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网 展览展馆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年08月29日 00:00

作为高校图书馆从规划设计到开放运行整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期间调研几十家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取之处。基于工作经验和调研数据,指出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设施设备建设、空间建设、搬迁工作等方面阐述新馆建设需要注意的方面。

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相继施行。

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由此可见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大量高校扩招、合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舍相应扩建。

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的新建、改扩建是近些年业界的热门话题。同时,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影响,图书馆面临转型升级。高校图书馆在旧馆改造、新馆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建筑体本身,还要以前瞻性视野谋划建筑与服务的有机结合,使服务更加人性化、精准化、智慧化。

2011年以来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况

2011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的均值见图1[2]。在馆舍面积变动上,2011—2014年呈稍轻微陡峭曲线增长趋势,2015年后呈波动趋势,表明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已经从跃进增长时期进入平稳增长时期。

2011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建新馆数量见图2。每年在建新馆数量呈波动状态,总体有所增加,2015年达到峰值269个后有所下降,2019年再次突破200个,表明建设新馆的热度仍在持续。

2011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面积的均值见图3。2011年以来在建馆舍面积呈波动状态,总体趋向稳定,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面积范围在2.2万至2.5万平方米之间。

图片19.png

图1 2011—2020年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均值

(单位:万平方米)(作者自制)

(注:图1—图3数据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网站的统计数据栏目:2011—202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网址:http://www.scal.edu.cn/tjpg/tjbg。)

图片20.png

图2 2011—2020年高校图书馆在建新馆数量

(单位:个)(作者自制)

图片21.png

图3 2011—2020年高校图书馆在建馆舍面积均值

(单位:万平方米)(作者自制)

新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设计、空间规划、施工装修细节、设备设施采购等工序较普通建筑更为复杂,对建筑和功能的结合性要求更高,加之高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平均在2.2万平方米以上,为新馆建设增加了难度。

作为学校新图书馆从规划设计到开放运行整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笔者八年来通过实地调研、网络调研、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到几十家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取之处。

因此,本文在调研、总结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参与新馆建设完整环节的经验,提出新馆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以期为新图书馆建设,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目标和定位不明确

图书馆是高校扩建新校区项目中校园建设的重点对象,部分高校新馆建设存在一味追求面积大、外观美的现象,忽略了内涵建设,建筑规模和外观设计成了衡量图书馆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建设新馆是为了向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非追求视觉效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建筑面积和设计风格不重要,而是相对于其服务功能,不应过分强调。建设新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目标和定位等问题都应在规划阶段加以明确。

和基建部门的配合协作不够

图书馆建筑体由学校基建部门负责,基建部门代表学校组织协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图书馆等多方意见。基建部门熟悉工程建设,但不了解图书馆具体服务内容。

与之相反,图书馆作为使用方,不了解基建相关工作,但清楚如何利用空间布局、设备设施等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由于图书馆和基建部门看待建筑的视角不同,以及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其在设计要求、施工要求、验收标准等环节难以达成一致。

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特性未得到重视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当前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功能需求为基础,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节能降耗,使图书馆建筑具有发展的过渡性和兼容性,建设一个目前适用,同时便于以后改造、拓展,将来适用于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建筑。

以结构化综合布线为例,现代图书馆建筑应考虑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新馆在将来具备先进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与完整的高标准布线系统密切相关[3]。

强弱电系统、语音系统、监测系统以及消防报警系统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各自独立布线,那么无论是前期施工还是后期维修改造,成本都相对较高。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的,能够支持任何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灵活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信息传输系统。

结构化布线与传统布线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与当前所连接设备的位置无关。结构化布线系统扩展性能好,能够为今后技术拓展打下必要的线路基础。

重视“硬设施”,忽略“软服务”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文献资源量的增多,硬件与系统平台的不断升级,使得“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然而,读者除了关注文献资源等基础服务外,越来越重视使用体验,对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除了要为读者提供“硬件设施”外,还应提升内涵建设等“软服务”水平。一是空间装修避免华而不实,注重文化渗透;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从内容和效能着手重视服务细节,创新服务手段。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新馆建设并非朝夕之功,需做好持久建设的准备。鉴于新馆建设的投入和复杂程度,图书馆有必要结合未来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规划和馆员学科背景设置工作小组,其间,可以适当考虑让部分学院师生参与协助共建。

明确目标定位、建设理念和建设原则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其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图书馆的建设要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馆建设应遵循“读者为本”“智能化”“开放式”的建设理念,同时兼具“绿色节能”“文化特质”等特点[4]。

