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对图书馆而言,赠书不仅是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还能解决文献购置经费不足的问题。古往今来都有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向图书馆捐赠图书的优良传统,在受赠的图书中,有很多是正常渠道无法采购到,却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图书。对国家图书馆来说,其作为全国的总书库,中文图书的全品种入藏是图书馆采编人员的工作重点,所以图书捐赠是其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捐赠者而言,一方面其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图书馆为其捐赠的宝贵图书提供了永久保存与使用的场所[1]。对捐赠者捐赠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捐赠者有较强的图书捐赠意识,并且会捐赠给多个图书馆。由此可见,赠书对大多数捐赠者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活动。
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捐赠工作现状
1909年建馆以来,国家图书馆就一直在开展图书征集受赠工作,各个时期都针对图书征集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不断完善,同时制定了配套的对赠书人及团体的褒奖方法。国家图书馆很多珍贵馆藏都来自捐赠,吸纳社会捐赠对充实、完善馆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就图书馆中文图书捐赠工作来说,每天都会有捐赠者上门捐赠,咨询的电话络绎不绝。图书捐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栏目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各类图书的捐赠细则,增加了后续工作的难度;有时还会因为地址不明确造成赠书丢失,给捐赠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缺乏捐赠图书分流去处的公示,赠书到达图书馆后,捐赠者对赠书的到达时间、是否进入馆藏、捐赠证书的发放等十分关注,图书馆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这类咨询电话,大大影响了工作人员处理其他赠书工作的效率。为更好地开展和优化图书馆捐赠工作,完善图书馆捐赠条例,笔者对北京地区部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中文图书捐赠工作进行了调研(时间为2021年3—8月),以下为具体的调研情况。
北京地区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典型案例分析
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调研情况
高校图书馆作为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与公共图书馆不同,其服务对象多为老师与学生,馆藏资源以学科专业与教学科研为主,因此图书捐赠工作的专业性更强,对图书质量的要求更高,开放性较低。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今后的捐赠工作带来启发,笔者主要对2家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的推广方式、入藏标准、回馈方式以及赠书的来源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清华大学图书馆
图书捐赠的推广方式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其官网开设了图书捐赠栏目,该栏目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首页,“捐赠”栏目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一是关于捐赠图书的入藏标准以及联系方式;二是“网上展览厅”,目前包括“捐赠主题展”“捐赠精品室”两个栏目;三是清华毕业生的赠书专栏,主要展示清华本校毕业生的赠书情况。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推广宣传方式比较完善,明确了捐赠图书的入藏准则和处置方式,让捐赠者能够明确地了解其所捐赠图书的去向。
图书捐赠的入藏标准
清华大学图书馆制定了接收赠书的具体细则并在其官网进行宣传,有助于赠书人判断所赠图书是否符合馆藏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捐赠图书入藏标准:①与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教学和科研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的图书收入馆藏;②内容符合本校读者阅读需求的图书收入馆藏;③本馆尚未收藏,或虽有收藏但复本不足(馆藏总复本不超过5册)的图书收入馆藏;④时效性较强的图书,内容已经明显过时且无学术价值的,一般不收入馆藏;⑤盗版、盗号、内容非法的图书概不入藏;⑥外观品相不好的图书一般不入藏。
不收藏的捐赠图书处置方式:①转赠给本校师生读者,优先照顾家境贫困的同学;②转赠其他图书馆收藏,优先支援贫困地区的高校图书馆。
图书捐赠的回馈方式
捐赠的奖励机制主要是为捐赠者开具捐赠证明。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官网的捐赠栏目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时滚动的捐赠感谢栏以及近年来的捐赠名录。清华大学图书馆采编人员开发了用于查询赠书去向的软件,与后台系统相连,每一本赠书的去向都能够被清楚地查到。
