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民俗非遗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日常饮食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中国有一些传统民间美食逐渐
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有一些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接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美食——卷卷。它不仅口味独特,命名也是趣味横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吃一口更是满口余香,回味悠长。很多人都不知道卷卷是什么东西,但如果是山西太谷人的话,一说绝对知道。卷卷,其实就是蛋皮卷肉馅,是太谷的地方美食,也是一种文化。
作为太谷人记忆中的美食,卷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烹制。相传大禹率领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向禹门渡的劈山开河工地出发,一路上长途跋涉,大军水土不服又加之吃不好,士气非常低迷。一个厨子想起了禹王妻子常给禹王做的柔软可口的摊馍馍。于是,厨师们便和面、舀水,一个多时辰,味美酥香的摊馍馍就做好了。早已饿得饥肠辘辘的一伙人不等厨子将摊馍馍端上桌,就三下五除二吞进了肚子里。此时,大禹咂咂嘴说:“美味是没的说,美中不足就是缺菜。”聪明的厨师经过大禹这番提醒,灵机一动,把过年在家带来的许多现的成熟菜一烩,把摊馍馍当皮一卷,再浇上热油,清香美味的卷卷由此而生。这就是最早的卷卷,从此吃卷卷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卷卷对于一般人家来说也不是每天能吃到的美食,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能吃得到。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随便在太谷不管大饭店还是小饭馆或者街边的熟食店都可以买到,太谷街头到处都有售卖卷卷的小摊及大小店铺,想什么时候吃出去买就可以了。在太谷,吃太谷卷卷绝对会配上一小碟老陈醋,用筷子夹起卷卷在小醋碟里蘸一下再送到嘴里,真的是唇齿留香,绝对的人间美味。
当然,对于很多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想吃周围又没有卖,只能靠着惦念,所以他们认为最好吃的,还是自己吃家里做的卷卷,因为有一种家的味道,后来每次回家再离家,家人准备的行李箱里总少不了它们。
太谷卷卷分为肉卷卷和素卷卷,最受人喜爱的还是肉卷卷。到现在,卷卷还是红白喜事、过年过节家
家户户必备的年菜。好的卷卷,选材、配方、制作流程都尤为重要,为了寻找真正的传统卷卷做法,我们特意来到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拜访了四代卷卷制作人:乔臭宝、曹增娃、杨徳利、杨万志。为我们奉上了太谷卷卷的制作技巧,还原卷卷的原汁原味,为我们溯源传统。
太谷阳邑村卷卷制作传人目前还是以68岁的老汉杨德利为主,为给我们多蒸点卷卷,杨德利师傅三下五除二临时搭了个灶台。卷卷是属面食之品,凭借着它的悠久历史和美味必然是数一数二、无可代替之物。山西方言叫卷卷,也就是蛋皮卷肉馅的做法,可做凉菜也可做热菜。所以在肉的挑选上也是格外重要的,要瘦肉多肥肉少。乔臭宝、曹增娃师徒二人精心挑选做卷卷的猪肉,将选好的猪肉先放冰箱冷冻,过会儿好切丝。
大葱和姜是制作卷卷最主要的调料,葱和姜都要剁成碎末以便入味。葱的量是肉量的一半,土豆是做卷卷的主要材料,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将土豆上锅蒸熟了去皮捣成泥状,这样省工省力,可以保持土豆不变色,但做出来的卷卷口感欠佳。第二种做法就是将土豆去皮洗净后擦成丝,这种做法做出的卷卷口感好,但是这样做出来土豆的颜色变黑,色泽不好。而杨师傅用的却是第二种做法。我问他生土豆做出来不会发黑吗?杨师傅开玩笑地说:这是我的独门绝技,不会黑的。从杨老的制作步骤来看,拌肉馅是做卷卷的关键工序之一,卷卷口感的好坏就在于拌馅是否用料得当,投放的先后次序是否正确,这是影响卷卷口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接下来将做好的土豆边倒边搅,直到把加入土豆的肉馅和着葱、姜、盐、十三香、淀粉、香油、鸡精、料酒、花椒水放入大盆中搅拌均匀成泥状。
最后,将鸡蛋打碎搅拌均匀摊好蛋皮。铺好蛋皮把馅放在蛋皮的中间,尽量多放馅,上下左右用蛋皮包起来,蛋皮直接就粘在馅料上了,最后摆放到笼屉里准备上锅蒸。
杨师傅蒸卷卷还是觉得传统的烧锅好用,火候大小好掌握,边烧火边抽根烟也是一种享受,大火足足蒸了一个多小时,热气腾腾的卷卷终于出锅了。一掀开锅盖,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鼻而来。
卷卷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热吃,出锅后或二次蒸热切成一寸左右的方块装盘直接上桌食用,第二种凉吃,蒸好的卷卷,取下蒸笼凉一凉再取出,以防太烫扯破蛋皮,(热吃便可以直接切块食用)然后放在案板上面再用另一块案板加上重物压在上面,大约压1个多小时,压重物要看卷卷的承受能力,压得太重会挤破蛋皮,压好后在卷卷的表面抹上香油,以防蛋皮干硬。成品晾凉后就可以冷藏储存了。
我们很欣慰他们四人一直在守护传统文化,看似简单的卷卷做法,背后都是精细的选材、娴熟的手法,秉承着老祖宗不投机、不取巧的信念,每一口卷卷都凝聚着老传统的用心和味道。他们的坚持,抵住了岁月的冲击,让卷卷“代代香传”,我们希望这个传统的菜肴,在未来能够焕发新生!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2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