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遗址类博物馆历史研学项目再思考

2023年01月13日 00:00

博物馆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好去处,备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目前其市场十分火爆。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博物馆研学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游而不学”的问题较为突出,学生研学归来收获也不多。鉴于此,不能把研学简单地等同于旅游,要认识到研学的核心在于“学”,目的是习得知识,增长见闻。现对此展开讨论。

 针对目前博物馆研学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在开发研学活动时更应因地制宜,注重对研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既要充分展现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底蕴,也要契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理解能力。笔者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例,对研学项目展开分析和思考。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着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红色遗址地的优势。本项目的开展目的在于着力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历史文化品牌,挖掘地方博物馆的思政教育内涵,发挥地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探索适合当下的博物馆研学之路。

项目策划主旨

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发展地,是千年历史的岭南古邑。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藏品、展品以及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承地域文化、辅助思政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遗址类博物馆历史研学项目通过对博物馆内遗留的文物、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符合学生发展特色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感受文物背后的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遗址类博物馆历史研学项目也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体验,能够将遗址类博物馆内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相融合,逐渐突破静态展览展示,提升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质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继而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影响力、传播力、创新力,打造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显然,帮助学生留住民族文化记忆,建构东莞文化集体记忆,向社会进行文化渗透,并在展览和教育项目中对东莞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推动博物馆“走出去”,实现东莞历史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共生、共振和鸣,做好博物馆文化产业融合篇章,是此类研学项目的核心。

线路策划分析

此次研学线路规划将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主导,选取东莞市具有典型文化历史脉络的博物馆、遗址地等单位,试图组成一条凸显东莞文化历史品牌的研学线路。

活动线路: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群——海战博物馆——白沙村的逆水流龟村堡——虎门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却金亭碑——东莞可园——袁崇焕纪念园——金鳌洲塔管理所(属东莞市博物馆)——东江纵队纪念馆——东莞展览馆——东莞市规划展览馆。

在对应的博物馆文保单位提取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资源,除了实地参观介绍之外,组织1—2项最有代表意义的体验活动。鉴于各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选取路线时要精准把握,构建几条不同主题的项目,也可以交叉进行研学活动。(后附以上9家单位的简单介绍)

(一)四条侧重点不同的研学路线

人杰地灵——岭南文脉传承地

白沙村的逆水流龟村堡——却金亭碑——东莞可园——金鳌洲塔管理所(属东莞市博物馆)。

粤海门户——近代历史开篇地

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群——海战博物馆。

义勇忠诚——保家卫国根据地

蒋光鼐故居——袁崇焕纪念园——东江纵队纪念馆。

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先行地

虎门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东莞展览馆——东莞市规划展览馆。

(二)活动区域博物馆介绍

鸦片战争博物馆:170多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虎门军民销烟御敌。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开篇地,由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组成,每年都有5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

白沙村的逆水流龟村堡是虎门现存保留最完整的特色古村落。该古村落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村庄依溪而建,呈正方形,坐东北,向西南,因状似巨龟逆溪潜行而得名。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因广植荔枝而得名。2002年,蒋光鼐故居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主馆内展出“中国对外加工第一家——太平手袋厂纪实展”,再现了当年太平手袋厂加工生产、日常管理等细节,体现了太平手袋厂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太平手袋厂于1978年7月创建于东莞市太平镇(现为虎门镇),是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也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

却金亭碑是东莞古代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见证。却金亭碑立于明朝嘉靖年间,碑文记载了番禺县尹李恺被派往东莞检查外贸,兴利除弊,感动了外商,为表谢意,暹罗(泰国)商人酬金奉送于他,但他拒不接受,于是商人便请批,在当时东莞最热闹、人流最集中的演武场之南建坊、立匾。却金亭碑见证了东莞明代海外贸易的兴盛,于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都各具风格。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其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崇焕纪念园在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袁崇焕故居遗址于1984年6月6日公布为石碣镇文物保护单位。

金鳌洲塔管理所(属东莞市博物馆):金鳌洲塔是研究明清岭南城镇规划理论的重要实例。金鳌洲塔建在东莞市万江区金鳌洲村,该塔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是当时东莞的标志性建筑。如今,金鳌古塔依然耸立在东江之畔,见证东莞历史变迁,是东莞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作。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是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其记录了东江纵队的革命史,是广东人民抵抗侵略的见证。

东莞展览馆位于东莞市中心广场鸿福路97号,是一座以展示东莞名城风采为目标,生动形象地再现东莞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发展图景,浓缩东莞过去、现在、未来的精华,集宣传、教育、咨询、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展览场馆。

东莞市规划展览馆位于东莞市旗峰路西北侧,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是一个水下规划馆建筑,展馆围绕“规划让城市更美好”的主题,从规划的视角打造了一个东莞规划公益性展览空间。

(三)活动形式

本研学活动的定位为挖掘东莞文化历史脉络,通过行走、深入、体验、模拟不同形式,感受东莞的传统文化和发展过程。活动形式一:体验部分线路的徒步行走路段,沿途体验东莞各地的风土人情,锻炼体魄,培养意志力。活动形式二:设置研学手册,在不同线路、不同地点设计有独立特色的参观体验卡,设计手绘版地图,增加开放性问题。活动形式三:在启动线路时,设置有仪式感的启动仪式,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如将在林则徐销烟池旧址齐颂林则徐诗词作为启动宣誓。活动形式四:手绘研学线路图纸。根据研学线路,手绘带有路线特色的手绘地形图,在图中可以用图形将某一地理特点、民俗特色表示出来。活动形式五:做与研学相匹配的网页和小程序,将拍摄的视频记录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同时征集线上的讨论。活动形式六:研学衍生品——研学活动系列微纪录片。在每一条线路上,选取经典活动进行记录拍摄,在记录的同时设置问题,拍摄学员参与的花絮、研学主创团队的花絮等。活动形式七:研学衍生品——研学参与人员的心得、体会,绘画、书法等体验类作品,可以将其收集整理起来,作为研学项目展览的素材。