赠书的来源与管理工作
捐赠主体面向本校师生、校友、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捐赠形式主要有主动捐赠、校友征集、大宗赠书(需要签协议)。每年捐赠量约为4000—5000册,每年捐赠图书中原缺图书占比为10%—20%。捐赠图书中,馆藏较少、利用率高的畅销图书都会入馆藏,复本量控制比较灵活。不入馆藏的图书主要采取转赠方式进行处置,如调拨给对接帮扶的青海大学图书馆,举办学生取书活动等。捐赠的签名本可以流通,为名人名家或校友的捐赠专门开设特殊专架,如“院士专家”“清华文库”等,如“清华文库”主要收藏的是清华大学校友的著作。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捐赠的推广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页未开设图书捐赠模块,捐赠图书页面的相关内容正在筹备中。
图书捐赠的入藏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还没有正式的捐赠图书条例,目前接收赠书的入藏标准以图书馆馆藏数量以及学科建设(师范类)要求为主要依据,主要为正式出版物,师范类、教育类图书。有学术价值并且通过审核的内部资料赠书可以接收并对读者开放。
图书捐赠的回馈方式
关于捐赠图书的奖励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会为每位捐赠者提供接收证明,即感谢函;入藏证明的开具比较谨慎,只为赠书确实入馆藏、意愿比较强烈的捐赠者出具“入藏证书”。
赠书的来源与管理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捐赠主体面向本校师生、校友、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每年捐赠的图书量为5000多种,10000余册。捐赠量较大主要是因为每年都会接收教育部的大宗捐赠,约占全年捐赠量的50%。捐赠图书的分流去向主要包括:收藏,复本量不足3本的情况下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供读者借阅;交换,将赠书的多余复本与分馆或教育机构交换,并做好交换记录;开设专架,为名人名家捐赠的图书设立专架,本校老师的赠书入“京师文库”,仅供读者阅览。
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调研情况
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不同的是,公共图书馆的受众更为广泛。
首都图书馆
图书捐赠的推广方式
首都图书馆是目前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中唯一单独成立捐赠科组的公共图书馆,既承担图书捐赠业务,也作为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开展送书下基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其官网开设了捐书栏目,大众可通过官网直接参与捐书与志愿服务活动。
图书捐赠的细则
首都图书馆官网没有明确公示具体的图书捐赠细则,主要由采编部门决定捐赠图书的入藏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①载体形式多样,内容适合读者阅读的图书均可以参加捐赠;②捐赠图书应为国家正式出版物(有学术价值的非正式出版物除外,如家谱、地方文献),不接收盗版图书;③捐赠图书需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干净、无明显破损(污损、涂画、浸泡、变色的图书不参与图书捐赠);④意识形态有问题的图书不接收;⑤港澳台书籍需要有国家审批手续才可接收。
图书捐赠的回馈方式
首都图书馆会为每一位捐赠图书的个人或团体发放感谢函。“入藏证书”不会轻易发放,捐赠图书确已入藏本馆,且捐赠者有特殊要求时才会发放“入藏证书”。捐书网站运行了3年,在图书分流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把普通捐赠和特殊捐赠的图书用不同颜色的书标进行区分,以便了解赠书的分流去向。
赠书的来源与管理工作
每年捐赠量(包括个人或团体)大约在1000—2000册。捐赠的图书有两个去向:一是补充馆藏,首都图书馆的复本量为3本,未达到复本数量且符合入藏标准的图书补充馆藏;二是援建,复本量已足够的赠书将会支持地方援建。
朝阳区图书馆
图书捐赠的推广方式
朝阳区图书馆的图书捐赠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在官网开设捐赠栏目,主要通过分馆图书漂流等活动进行图书捐赠宣传。
图书捐赠的细则
朝阳区图书馆主要根据本馆馆藏特点接收赠书,没有具体的图书捐赠细则。接收赠书的几个方向:法律特藏,与立法相关的图书;朝阳区地方文献;普通读者捐赠,要求图书品质好,意识形态正确;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旧书”;朝阳区内特殊团体捐赠的专题类图书。对于教材类图书,内部(非法组织)出版的、无利用价值的图书不接收捐赠。
图书捐赠的回馈方式
关于奖励机制,朝阳区图书馆会为每位捐赠者发放捐赠证书,以感谢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支持。
赠书的来源与管理工作
朝阳区图书馆的捐赠主体面向社会各界人士,每年接收捐赠图书的数量在10000册左右。接收方式为到馆捐赠和邮寄捐赠,赠书量在200册以上会上门取书,每个月会有3—4次外出接收捐赠。到馆的图书会根据馆藏情况进行分流,复本量不超过4本,超出复本量的赠书会调拨到分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对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启发
拓展图书捐赠的推广方式