在建设目标方面,除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之外,还应成为学校的“学习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和“文化传承基地”。

就建筑本身而言,其外形可以参照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在建筑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与学校整体设计保持协调一致。

新馆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可靠性与安全性。坚持以安全、稳定和可靠为首要原则[5]。

(2)标准化与交互性。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满足与其他系统的兼容交互需要。

(3)实用性与经济性。以功能需求为前提,力求实现最佳性能价格比,保证系统功能的经济实用性。

(4)可扩充性和易升级性。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功能需求的改变,便于扩充和升级。

重视《新馆建设任务书》的编制工作

如何将合理的思路和理念真正贯彻到新馆建设过程中是比较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新馆的实用性和整体建设水平。《新馆建设任务书》是建筑设计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图书馆和设计单位沟通的书面文件,是全面反映新馆建设需求的主要途径,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详细功能需求、空间布局等。《新馆建设任务书》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图书馆明确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过程。

除了明确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外,编制《新馆建设任务书》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进行系统的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系统收集图书馆建设规范要求及相关标准,整理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文献以及国内外最新动态。对现代化图书馆的职能要求和发展趋势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和预见,从而初步得出新馆建设的需求大纲,明确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实地考察,筛选有针对性的图书馆作为考察对象,了解他馆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和问题。

第二,积极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新馆建设任务书》应当是图书馆和学校共同编制的,学校更多地从经费投入、馆址选择、馆舍面积等宏观角度考虑,而图书馆作为使用方,更加注重功能实现和设计细节。

第三,对于设计方提供的建设方案,图书馆应从使用方视角结合功能需求反复研究讨论,并组织业内专家论证。

家具、电子设备等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

电子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一所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必备硬件条件。结合图书馆服务内容和管理模式,电子设备应兼顾硬件支撑和系统平台建设,其整体规划应从服务保障、管理保障和办公保障三个方面分类考虑。设备的应用与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衔接最为紧密,图书馆应提前规划好数据通用信息点,结合设备的安装位置预留强弱电点位。当然,设备建设应当秉持“重视硬件,不唯硬件”的观点。硬件是基础,对大多图书馆而言具有通用性;软件建设则具有唯一性,所以系统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定位,需要具备的基础性设备见下表。

部分基础性设备表(作者自制)

图片22.png

家具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需要充分考虑其功能实用性、环保性、协调美观性等因素。

一是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延续建筑的整体设计风格。同时,各空间单元的家具自身的色彩、款式自成一体,体现其空间特征。

二是功能布局的专业性。家具类型和数量是由空间功能决定的,这就要求对整个空间布局有详细的规划。依照不同的标准,家具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使用功能可以分为架类、柜类、桌类、椅类等,根据使用场所和使用对象可以分为用于文献收藏的典藏类家具、读者使用的阅览家具、馆员使用的业务类家具等,还可以根据材质、风格等标准加以分类。考虑到后期空间的功能和布局,要区分重点家具和普通家具。数量方面,典藏类家具和业务类家具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预留,阅览家具数量则参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2010年版)“A4馆舍”指标“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1:4及以上”[6]。

三是适应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智能化要求家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阅览桌强弱电、台灯电源线的预留等。

四是体现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家具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彰显地域文化,融入自然景观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文字等多种文化元素。

智慧图书馆是趋势

在经历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阶段之后,学界一般认为目前处于智能图书馆阶段,智慧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业技术、人文管理、协同管理等技术和方法,实现智慧化运营与建设。将信息技术与馆员的智力服务有机结合,实现智慧化服务,将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信息服务与读者需求统一起来,实现精准化服务。智慧图书馆基于资源和数据,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管理使服务智慧化,是一个有机的生长体。结合服务内容和管理模式对系统框架进行分层,至少应包含硬件支撑层、资源层、用户层和管理与服务层四个层面。四个层面并非独立,而是交叉融合,资源、数据是基础,硬件设备和平台建设是关键,管理和服务模式是核心。建设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其拓展性。随着图书馆业务板块的更新,系统必然增加相应服务模块,如用户信息模块和文献建设模块,为其他服务类系统预留接口等。智慧图书馆系统框架如图4所示。

图片23.png

图4  智慧图书馆系统框架(作者自制)

