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特别策划

武氏门风代代传

2023年10月19日 00:00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上至皇室皇亲,下至黎民百姓都很重视“家教”,即家庭教育。常言说家国同构,“国”与“家”紧密相连,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家规家训,是指某家庭或某家族对子孙后代为人处事、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就如一个国家的法律和道德标准。它在过去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从个人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得一览无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是古代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它受宗法制度的制约,制定时是比较严格的。人们违背家规,就会受到严厉处罚或遭受道德谴责。古代社会教育机制与手段不发达,教育资源也缺乏,加之交通不便,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较多,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教导,都制定自己的家规家训,让人人皆知,使人人践行。

图1 清顺治太谷《武氏家谱》之忠孝家谱序.jpg

清顺治太谷《武氏家谱·忠孝家谱序》

家规家训,特别强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而制定是经历代传承、修订和不断完善并较好地保留了下来,充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内涵,可以说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掀起热潮。2021年,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部署当前传承发展工作。

从中央纪委网站推出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来看,传统的家规家训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修养,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有一期栏目曾对山东武训家族的《武氏家训》进行专门介绍。我看该栏目后,内心很是感慨震动,联想到了我太谷区城内北大方巷、武家巷和南关西庄武氏宗族。

图2.jpg

清顺治太谷《武氏家谱·忠孝家谱序》

我族属太原郡望太原堂,迁始祖武士旻(聚贤公)与武景旻(仲明公)兄弟二人,分别于大明洪武初年(1368)与大元至正三年(1343)由秦入晋,从初居太谷城内北大方巷起就是世家大族,后枝繁叶茂,遍地开花,“继别为宗”散居于太谷城乡各地。我族为太谷武氏大宗,制有家规家训入谱,以规范教导后人为人处世之道。

据大清顺治丙申年(1656)仲春,庞世淳撰《忠孝家谱序》曰:“家曷为乎有谱,盖家有谱,犹邑有志,国有史,瓜瓞绵绵,不可一日不备也……时尊人少卿武公,乡推月旦,政著鸣琴,御冠全城,鞠躬尽瘁,事闻于朝,动上震悼。赠光禄寺少卿,恤银二十两,诰命一道,配享京都三忠祠、大城名宦祠、本县乡贤祠……《书》曰:‘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若为少卿公家道也。我窗兄能世其业,辑其诰命恤典,并建祠竖碑。本传神主,诗赋若干卷,汇之曰《忠孝谱》。凡后世子孙,光前裕后,继往开来者,一披卷而可得矣。”

又据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立在城里正西二二甲,今太谷城内甜水巷口武氏宗祠古碑《三道碑记》载:“吾邑先处士武公讳景旻者,为武氏之始祖,在前代卜居于谷邑中西南维,为人忠信笃敬,克勤克俭,以农业起家,生三子:长讳公权、次讳公幹、季讳公衡,皆能。分三支,延及数世,子孙繁,前后秀迭丢邑人,已称为望族。至八世而维周公崛起,家声更丕振。”

图3.jpg

清顺治太谷《武氏家谱·忠孝家谱序》

太谷武氏宗族之所以有以上历史家规家训造就的人物定论入谱以流传后世,皆因明崇祯十三年(1640)九月二十九日的圣旨一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朝廷有恤典,以待大僚而鲜及外吏制也,然或功高乎,保障身陨,于封疆亦岂勒乎。尔原任顺天府霸州大城县知县武维周,才雄制锦,政著鸣琴,咸腾孔迩之欢,茂播循良亡誉……锡之诰命扬崇階,于纶彰异数,于泉臺式振颓风荣垂奕世。”圣旨昭告天下表彰武维周之功绩。

据太谷县志载,与先人武维周公同时期的武国清公,“有明一代唯其三中副车”,至仕陕西固原同知州,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兵乱后清廷立国,婉拒出仕,余生以私塾授业为执念,教授子孙,服务社会,大有佼佼者;更有其子其孙武象乾等四人,均以“忠孝廉耻勇”的实际言行报效家国以捐躯的感人事迹。

大清雍正三年(1725)镇守西宁临固总兵官、雍正十三年(1735)任职三江协副将的远祖武绳谟,因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指挥打仗勇猛且有谋略,被巡抚上司广东提督张溥举荐。他于乾隆朝(1747—1776)参加平定四川大小“金门”土司叛乱之战役,升任四川提督,后调任云南提督,镇守边疆。

大清乾隆五十年(1785)先人武先慎,更是将武氏家规家训家风,以“敦伦纪、端心品、戒匪为、重科名”等条款加以细化,编撰录入《武氏家谱》。紧随其后的先人武先振、武蔚文父子,在仕途中清廉理政,政绩斐然,把武氏宗族家规家训家风体现得淋漓尽致,深受地方百姓尊崇爱戴,备受当时官府奖赏。

图11.jpg

图12.jpg

广东提督张溥举荐武公奏折(部分)

近现代太谷城内南关西庄武家花园武氏“炳”字辈武炳沣(字注东)、武炳虞(字尧卿)均为当时地方名士。武炳沣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经曹润堂举荐,经祁县、太谷、平遥三县商界推选,任山西省总商会首任会长。次年,积极组织开展保晋矿权斗争。1919年,在内蒙古平地泉(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创办“蔚发泉”粮食转运站,包头、萨拉齐、归绥、集宁、丰镇、大同、张家口设分号,兴办农商贸大型联合体,意欲走实业兴国之路.武炳虞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协太谷县常委、副主席,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侯城乡桃园堡村小东门街吴家巷1号中泰公武氏家族,为太谷城内南关西庄武家巷大宗四门崇实堂直系,大清咸丰初年(1851)我祖父中泰公成家立业经营商号“义成当”,咸丰年中后期(1851—1861),我祖父中泰公与其兄中鼎公,因树大分枝,从武家花园迁移到桃园堡居住,中鼎公生二子:淙、沅;中泰公生四子:洽、沛、泽、泗,至我“炳”字辈这代,分别生:炳瑩、炳珏、炳琛、炳环、炳珍、炳琦、炳琳、炳琨、炳珊、炳珠、炳璠六子五女,弟兄姊妹共十一人,其中有新中国成立前成功商家一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师六名,化学专家一名,革命残疾军人、国企干部兼职律师一名,他们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清清白白,为社会、为国家、为百姓服务一生,退休后发挥余热,继续奉献社会。“炳”字辈的近六十名子女以及其孙辈后人们,虽在平凡而不同的岗位上,但继续牢记秉持武氏宗族的家规家训家风,努力辛勤工作,其中佼佼者数不胜数,但比及先人,不足以道哉。

所以说,好的家风传承会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等公众行为习惯。它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生存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成员;它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家庭人员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总之,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家族继承完善并发扬光大。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2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