通过对北京地区2家高校图书馆和2家公共图书馆的走访调研,笔者发现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对外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好,其图书馆官方网站的首页有“捐赠”这一栏目,并可以明确地看到本馆接收捐赠图书的具体细则及处理方法。在浏览其他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时,也能够清晰在首页看到“捐赠”栏目。这一点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借鉴的地方,这种方式能够让捐赠者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本馆接收赠书的标准、方法以及联系方式,既能让捐赠者了解本馆的赠书接收政策,明确自己的捐赠行为,也能够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担。
图书捐赠办法亟待完善
建立体系完善的图书捐赠办法是每个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图书捐赠办法既要明确图书馆在图书捐赠工作中的权利与职责,也要保障捐赠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调研,笔者认为图书捐赠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阐明图书馆开展图书捐赠工作的目的以及对捐赠者的感谢;②根据图书馆的功能、类型、服务对象以及馆舍的大小制定接收赠书的入藏标准,以及复本数量、不入藏图书的标准;③明确赠书的权属,既要明确图书馆对赠书的拥有权益,也要注明捐赠者对赠书拥有的权益;④对于赠书中不符合接收范围或超出馆藏数量不能入藏的图书,明确其处理方式;⑤大宗捐赠或特殊团体捐赠要签订捐赠协议。
提供多元化奖励机制
捐赠办法中要明确对捐赠者的奖励机制,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不错,为激发社会大众的捐赠热情都会为捐赠者发放证书,而且会根据赠书的具体去向发放回执、感谢函或捐赠证书。调研发现,使用电子证书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提出的新想法,电子证书既可以减少纸张的浪费,也可以避免证书在邮寄过程中丢失。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普及,电子证书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举办捐赠仪式,大多数图书馆都会为捐赠数量较大、赠书价值较高的个人或团体举行捐赠仪式。对于捐赠图书数量较少但是已入馆藏的长期向图书馆捐赠的个人或团体,图书馆也应定期为其举办捐赠仪式,以鼓励其为图书馆馆藏建设作出的贡献[2]。
捐赠图书的专业化管理
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完整的图书捐赠管理系统,调研的4家图书馆中只有清华大学能够实现捐赠者与捐赠图书去向相关信息的实时发布。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图书捐赠工作也会更加智慧化,实现从捐赠联系、接收登记,到捐赠图书去向的电子化管理,并在图书馆网站实时发布捐赠者、捐赠内容(书名、册数、作者、出版等)、捐赠时间以及分流去向等信息。开展捐赠图书的电子化管理能够全方位地监测整个工作流程,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捐赠者也可以及时了解赠书的去向。
专职专岗,培养专业化人才
通过对4家图书馆的调研,发现除首都图书馆专门成立了接收赠书的科组,其他图书馆的捐赠工作都隶属于采编部门,由专人负责;由于区县图书馆人员配备较少,图书捐赠工作不能设置专职专岗。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图书馆可根据本馆每年接收赠书的数量成立独立的图书捐赠部门,这样不仅能够细化图书捐赠工作的分工,避免大量赠书积压,还能够实现多余赠书再利用,推动地方的基层文化建设。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图书捐赠工作要求图书馆馆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图书品质、内容等信息要有准确的把控,对读者咨询有专业的答复。要加强对图书馆赠书管理员的培训,调查发现,很多图书馆赠书管理员对一些赠书尤其是非正式出版物是否入馆藏判断困难,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岗位指导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捐赠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开展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在丰富馆藏以及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此次的调研既发现了图书捐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开拓了今后图书捐赠工作开展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文娜.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开展与优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03):80-81.
[2]陆欣祺.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调查与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20.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0303/2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