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短平快出版业态下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策略

2023年01月15日 00:00

质量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图书出版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图书质量的把控,保证文字使用的准确性,减少图书编校错误出现的概率,充分发挥图书传播文化和知识的功能和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当前出版业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开始呈现出短平快的发展趋势,图书出版也更加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图书编校质量。这不利于出版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基于此,现对短平快出版业态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这一背景下图书编校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图书编校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知识传播体系的改变,图书出版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图书数量的持续增加,让人们在阅读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在进行阅读时更多会选择篇幅短小、信息浓缩的内容。为了满足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业在出版图书时更加重视图书的数量,使得图书质量问题频发。图书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双重属性,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职能,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加强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出版产品质量水平,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短平快出版业态特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热点信息。出版业是负责生产图书的重要产业群,以知识与信息作为主体元素,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短平快的特点。第一,阅读篇幅短。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大多数读者无法做到长时间阅读,而是通过下拉刷新的方式获取新的信息。如果篇幅过长,则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所以作者需要对写作内容进行精简,利用简短的文字传达最为重要的信息,抓住读者的兴趣点,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第二,内容平实。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更喜欢直接、趣味性强的信息。有趣的文案以及网络语言的运用可以吸引读者,直击读者的内心,这使得出版业更加重视图书主题的选择,而忽略了图书质量。第三,当前信息传播呈现出快速传播的特点。出版业在出版图书时也更加重视如何能够紧跟热点事件,出版符合用户阅读需求的畅销书。

短平快出版业态下图书编校存在的问题

图书编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出现了较多问题,给图书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不利于图书文化传播功能的发挥。相关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图书编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为后续编校流程的优化提供帮助。

(一)图书编校流程不规范

图书编校容易出现流程不规范的现象,如没有严格按照出版流程做好“齐、清、定”,图书信息不规范等。“齐、清、定”分别指作者上交的稿件必须完整,不能只上交一部分内容;图书信息应当清楚,不可出现随意涂抹或修改的现象;在定稿时不可以作出过多的改动。在信息时代下,作者在交稿时普遍会上交电子文档,以便修改文稿,但是这会导致文稿版本数量增加,使得后续的编校工作出现信息混淆的问题。图书编校流程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使图书编校工作变得随意化,图书内容在多次改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二)数字化技术影响大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编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可以有效提高稿件录入的便利性,即作者只需要通过邮件或微信将稿件发送给编辑,编校人员可以在电子文档上进行信息核对。但是作者在电子版稿件中往往存在打字错误,编校人员难以及时发现部分错误,即使通篇校对也有可能存在遗漏。此外,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各类信息。但是互联网信息内容繁杂,来源广泛,部分信息来源并不权威,甚至存在严重的专业性错误。如果作者在创作中参考这些不权威的资料,则会影响图书的质量。若在创作中需要加入大量的图片,部分作者会直接选择复制网络上的图片,这很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且网络上的图片清晰度较低,还会影响印刷效果。不同出版社对电子文稿的格式要求不同,例如字体大小、字体类型以及行距参数等,由于编辑软件的不同,编校人员在调整时可能会使格式出现异常,不利于图书编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出版节奏加快

以往,在图书出版时还需要对图书进行多次核对及检查,确保图书的质量。而目前,图书主题多是根据社会热点选择的,图书出版也更加重视图书的销量,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随着出版速度的不断加快,图书核对和检查的时间缩短,“三审三校”流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图书出版工作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无法保证图书质量。出版节奏的加快影响了后续二审和三审活动的开展,在一审结束后便会开始排版,二审、三审对一审的要求和意见了解不足,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出版节奏的加快也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内容同质化的图书,特别是教辅教材缺少创新,严重影响了图书的质量。

(四)编校人员工作量增加

当前出版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图书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图书编校工作,编校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部分编辑一年的图书编校工作量超过10本,需要审核的文字总量超过300万字。编校人员工作量的增加使其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出现了身心俱疲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态度,使其缺少出版优质图书的意识,职业素养也有所下降。编校工作量的增加导致图书编校工作从内容生产变成体力劳动,编辑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编校工作中,不仅影响了工作质量,也给图书内容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短平快出版业态下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策略

图书是一种重要的精神产品,可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播知识和优秀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影响,使得出版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图书质量。在短平快业态下,出版业需要提高对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选择合适的策略优化图书编校流程。

