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看“良渚文明丛书”,寻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出路”

2023年07月10日 00:00

自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主题出版工程建设提上日程以来,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热词。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不足之处。现结合浙江大学出版社“良渚文明丛书”这一主题出版实例,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自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主题出版工程建设提上日程以来,各个出版社纷纷加大主题出版力度。一时间,我国主题出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

什么是主题出版?对此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主题出版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

在主题出版工作过程中,大学出版社作为图书出版的生力军,更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作者和大众之间的桥梁,将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质主题出版读物带到广阔的人民大众中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03年以来,作为大学出版社之一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长期以来致力于深度挖掘优质作者作品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策划优质选题,进一步发力主题出版“走出去”与“数字化”,推出了一大批主题出版读物,力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不足

在全国的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始终是中流砥柱。就数量而言,大学出版社的数量接近全国出版社总量的两成;就出版品种而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数占全国出版总品种数的三成。就质量而言,大学出版社背靠大学,能够接触到我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拥有最优质的作者资源,在优质选题的策划方面拥有先天优势。自2014年教育部开始评选全国高校出版社重点主题出版项目以来,越来越多大学出版社参与进来,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体现先进文化的优质主题出版物涌现出来。从2015年到2020年,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选题中,有51个选题来自大学出版社;同时,在全国高校出版社重点主题出版项目中,大学出版社每年都有大约150个选题入选。

因此,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大学出版社都是全国出版社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是主题出版的生力军。不可否认大学出版社仍有些许不足,但这些不足能够转化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发展的动力。

力量尚且薄弱

从2022年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选题中可以看出,大学出版社的力量还比较单薄,声量还比较小。入选的主题出版物大都来自“中字头”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大社,仅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等9家大学出版社的9个选题获此殊荣,占比5.6%(9/160)。这样的占比与占全国出版社总数两成、占出版物总量三成的规模体量极不相称。

受众面不够广泛

近年来,虽然国家强调主题出版的重要性,但主题出版物的受众面依然比较窄,大众化程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足。这是由主题出版的题材、写法和传播形式决定的。其一,题材较为严肃,远不如悬疑、言情小说吸引人;其二,写法较为严肃,逻辑体系比较严密,语言风格不够灵动;其三,传播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在短视频时代抓住受众眼球。而社会影响力不足无疑会制约主题出版物应有的作用。

体系性有待增强

从每年中宣部、教育部评定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可以看出,大学出版社入选的选题多为单本书,而较少有成套系的选题。这说明,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工作,体系性和规划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可以在策划阶段避免的。

数字化尚需努力

出版行业虽然早已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但主题出版在数字化领域尚未取得应有进展。一方面,缺乏灵活多变的形式,这是导致主题出版物大众化程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未围绕主题出版IP形成产业链,主题出版物还停留在纸质书以及电子书的层面。

“走出去”力度不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打开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市场。但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力度依然不够强。一方面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国外读者对中国的了解需求;另一方面内容较弱,大部分输出的主题出版物内容同质化严重,“一带一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等关键词反复出现,但却没有针对国外读者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传播。主题出版无法“走出去”,从大的方面说,意味着无法依靠主题出版传达中国声音,也无法实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宏图大志;从小的方面说,无法形成出版领域的旗舰企业和旗舰产品,不利于中国出版行业进一步发展。

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为大学出版社的主题出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前提下,为补足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的短板,笔者特提出大学出版社发展主题出版的着力点。

立足原点与主攻点,深挖作者和选题资源

策划出版主题出版物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大学出版社而言,其最大的优势便是上文中提及的优质的作者资源和选题资源。

例如,《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微观研究》一书由南开大学出版社(与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申报)出版,入选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该书的作者陈学明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本书既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精华所在;既是大学出版社发挥自身优势的结果,又彰显了大学出版社应该具备的人文气质。

把握热点和关键点,与时俱进地满足人民需求

出版物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一,出版机构要保持敏感性和前瞻性,牢牢把握热点、焦点,一定要对不断发展的国家政策、民族现状、人民需求等了然于胸,使主题出版物体现党和国家政策的新变化、社会价值的新趋势,彰显时代风采,满足人民需求。其二,出版不能拘泥于纸书,出版机构应当打造电子书、有声读物、付费专栏、影视剧、文创产品以及互动娱乐项目,围绕IP建立产业链,以满足Z世代的消费需求。

大学出版社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具备前瞻意识,积极回应时代热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主题出版物《沙漠守望者:库布其脱贫振兴之路》反映了内蒙古库布其的脱贫历程,体现了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突破难点与核心点,全方位推进大众化

