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基于融媒体背景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3年03月30日 00:0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一是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被削弱,二是校园文化的传播不易控制和管理,三是校园内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体两翼两抓手”的建设路径。所谓“一体”是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牢牢掌握校园文化传播和价值引领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两翼”是指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内容为王”;“两抓手”是“融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融媒体”素养提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对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方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但同时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挑战。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跨媒体阶段,即报纸和电视、杂志与网络等不同属性媒体之间的融合;二是全媒体阶段,即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来展示传播内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三是融媒体阶段,即将各种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收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融媒体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并不长,还在不断探索办学模式,创新办学理念。

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因此更加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即更注重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等的建设,但是对师生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精神信念等的建设有所忽视。但是,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引领学生价值观、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校园建筑、景观、绿化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就很容易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盲目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高移”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不长,且目前正处于发展变革的浪潮中。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基于办学历史提炼形成的校园文化价值理念,缺乏基于职业教育本质特征而形成的校园文化定位。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既没有根据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进行明确的文化定位,也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建设校园文化,对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等缺乏深入研究。这使得高职校园文化是对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或“微缩”,不能体现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无法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脱节。

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本科高校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更加注重学校的硬件改造、信息系统配备和招生就业等工作,并未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中,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全体布局。

校园文化的建设缺乏连贯性

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经过长久的沉淀和积累,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往往不注重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阶段、学科特色等,文化定位不明确,经常根据时事变化和领导班子变更等发生变化,缺乏连贯性和专注性。

融媒体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被削弱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是一个打破传统媒体垄断地位、挑战媒体霸权的“自媒体”时代。校园中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这使得信息内容变得极为庞大且繁杂,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被削弱,再加上国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传入,校园权威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传播必须更加坚强有力、高质高效。

在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传播不易控制和管理

融媒体不是某一种独立的传播媒介,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高职院校的各类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和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都可以成为校园信息、文化及思想的传播媒介。校园文化借助融媒体开始以迎合学生口味、贴近学生活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其传播效力,但另一方面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挑战。

融媒体背景下,校园内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大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产生及传播呈现“点对点”的网状模式,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使用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想要的信息,并可以将自己获取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其他终端,让更多人观看、评论和转发,如此循环往复,加快了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

融媒体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融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于本就“先天不足”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是,融媒体在“资源融通、信息融合”等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把握融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并对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进行清晰的定位。就此,本文提出了“一体两翼两抓手”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所谓“一体”是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牢牢掌握校园文化传播和价值引领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两翼”是指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内容为王”;“两抓手”是“融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融媒体”素养提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校园文化建设是引领学生价值观、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工作,关系着教育的方向性,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把严、把实、把细,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守好底线,筑牢防线,坚决抵制各类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渗透,确保学校环境和谐稳定、风清气正。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

其中,“为了学生”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的需要在哪,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就在哪。

“依靠学生”要求把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参与者。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除了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线下文化活动,创作优秀文化产品,还要注重发挥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推出“角度新、能量足、观点正、语言活”的线上文化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全方位营造风清气朗的校园文化生态。

“服务学生”要求积极利用媒体融合技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采取措施,完善校园文化网络服务功能,将大学生的满意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坚持“内容为王”

面对“快餐文化”的冲击,高职院校应守正创新,以内容为王,以自我革命的姿态引领校园文化的转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

在内容传播上,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的特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实现“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

在内容选取上,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打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使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成长。

在技术上,要紧跟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快”制“快”,及时推出“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抢占文化阵地。

高职院校应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文化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特点,加强正面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此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精神,构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应遵循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坚持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凝练校园文化内容,发挥其凝聚人心、铸魂育人的功能,使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底色的大学精神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大力开展“融媒体+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透明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生日常获取学习生活的信息等主要依赖互联网。

“融媒体+校园文化”带来了新机遇。高职院校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研究青年学生阅读及接收信息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文化的网络宣传阵地,积极运用图片、短视频等各类方式展示融媒体时代下校园文化的活力和感染力;二是要注重引导,在运用融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正确的方向,要立足于网络,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

要着力提升大学生“融媒体”素养和能力

媒体融合发展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针对融媒体发展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应该在注重优质内容的同时,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融媒体”素养。“融媒体”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接触媒体时应具备的识别、使用、理解、质疑以及创造能力。大学生融媒体素养的培养是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有效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给大学生普及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辨别和判断能力;还应高度关注媒体融合的进度,有针对性地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把相关内容纳入通识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正确使用和适应融媒体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潘荣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J].文教资料,2009(11):144-145.

[2]李玮.跨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与实践演进[J].新闻与写作,2017(06):38-40.

[3]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120-122.

[4]雷久相.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05):20-22.

[5]梁海娜,李红亮.媒体融合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迭代影响及其应对[J].江苏高教,2020(02):66-71.

[6]孙莞.融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宣传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01):22-24+105.

[7]罗时髦.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8]何东平.融媒体:缔造新型主流媒体[N].光明日报,2014-10-25(010).

[9]栾轶玫.融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330/23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