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博物馆是各种历史文物、资料收藏的场所,其本身的艺术气息浓郁。如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多,有很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并了解历史发展情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要求提高以及来馆参观人员较多的现实因素,博物馆应运用数字化技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突出技术应用价值。
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在精神文化层面有了更多的需求。文物保护是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载体的维护与管理。文物能让人们更真实地近距离了解历史。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对博物馆文化宣传有积极作用,对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应用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拓宽文物展览空间
不少人日常闲暇时间有限,并且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不能频繁地到博物馆参观,欣赏各类文物,感受各类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一些建筑文物,其无法在有限的博物馆空间中展览,不利于人们观赏。博物馆要合理利用资源,拓宽展品展示的空间。如今,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采用数字化展览的形式,扫描并整理各类文物,将其上传至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为广大文物爱好者提供线上浏览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还能加强游客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人们可以更自由、细致、全面地观赏不能随意触碰的文物,感受文物的魅力。
做好各类文物的数字化存储
文物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是弥足珍贵的。如今,我国注重开发以及应用各类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物在保存和珍藏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损坏。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扫描技术,能够达到文物永久存储的目标,并且在日后的检索以及调用环节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高效便捷。
实现馆际间的文物资源共享
为更好地达成文物共享的目标,博物馆要注重馆际之间的合作。以往博物馆要想借用其他博物馆的文物,还需要上级审批,且手续较为复杂,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文物本身较为珍贵,为更好地保护文物安全,博物馆通常不允许外借文物。与之相比,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快速搜集与文物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上传至相应的数据库中,这部分资料包含文物的照片、视频、文本等内容,更便于馆际间的文物共享。
从博物馆发展的层面来看,建设智能化的博物馆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提升大众的观展体验。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博物馆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注重各个阶段的运营管理,进而促进自身发展;建设智能化博物馆,为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际情况
缺乏专业人才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文物保护、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同时工作人员要了解文物特点,具备自主判断能力,这样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工作人员发现文物损坏时,要积极采取管控措施,保护文物。但是,不少博物馆都存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有不少非本专业的编制人员,或者是临时被派到博物馆工作的人员。
管理制度不完善
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工作内容并不局限于文物搜集、存储、展览等相关工作,还有注重文物保养、修复以及存放管理等工作。现如今,博物馆在文物管理阶段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管理员不能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一些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消极倦怠、投机取巧等问题,不利于博物馆文物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不少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以及开发管理期间,缺乏科学规划管理,进而影响文物保护的科学性、整体性、连续性,这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此外,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的了解较为片面,在搬运文物时,可能会造成文物损坏,且文物损坏问题出现后,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处理。
开展数字化文物保护要注意的问题
要立足于实践开展相关工作
在数字化文物保护阶段,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这项工作与传统博物馆发展、运营模式的差异性。在文物保护阶段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会对博物馆工作产生极大影响。由于不同博物馆的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工作具有差异性,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要考虑现实问题,根据不同地区博物馆的特色,以及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情况,建立相应规模的文物数据信息库。在文物展览、保护阶段,工作人员要对文物目录做好清晰的划分。
图1 (作者拍摄)
构建文物展览网络平台
在数字化管理阶段,博物馆要针对文物的文化属性展现自身的特质,为参观人员带来更丰富的观赏体验。在构建文物互联网展览平台时,要注意展览平台的设计,保持整体的美观,这样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去欣赏与感受,也有助于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
在创建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形式,展示博物馆文物文化特色,这样观赏者能够全方位地观看文物,感受文物的内在关联性。在创建平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广泛采取民众意见,与民众进行沟通,结合实践要求,做好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历史文物的文化信息宣传管理工作,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进而达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
图2(作者拍摄)
确定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要点
数字化技术用于文物保护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且面临的现实问题较多。所以文物管理人员要明确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好有秩序、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从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实际情况来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有两种形式,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其一,做好博物馆文物数据采集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了解文物特点之后,做好数据编排、填充、搜集管理等工作。信息采集主要包含文字信息采集、实体图像采集等工作。文字信息采集阶段,对于不同文物要使用不同的扫描设备。实体图像采集阶段,通常会使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仪,以及3D自动成像系统,完成文物外观相关数据的采集。文物数量少且十分珍贵,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在数据信息采集阶段,要将文物安全作为核心工作。