做好主题出版的难点和核心点在于将重大的政策和高深的理论创作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作品,传递给更多读者。针对主题出版的大众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探索。其一,在选题论证阶段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内容材料进行充分论证,引入专家审读、读者试读等环节,最大限度地保证选题具有大众化特征;其二,图书形式和品相朝市场看齐,紧跟大众审美趋势;其三,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新形式;其四,拓宽销售渠道,与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KOL带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一书以内容鲜活生动、装帧精良等特点迅速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并先后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中宣部2021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等。该书的出版可以作为一次主题出版物大众化的试水。在设计包装方面,该书在开本选择、装帧设计、宣介文字等元素上下足了功夫;在内容设置方面,书中设立了小贴士,不仅传播了经济学常识,还对“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等进行了说明,丰富了图书内容。

围绕重点与切入点,全产业链拓展主题出版

关于数字化,上文已经提到了不少,笔者在此将其简要概括为两点。其一,在内容上,以主题出版的优质内容赋能数字出版的发展;其二,在形式上以电子书、音视频、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赋能主题出版的传播。二者相互推进。

举例来说,北京大学出版社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发了一批数字产品,通过“书+二维码”“互联网+”打造新形态教材,构建博雅云学堂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博雅大学堂云课程直播,完成包含400万页古籍图书的数字大仓文库在线数据库的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题出版数字化转型。

抓牢机会点与突破点,实现主题出版“走出去”

针对上文提及的主题出版“走出去”的难点,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充分调研和研判,探究国外受众需求;其二,克服主题出版物常见生硬弊病,挖掘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夯实主题出版物在国外的大众传播基础;其三,邀请母语为外语的译者,严把内容质量关。

浙江大学出版社打造了“一带一路”国际出版示范平台,规划建立了“一带一路”系列出版工程。其中,《“一带一路”读本》出版了13个语种,被评为2020年“一带一路”优秀出版案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等出版了英文、俄文、法文等版本,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国智慧。

踩实着力点与落脚点,从根本上保障促活主题出版

机制是文化再造的持续推动力。只有保障机制和政策的灵活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主题出版的进步。在此,笔者提出四条建议。其一,根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大时间节点,提前策划成体系的选题,做好布局工作;其二,积极申报重点奖项和重点项目,并以月报机制保证跟踪;其三,增加社会效益考核权重,并使评奖评优向年轻编辑倾斜,打造优秀的编辑团队;其四,在稿费、进度、装帧方面与作者进行沟通,充分调动作者资源。

浙江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实践

2019年7月6日,在良渚古城成功申遗当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题读物“良渚文明丛书”举行了新书首发仪式。该系列丛书共11册,分别从玉器、陶器、图画、文字、古环境与动植物、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真实生活、审美情趣和科技水平。在此,笔者仅以“良渚文明丛书”为例,展示浙江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的探索。

品质化:立足优势展现优质内容

为了呼应良渚古城申遗,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合了近年来在良渚文化研究方面颇具学术成就的一众中青年学者,共同策划推出了“良渚文明丛书”。主题出版物与一般的新闻宣传、政策解读不同,主题出版对主题的研究探索以学术性为基础,具有内容至上的特点,而这正是长期耕耘学术出版的大学出版社的优势所在。

大众化:融合创新发力主题出版

为了保障丛书的顺利出版,从2018年10月开始,浙江大学出版社专门组建了“良渚文明丛书”编辑团队,编辑团队在丛书体系、内容以及装帧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力求图书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本套丛书封面在设计上大量采用与良渚文明相关的元素,真实展现良渚陶器、玉器等的生动细节。一套“良渚文明丛书”展示的是整个良渚世界。

同时,浙江大学出版社围绕良渚文明提供全链路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不仅以良渚文明为主题出版图书,还推出音视频、数据库,共同打造良渚文明的出版传播矩阵,使良渚文明可听、可看、可触。比如,浙江大学出版社运用VR技术,打造良渚文明体验馆,搭建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桥梁,使对良渚文明感兴趣的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书中所描绘的场景,并将打卡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各个社交媒体端口,使主题出版物真正走进民间。

国际化:“走出去”取得非凡成就

“良渚文明丛书”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良渚文明丛书”已经翻译出版了英语、俄语等多语种版本;其二,浙江大学出版社团队于2022年受中宣部委托,举办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重点活动“‘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多语种图书图片展”;于2023年受中宣部委托,承办意大利都灵国际书展,展示“良渚文明丛书”。就五千年良渚文明展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相识相知,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的体现。

科学化:顶层建筑赋能主题出版

近年来,为持续发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浙江大学出版社亦致力于机构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先后成立了文化遗产出版中心、国际文化出版中心,打造了一源文化会客厅,从上层建筑角度科学推进主题出版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一系列“顶层架构”,为传播良渚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为更多精品力作的诞生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良渚文明丛书”已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第29届浙江树人出版奖,获2020年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图书多语种出版项目。就“良渚文明丛书”的出版而言,浙江大学出版社在“大众化”“走出去”“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710/24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