(一)加强图书编校流程管理

在图书编校活动中,出版社应当做好流程管理工作,规范编校流程,对图书编辑出版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避免图书中出现错误。第一,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三审制度是出版社需要遵循且长期实施的审稿制度,是图书编辑在审稿时使用的主要审稿方法。三审制度具体是指由具有编辑职称的人员负责对书稿进行一审,由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负责二审,由具有正编审职称或者副编审职称的总编辑负责三审。三校制度具体是指从编辑到签发需要分别进行三次校对,在校对时需要整理文字,做好校对工作的流程检查,对编辑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在图书编校时,务必要以“三审三校”制度为基础,对图书内容进行审读,对图书稿件进行有效校对,修正稿件差错,形成递进式的编校模式。在这一流程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入电子内容处理环节,即对电子版内容进行审核和校对,这样可以提高编校效率。

第二,明确图书编校流程的岗位职责,优化责任制度,细化在审核、校对流程中编校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增强编校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图书质量的把控。在图书编校中,每个环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行相关责任制度可以提高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提高图书整体质量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针对其职责落实情况制定奖惩制度,若因职责落实不到位导致图书质量出现问题则需要进行惩处,若职责落实到位,可给予其适当的薪资奖励,以充分调动编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图书编校人员综合能力

图书编校人员是影响图书质量的关键要素,其工作专业性强,主要是规范文字使用方式,对文字进行统一处理,与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提高文字的可读性。出版企业应重视提高编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熟练应对图书编校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编校人员的专业性。第一,扩大编辑的知识面。编辑每天会接触很多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在主题以及学科领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编辑负责对稿件进行校对和整合,提高稿件质量,最终形成图书。因此,需要加强编校人员对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了解,使其对每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均有独特的认知,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析文字以及内容方面的对错,从内容角度出发对作者提出一定的意见。第二,增强专业能力。编校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字掌控力,可以对稿件中存在的病句、标点符号错误以及错别字等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准确抓住错误之处,从而提升文字编校质量水平。编校人员应掌握稿件架构的顺序,分析文字在逻辑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作者完成稿件文字内容的顺序调整,使图书内容变得更加合理。第三,提高编校人员职业素养。编辑活动创造了知识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介,编辑是出版行业的中坚力量,而出版行业是以内容输出为基础的产业,不但要展示出编辑自身的价值观念,也要体现国家文化事业以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编校人员必须要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输出职能,对自身工作有正确的认知,增强道德意识,在工作中秉持细心、耐心的态度,严谨对待编校工作,把控每一本图书的质量,做好文化输出。此外,相关单位还应对编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水平,全面提高编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合理利用数字软件

在数字化时代下,各类软件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各项工作需求。在图书编校工作中也出现了各种具有便利性的数字软件,有效提高了编校工作的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图书编校流程。图书编校人员在坚持原有图书编校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编校工作进行创新。

自动校对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量较大,文章篇幅较长,编校人员在编校工作中需要承担的工作量较大。特别是现阶段,图书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如果编校人员无法做到高效审核,则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延误图书出版进度。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自动校对软件,只需要将电子版文档上传到网站或者软件上便可以对文档内容进行自动审核和校对,找出其中存在的标点错误、词语搭配不当或多字漏字问题,帮助编校人员梳理图书内容的错误。自动校对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帮助编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基础性错误,减轻了编校人员的工作负荷。但是自动校对软件与人工审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无法对某些语言文字的逻辑进行梳理等,所以编校人员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编校工具,而是应当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进一步对图书内容进行通读和分析。

提高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沟通效率

在图书编校过程中,编校人员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分析内容是否存在专业性错误,帮助作者改正存在问题的图书内容。以往,作者与编辑需要通过邮寄稿件的方式传递信息,沟通效率较低。在新时代下,编辑可以合理利用各类工具与作者进行沟通,在第一时间将稿件修改信息发送给作者。编辑可以在电子文档上对修改要求以及意见进行批注,如此作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中哪一段出现了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沟通效率。特别是对于图书内容中较为专业的问题,编辑可以第一时间与作者进行沟通。

短平快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体现了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出版行业也深受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在短平快业态下,图书编校工作出现了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且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影响,出版节奏不断加快,增加了编校人员的工作负荷,给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新时代下,出版业应重视优化图书编校模式,加强流程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合理利用数字化软件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编校水平,保证图书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文化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胚.探析提升图书编校质量和编校效率的有效审稿路径[J].文化产业,2022(13):25-27.

[2]底波.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体会与实践[J].新闻传播,2022(09):84-85.

[3]张焕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图书编校质量的思考——以《读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265-266.

[4]陈剑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图书编校质量问题与改进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9):171-173.

[5]滕耘.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推动出版强国建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常见差错分析与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5):67-71.

[6]张昊越.浅谈出版社如何做好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186-187.

[7]马嘉.层层把关、标本兼治:构建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流程[J].科技与出版,2018(06):80-83.

[8]刘浩.信息时代图书编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考[J].中国报业,2018(10):80-81.

[9]何增明.“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7(11):267-268.

[10]李敏,何增明.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图书编校质量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6(12):52-56.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3/0115/2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