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新形势下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研究

2022年12月20日 00:00

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在向公众展陈文物之余,也发挥着社会教育职能。现对目前我国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而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尤其是各种“网红”博物馆不断“出圈”,吸引大批民众前往打卡。据统计,2021年10月1日当天,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达1.24万。其他各地博物馆更是不断推陈出新,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民众前来参观。各地博物馆应积极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利用藏品、展览等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科学知识及意识形态教育等功能,进一步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丰富社会教育形式及内容

当前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种,可见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博物馆拥有形式多样的馆藏展品,并通过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及馆藏展品展出展览模式等,吸引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走进博物馆,了解馆藏展品,积极主动接受文化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让广大民众通过博物馆获取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地丰富我国社会教育资源,这是对目前社会教育形式及内容的有益补充[1]。

有助于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博物馆类型众多,涵盖范围广,走进博物馆的民众能切实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变迁。如武威市博物馆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彩陶”“汉简”“汉唐木雕”“西夏木版画”等实物的展出及相关知识的讲解,不仅有助于广大民众对历史时间脉络和宏观历史事件的了解,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也有助于其通过参观博物馆加深对当地社会历史人文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博物馆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特别是能够促使青少年群体走进博物馆,将历史课程、思想品德课程与博物馆参观相结合,可以使其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承担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

新媒体对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影响

新形势下,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对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为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提供新渠道

以往广大民众只有到博物馆亲自参观或者通过相关的文字影音资料,才能对博物馆进行了解。这导致部分民众因为受到时空限制而无法直观地了解博物馆,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在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只要有网络,民众就能随时随地对各类博物馆进行线上浏览。此外,民众可以通过《国家宝藏》等同类型节目对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为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拓宽了渠道[2]。

新媒体使民众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各种“网红”博物馆不断“出圈”,吸引广大民众前往打卡的形势下,民众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差异化服务,满足大多数民众的需求,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各大博物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博物馆在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方面存在的不足

各地博物馆虽然提高了对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视程度,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解词较为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博物馆讲解工作相关联,高质量的讲解有助于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馆藏展品蕴含的历史故事。但是,目前部分博物馆,特别是基层博物馆,由于馆内讲解人员业务素养不高,讲解内容只是对馆藏物品等进行了表面说明,无法真正展现博物馆馆藏物品的内在价值,无法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导致博物馆无法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3]。

第二,没有立足于受众的需求,教育性不强。博物馆要不断吸引广大民众走进博物馆,或者借助各种手段让民众了解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虽然不断地在学术研究、展品陈列展出等方面推陈出新,但是仍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特别是无法激发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这主要是由于博物馆管理者没有真正发掘到民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点,没有与当前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所以导致部分民众没有兴趣走进博物馆,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第三,差异化服务影响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展陈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对社会教育内容管理缺少创新,流于表面。绝大多数博物馆均以日常展览或部分专题陈列展览,抑或少量的学术讲座为主。此外,部分博物馆服务方式较为单一,没有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绝大多数博物馆仅能让游客在线上对部分展品进行浏览,如此单一的服务方式无法调动民众参与博物馆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第四,博物馆与各级学校联系不足。博物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各地博物馆与大中小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导致中小学生无法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资源进行系统的学习。此外,由于相关机制存在问题,部分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馆校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学校与博物馆均对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在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这也是博物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五,博物馆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各地博物馆均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来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突出表现在部分博物馆线上、线下结合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如为了突出创新过于注重线上教育,但是线上教育却流于形式。此外,由于部分人员业务素养不高,博物馆线上教育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不显著。

第六,博物馆讲解员队伍流动性大,队伍素养有待提升。讲解是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部分地区博物馆缺少高质量的讲解人员。部分博物馆编制在不断缩减,只能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来招聘人才,因此讲解员队伍流动性较大。此外,由于博物馆讲解员职业生涯规划受限,缺乏岗位吸引力,导致很多高水平人才不愿意承担这一重任[4]。

