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村委主任》网 民俗非遗

戎存仁把一生奉献给党

2023年10月19日 00:00

戎存仁1.jpg

投身革命洪流

1919年4月,戎存仁出生于山西平鲁县(现平鲁区)营房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戎存仁便跟着家人下地干农活,但懂事的他从来不叫苦叫累。在他11岁那年,家里东挪西凑地挤出一点钱,送他上了小学。存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心扑在学习上,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高小毕业后,因为家里的收入实在难以为继,他只好辍学回家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很多的穷苦农民,了解了更多百姓的疾苦,这使得他产生了迫切改变自己和周围穷苦大众的命运的想法。此时,在学校接受的共产主义启蒙教育,犹如春天的小草,开始在他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此后,追求进步,向往民主光明成为了他心中不懈的追求。

“一二·九”运动后,抗日浪潮风起云涌,16岁的戎存仁便在这一时期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民族解放的革命洪流中。1936年11月,戎存仁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又加人了共产党领导的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次年5月,在岢岚牺盟会中心区训练班结束学习后,戎存仁在朔五区辆盟会担任了协理员兼区分部秘书。同年8月,他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代理朔五区区委书记,并负责农、青、妇等团体工作。

雁北敌后的一员“猛”将

在抗战初期的雁北战地总动员工作中,戎存仁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他领导农、青、妇等抗日群众组织,在各村积极宣传和动员群众为抗日救国出人出力,支援前线抗日军队,全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高潮。

然而,正当群众抗日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茶的时候,阎锡山派往各地的顽伪人员也蠢蠢欲动,准备竭力破坏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他们大肆抓捕我党革命干部,下令解散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和各抗日群众组织,限制我游击队和地方部队的发展,妄图从人民手中夺取已经创建起来的抗日根据地。而朔五区的伪区长王基业,就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革命头目。为了击败顽伪势力的器张气焰,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戎存仁于1939年10月主持召开了斗争王基业的群众大会。通过这次大会,大长了群众抗日救国的志气,也狠狠地打击了顽伪人员的威风。

1939年12月,戎存仁当选朔五区区长。在这一时期,他积极执行新政权的抗日施政纲领,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带领民兵游击队破坏敌人的通讯、交通等设施,接连粉碎了杏园村日伪军的两次大“扫荡”。在一次与宪兵队的战斗中,游击队竟用自制土枪缴获了敌人的两支“三八”式步枪和多发子弹。捷报传来,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由于这是当地游击队第一次从敌人手里缴获武器,县委和县抗联还专门为戎存仁领导的民兵游击队召开了庆功大会。这年年底,戎存仁又被评为模范区长。在同一时期,中共晋绥边地委所属的部队,采取统一行动,一夜之间摧毁了左云、右玉、怀仁、平鲁、朔县、山阴等地的阁锡山顽固政府,相继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下半年,中共晋绥边地委改为“中共雁北地委”,同时,重新划分成了右玉、右南、平鲁、山阴、怀仁、左云、大同等七个行政县,年仅21岁的戎存仁被任命为右南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兼党团组织书记。

在右南县,戎存仁和县委书记李林密切配合,组织和领导全县军民开展支前抗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工作。1940年秋,他们得知秋收后敌人又要对各村庄进行大“扫荡”,立即组织领导500多名自卫队员,配合部队,一举将日军左云城至戚远堡据点30多公里的电话线全部破坏不久,又组织了400余名自卫队员赴朔县神头地段破坏日军控制的同蒲铁路,并把一部分钢轨运回了根据地。同年11月初,得知大同、右玉、左云3个日军据点联合出动了1200多名日伪军,准备对右南县柳沟山一带进行大“扫荡”,戎存仁他们马上组织领导各区、行政村的自卫队员,配合部队勇猛抗击,直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仓皇逃命……

1942年初,右南县抗日根据地遭到敌军连续大规模的“扫荡”,同时敌人又在根据地的腹地增设了据点,并收买叛徒组建伪政权和特务队,企图破坏我党领导的抗日基层组织和政权,致使我党大批党员被捕,各级党组织遭到破坏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保护千部,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方针,雁北地委和右南县的大批干部都作了转移,戎存仁也于当年一月前往晋绥分局高级党校(兴县)学习。一年后,他被派到大青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直到日本投降。

新中国再谱新篇

1949年3月,戎存仁随雁北地区第一批赴新区开辟工作的干部,告别家乡,奔赴大西南,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里程。

在新中国的四川川,他先后任彭山县县长、沐川县县委书记、乐山地委工业部部长,后又调任冶金部华北地质勘查公司副经理、治金部山西地质勘探公司(后为治金部第三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在冶金系统,戎存仁一干就是几十年。几十年里,他长年深人一线,与基层同志跋山涉水,探矿开矿,为新中国治金矿山工业的建设作出很大的贡献。

“文革”初期,戎存仁正在天津任华北冶金地质勒探公司副经理。当这轮“风暴”裹挟着各种明枪暗箭扑面而来时,他这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也未能幸免。但是,在自身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他还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帮助一些同志和战友,将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做了安排。后来,那些当年整过他、害过他的人纷纷“倒台”。这个时候,戎老面对他们,却表现得异常大度。回顾当年的那段历史,他还曾奋笔疾书,写下了壮丽的诗句:“平生刚直自亮节,铁骨铮铮从不阿。揶地有声言有物,何惧毒雾与虫蝎。敢与魁魉斗高下,岂惧鼠雀与寒鸦。任尔东西南北风,鹏凌云霄笑虫沙。”

1983年,这位为党工作了47年的老共产党员光荣离休,开始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顾养天年仍不忘家国

离休后本应含怡弄孙,颐养天年,但这个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的人,却总是爱管“闲事”。当年的老同志和老战友在回忆戎存仁时,最多的评价就是这个可爱的老同志一生最喜助人。可以说,他也把“助人”,当成了一项事业。为了给后人留下详实的历史资料,他亲笔撰写了回忆录;为了追悼已故战友,他不惜以高龄之躯,为当年的战友李林、蒙青山等人撰写追忆文章,并亲往烈士陵园悼念。戎存仁念念不忘的还有他的两个家乡一山西、四川川,时时刻刻把家乡人民的福祉挂在心上。有一年,四川方面玉米紧缺,而山西老家的玉米却找不到销路。这“第一家乡”和“第二家乡”的为难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戎存仁的耳朵里。在了解了详细的情况后,戎存仁热情地把双方负责人叫在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就这样,谈笑间,两个家乡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为了给四川来的同志节约开支,戎存仁还把他们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一住就是个把月,而他不仅不烦,还每天乐呵呵为解决了个大难题而高兴不已。

如今,戎存仁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后辈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他用自己的不懈奋斗谱写的生命之歌,是令人永不能忘怀的旋律!

原文地址:http://www.cwzrzz.com/html/2023/1019/2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