早新娘要“待晓堂前拜舅姑”,然后和新郎回娘家,娘家办的宴席称为回门宴,当天太阳落山前回家称为打当日,也有的地方结婚三天之后要回娘家称为住对月,这些都是婚礼三部曲的尾声了,至此一对新人开始进入蜜月期。

微信截图_20230912152355.png

婚俗 新郎、新娘向来宾逐一敬酒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2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