(四)活动针对人群

定位人群为8—12周岁的亲子家庭群体和12—16周岁的青少年群体。

(五)活动时间

项目落地后筹备时间为两个月,可以利用学生的寒暑假时间,也可以利用周末或小型节假日,分期开展。

研学项目的优势及内涵

响应国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政策,积极研发新型公益历史文化研学活动,为民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旅服务,助力东莞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升东莞城市形象。本次研学项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提升。

(一)考虑新形势下的文旅融合模式

随着文旅文创理念深入人心,博物馆成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一个催化剂。新形势下,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协助东莞释放文旅消费活力,也是本次研学项目侧重的方向。本次研学活动立足于公益,讲述东莞历史故事,追寻东莞文化脉络,重温过去,展望未来。在研学的过程中,拍摄时长为4—8分钟的系列文创微纪录片,每集挑选一个场馆,内容包括文物故事、历史影像资料、活动同期声等,以实体文物为依托,以分布于各个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讲述对象,充分发挥新媒体思维,系统、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拍摄的系列文创微纪录片既要体现博物馆在藏品方面的文物价值和独特地位,也要充分挖掘东莞特色,形成全方位现代文旅体验,突出对东莞人的现实影响和思想引领。

(二)网络化输送至校园,打开馆校合作空间

根据馆内展项的知识点,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入优质课程资源、博物馆内外资源,结合科技和创意,将研学活动系列微纪录片送入校园,在中小学校开展宣传见面会,打造博物馆文化体验线下场景,与学生建立连接,让更多学生对东莞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产生兴趣。建立成熟的开发团队,由团队主创人员结合纪录片,借助展览、数字化形式,在现场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和交流,回答学生的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进一步提升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民间美誉度,顺应文创贴近生活的趋势,为下次类似研学活动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提升城市形象,彰显东莞“博物馆之城”的魅力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反思过去、记录当下、畅想未来的重要场所。在数量众多的博物馆中,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显著浓缩、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无论是行业地位还是历史意义都非同凡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鸦片战争博物馆应当在博物馆风起云涌的改革发展中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在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项目可以以东莞的“金牌名片”为主线演绎城市特色,通过创意设计和跨界创新,展示具有东莞城市特色的人文风情、集体记忆,还可以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文化,重新定义城市精神、形象、特质,让城市的特色“名片”更加清晰,搭建东莞城市文化传播新渠道,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

(四)打造博物馆IP和“网红”历史名片

IP即“知识产权”,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近些年,不少博物馆依托自身特色文化优势资源,频频跨界出圈,借助文化IP进行衍生创作,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使得文物成为流量密码,实现了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差异化新路。通过博物馆IP带动文化推广,可以获得更多受众,提高自身文化品牌价值。通过提升东莞“博物馆之城”城市形象,创新打造IP,进行持续的特色运营,以新颖潮流的“两微一抖+美团+OTA(在线旅游)”的表达方式、线上线下的媒介资源整合,向外界诠释更多鸦片战争博物馆的“网红内核”,从资源、流量等多个方面升级,打造鸦博盛典。鸦片战争博物馆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典型缩影。此次研学活动,通过游、听、识、研、学等博物馆特色研学项目,深度挖掘博物馆IP,在保留历史味道的同时,还将线上活动与落地活动相结合,以城市历史文化为故事线,展示了城市名片,激发了城市活力;充分挖掘东莞特色,将传统媒体资源、新媒体资源和文博资源深度结合,传承独属东莞的城市魅力,推进了集看、听、学、玩于一体的“无边界博物馆”建设,打造了一场“让历史抖起来”的嘉年华活动。

综上所述,东莞是一座红色之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广东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要充分利用省内人文资源,新建30个以上博物馆,并结合地域文化优势,引导省内各个城市有特色地发展博物馆,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数字技术等方面在博物馆领域改革创新,早日建成博物馆强省。本次博物馆历史研学项目的目的在于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历史文化品牌,通过对博物馆馆内遗留的文物、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符合学生发展特色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同时,提升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质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写好博物馆文化产业融合文章。本项目的优势在于,考虑了新形势下的文旅融合模式,打开了馆校合作空间,彰显了东莞“博物馆之城”魅力,打造了“网红博物馆”历史名片。

以上是博物馆历史研学项目的一个具体案例,也是对当下研学文旅热潮的再思考。当前,构建良性的博物馆文旅合作模式已刻不容缓,需要优秀的博物馆项目策划者、研究者不断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金晶.文旅结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项目的设计开发[J].兰台内外,2019(34):78-80.

[2]苏予.初探如何将红色旅游与研学融为一体——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学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07-208.

[3]齐琳.基于青少年研学旅行的地方博物馆社教新载体研究——以大庆市博物馆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9(02):156-158.

[4]陈雨蕉.首都博物馆“读城”系列研学项目的策划与解读[J].中国博物馆,2021(01):70-74.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3/0113/28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