其二,处理各类文物数据信息。在采集完数据信息之后,要做好细化处理,要将优化之后的数据信息上传到管理系统中。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各大博物馆文物资源共享的目标,而且也有助于文物传承、传播,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保护的目标。
构建历史文物数据库
文物数据信息整理,是博物馆历史文物数字化建设阶段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在文物数据整理阶段,工作人员要更加细致、熟练、谨慎,在了解文物历史背景、应用价值的前提下,结合博物馆的实际需求,构建一定规模的历史文物数据库。要想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就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库管理人员要采用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实现文物数据的妥善存储。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措施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阶段,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是做好数字化、系统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能够弥补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降低馆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能够促进文物信息的共享以及互动,为后期文物的保护以及修复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博物馆要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
各地的博物馆要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注重管理系统的服务升级。做好相关文物、图片、视频等的信息存储,并做好备份管理,确保文物资料能够长时间地保存。在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中,要注重为大众在网络平台上查询信息提供便利,快速更新馆内资源,优化馆员服务管理模式。
在博物馆数据库建设阶段,要应用内部统一管理的模式。因为文物数据库中包含关于文物特征的文字描述,还有图像资料、保养方案、存放方式等更细致的信息。按照博物馆工作要求,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存储,这样能够更好地为文物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此外,还要做好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权责划分,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博物馆应用数字化技术会对其原有的文物管理模式产生影响。所以领导层不仅要考量馆内文物情况,还要结合博物馆经济水平、科技条件、服务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做好馆内藏品的特色服务管理,确定博物馆发展规划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文物数据库,做好文物展览、管理以及保护等相应的工作。经过文物管理制度的调整以及优化,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人们观赏体验
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及时展出文物,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观赏服务、观赏体验。还能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博物馆在举办科技展览期间,要做好文物特性分析,可以应用真空、密封等技术,完成对文物展览环境、平台的管理;应用科学技术,做好对文物展览的采光、温度等的管控,尽可能地减少其给文物带来的影响;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制造虚拟图像,营造出富有特色的观展氛围,使受众获得良好的观赏体验,促使其逐步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图3(作者拍摄)
文物修复阶段应用数字化技术
文物修复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一些文物在保管阶段,由于技术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出现文物损坏的问题;还有一些文物在收集时就出现了损坏问题。所以相应的专家以及工作人员要做好文物的还原、修复等工作,以便于后续历史信息研究等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发现遗址之后,会出土很多陶瓷残片。陶瓷残片的搜集整理、清洗复原阶段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陶瓷修复方法效率较低。应用数字化技术,做好陶瓷残片的编码,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完成陶瓷残片的编码处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完成图像信息的录入;而后用专业化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残片的拼接处理,确定计算机模拟方案之后,采用合理的修复方式,完成文物的修复以及还原。这种数字化的工作模式能够提高文物修复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还能在零散文物残片修复阶段发挥作用。所以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前期要做好文物残片的甄别以及筛选工作,然后应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修复方式结合的文物修复模式修复文物。这种工作模式要使用一系列的专业设备,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所以其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注重文物全流程的保护
在文物运输、存储、展览、养护、信息整理等各项工作中,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会损坏文物。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文物的全流程管理,进而达到保护文物的目标。在文物展览以及运输管理期间,可以应用环境模拟以及数据测算等技术,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盘查并处理。
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模式,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这种全流程的保护形式,能够在文物展览、运输管理期间更好地保护文物。博物馆可以使用监控设备、定位技术,做好文物展览、运输的全过程监控管理,完善报警系统,做好对靠近文物的相关人员及其随身物品的检测,及时反馈危险信息。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借助现代技术,公共服务能够更好地开展。为更好地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建设等工作。在文物保护以及管理层面,要考虑现实因素的影响,建设功能更加完善、更为安全的数字化保护系统。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为博物馆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祖亮.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思考——以烟台福建会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2):148-150.
[2]高昕妍.专题片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应用——以《文物操作规范》系列专题片为例[C]//北京数字科普协会.201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48-56.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2/1124/27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