图书馆全程参与建设各个环节

图书馆在新馆建设中必须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以组织实施者、主要参与者、严格把关者的身份力求在整个新馆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7]。无论是建筑体施工还是设备设施的采购,图书馆都应参与其中,且应全程参与整个过程。以家具为例,图书馆不仅要制订详细的家具需求方案,还要协助相关部门跟进采购环节。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审核《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的目的是通知潜在的投标人有关采购货物的技术参数和服务,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以及交货的时间安排。其编制质量和深度,关系着整个招标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能否购买到符合要求的家具。《招标文件》应充分考虑评分细则及各项评标因素。在后期验收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材料、加工工艺符合投标文件承诺条款外,必要时还需委托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对抽检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

重视“第三文化空间”建设

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明确了“第三空间”的概念[8]。他将居住的地方称为“第一空间”,工作的地方称为“第二空间”,而“第三空间”则是居住和工作地点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第三空间”强调场所的社交作用,和高校图书馆建设理念不谋而合。在空间使用方面,图书馆坚持“把最好的空间给读者”这一观点,从空间环境着手提升读者舒适度,也只有这样,读者才会将阅读当作一种休闲,从而走进图书馆,书香校园建设也才会水到渠成。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曾指出:“‘第三空间’的概念还不够准确,应当加一前缀突出其文化特质,即‘第三文化空间’。”[9]高校图书馆应从三个方面思考打造“第三文化空间”的途径。一是建设多元化空间,集阅读、自习、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除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外,开设咖啡吧、茶吧等开放空间,使部分空间成为开放交流、放松休闲的区域。二是建设信息共享交流空间,建立面积不等的智能研修间,配置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电子设备,满足读者小组研讨交流的需求。三是打造创客空间。《创客:新工业革命》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人人都是创客。”[10]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把握创客读者对文献、设备、空间等的需求,拓展图书馆创新服务。

搬迁工作

新馆建好之后,搬迁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不能将搬迁简单理解为文献、文献架和设备位置的转移,而需要考虑哪些文献需要搬迁、如何搬迁调度、新馆如何布局等问题。

1.旧馆清查和新馆库室布局规划是基础

文献搬迁是整个搬迁工作的重点。首先,清查旧馆文献和文献架,分类统计,做到心中有数。结合新馆文献总体布局,确定各库室相应位置,打包过程中单包文献数量尽量一致。其次,文献打包完成后,进一步核实文献分类号和数量等信息,在新馆库室规划文献具体排架位置,做到旧馆和新馆位置上点对点呼应。

2.方案是搬迁工作的指导方向

制订搬迁方案要基于搬迁内容,充分考虑搬迁方式、搬迁时间、文献布局、人员安排等因素,全盘筹划。结合部门和人员逐级划分小组,明确小组责任和任务完成时间节点,细化工作,责任到人。

3.小组间的协作和各环节严格把控是关键

图书馆搬迁工作具有时序性和连贯性特点。文献在新馆开包上架和旧馆的下架打包、运输等环节存在先后顺序,这就要求对文献做好顺序标记,要完全按照顺序上架、理架,因为部分文献的乱序可能会导致整个上架错乱;考虑文献布局时应做到宽松排架。

4.搬迁工作是阅读推广的良好契机

将图书分类号和相应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参与搬迁。比如安排计算机类专业的师生协助搬迁中图分类号为TP的图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读者参与,可以让读者了解更多相关学科的文献,达到阅读推广的效果。当然,馆员要做好相应培训和监督工作。

总而言之,新馆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繁多,从设计规划到投入使用,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因此,新馆建设要坚持科学客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目标定位和建设原则,以便既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又能够为今后的拓展和升级做好准备。新馆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来讲是一次契机,是对服务和管理的重新审视。新馆建设要深入实地调研,全程有效参与,融入人本理念,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协作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将建筑、人、功能、服务统一起来,将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EB/OL].(2021-10-22)[2022-08-01].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2/content_5553414.htm.

[2]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统计评估栏目[EB/OL].[2022-08-01].http://www.scal.edu.cn/tjpg/tjbg.

[3]肖雨滋.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J].图书馆,2008(04):110-112.

[4][5]刘锦山,崔凤雷,高新陵.沉思与对话: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6]《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及评估办法(2010年修改稿)[EB/OL].(2010-03-16)[2022-08-01].http://scal.edu.cn/tjpg/202006030136.

[7]姜浩天.图书馆在新馆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学刊,2015,37(06):12-15.

[8]曾建勋.“第三空间”诠释[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10):1.

[9]杨淑敏.“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及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8,40(09):66-70.

[10]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原文地址:http://www.whcyzzs.cn/html/2022/0829/26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