促进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对策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对我国社会教育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

要想切实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首先需要从“人”下手,不断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力度,有效提升讲解员的个人素养。提升现有讲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业务素养,可以通过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绩效工资制度,根据考核评分进行有效的奖惩,激发现有讲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技能评比大赛等技能比赛活动,提升讲解员的业务素养。

其次,各博物馆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在各地缩减编制的背景下,采用讲解员外聘制度,将优秀的人才纳入到现有队伍中,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实际表现等在薪酬上予以一定的奖励,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还可以实行策展人制度,打破部门现有壁垒,将表现优秀的讲解员纳入策展行列,使其参与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讲解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解决讲解员职业生涯规划受限的问题,为其职业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

最后,还可以建立专家智库,吸纳社会志愿者力量。博物馆可以通过聘请地区高校文史类专家、社科院学者等专业人士组建一个专家智库,通过定期进行专业讲座等内容提升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将一些爱好者、退休教授等人才纳入社会教育工作人员中,既能解决现有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能有效提高博物馆服务的专业性。

提高社会教育人员业务素养

各地博物馆应积极提高社会教育人员业务素养,在理论知识、新媒体技术以及活动策划上不断加强相关人员能力建设。首先,积极组织交流培训。在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各类业务交流培训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促进相关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不断提高讲解员自身的业务素养。讲解员可以通过自我学习、集体培训等有效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了解和学习关于博物馆展品的讲解内容、部分展品有关的历史知识等,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最后,广大讲解员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在讲解风格、讲解内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有效地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5]。

切实增强社会教育相关活动趣味性

目前,部分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之所以受到制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开展的相关活动缺乏吸引力,无法吸引民众参与其中。因此,在优化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中,应切实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首先,应该不断增强各博物馆之间的有效联动,增强馆际交流。如由武威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呼伦贝尔博物院五馆联合举办的“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以及由马鞍山市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契约中国——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不仅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更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节庆活动、历史事件等推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在端午节推出制作药草香囊、编织五彩绳等系列活动,让民众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增强与各级学校合作

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各博物馆应积极与学校进行合作,以此促进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首先,积极建立完善的馆校协作机制,增强博物馆与属地大中小学的合作,从制度上保驾护航。其次,积极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各种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机会,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如武威市博物馆打造的“我是小小讲解员”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对展品进行讲解,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授予“特聘讲解员”的称号,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博物馆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各学校也应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走进博物馆,开展如画展、历史小课堂、文物演讲等相关活动,增强馆校之间的互动。

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社会教育职能发挥

新媒体时代,各博物馆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手段,促进社会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博物馆展览相结合,推出“VR探秘”系列活动,不仅能让参观者了解展览内容,还能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进行宣传。此外,还应积极利用数字复原技术等手段让博物馆陈列展品“动起来”,让参观者感受博物馆展品的趣味性、科技性,助力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6]。

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还需要各博物馆积极进行有效的社会宣传,让广大民众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博物馆除了自身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宣传平台外,还应与属地媒体积极进行合作,举行各类展览、公益宣讲、学术讲座等活动进行有效宣传,让民众进一步了解博物馆举办的相关活动,并积极参与活动,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孙梦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思考——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5G与VR技术的运用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02):91-93.

[2]毛悦.策划一场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路径探析——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实践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3):145-148.

[3]单国凤.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当前困境与创新发展——以钱塘江博物馆筹建阶段办馆实践为例[J].文化产业,2022(16):94-96.

[4]褚娟.浅析新时期地方博物馆教育职能和研究职能的有效发挥——以无锡博物院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3):129-131.

[5]王晓航.以观众需求的角度分析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提升——以驻马店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2):163-165.

[6]陈丽萍,李阿能.浅议基层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途径——以乾陵博物馆为例[J].乾陵文化研究,2020(01):417-422.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2/1220/27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