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积善之家有余庆 从名家家训中解读家风传承

2023年10月19日 00:00

image.png

传家有道

古时中国人聚族而居,人口众多,重视家风世泽,团结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风气。人们一方面强调继承,向高贤大德学习,保持德行不坠。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典范。

《诗·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意思是:国君用风诗教化民众,民众用风诗谏劝国君,用富于文采的诗隐约地劝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应引起足够的警惕。这“风”,虽指的是“风诗”,但也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国风的形成。具体到个人及家庭,以优良的风气、高尚的德行影响教化家族和后辈,就形成了家风。以此严格自律,并加以归纳成文字,则是家训。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是曾国荃所写的一幅楹联,“忠厚传家,率真处世”便是他家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之道。自古以来,百年氏族的传承,不是靠财富,而是凭的德行。家风家训不仅代表了各家族的生存智慧,也是各家繁衍壮大的真实写照。

image.png

积善传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时候读书人的最高追求。修身和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修身修什么?在古人看来,修身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一切伦理道德:孝敬、仁义、忠诚、友爱、谦恭、勤奋、俭约、宽容、自省、忍耐,做一个有道君子,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怎样来齐家?这就与自己家族中的教育与修养息息相关。家风与家训,在教育子弟和家族和睦发达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特殊形式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之一。我们这里就来解读一下历代家训中的几个名篇典型。

修身乃人生之本,诸葛亮的《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另一个《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二姐所生儿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这两封家书可谓是两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百行以道德为首,修行贵持之以恒,唯淡泊能明志,宁静可致远。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子女的关键所在,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志向远大,未必就能成为君子;胸无大志,则必定碌碌无为。人们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他当初立定的志向大有关系。

古代人常讲“耕读传家”,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一方面思想教育为先,就要读书;另一方面,我们要勤俭持家,自力更生。勤俭乃治生之道,勤劳致富,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道理。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我们应该留给子孙万贯家财?还是清白家风?《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何为计深远?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发展的“至大至久”的东西。培养子孙的心地、德行、能力、威信都是“至大至久”的东西,就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素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要为孩子的生存发展“授之以渔”,不能只“授之以鱼”。

在为人处世、社交结友方面,首要内容是“处人”。处好人还是处恶人,明智的古人有一颗既不卑躬屈膝也不盛气凌人的平常心,谦退忍让能化解无穷的灾祸。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在训诫子孙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方面,不少的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在蒙学教育方面,李毓秀的《弟子规》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堪称是童蒙教育的典范读本,也是子孙后代形成良好风气的启蒙教育法典,可谓是家训中的基础。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浅显易懂,和辙押韵,朗朗上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身范,不可偏废。教导后人,勤勉为学。量入为出,精于安排。父慈祥,子仁孝,重情义,轻财利。奉公守法,礼貌待客,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明道理,做好人,这些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是每个名家家训的主旨,也是千古流传的核心所在,是我们后世子孙恪守的为人之道。

家,是人们寄托身心的宁静港湾。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需要孜孜不倦地营求,在任何琐细的事情上都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让我们从古代人的治家智慧之中,学习,借鉴,让优良的家风代代传承。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