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返回主页

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

2022年12月21日 00:00

当代社会,个体在网络场域的深度嵌入加速了话语传播由“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向“去中心化”的互动交流模式的转变,在促进文化交流及民意表达的同时也为部分裹挟错误价值观及思潮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被挤压,主流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被削弱。因此,必须通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网络场域的深度耦合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力,关键是要通过打造话语主体矩阵,提升话语精度,创新话语表现形式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效力,巩固其在网络场域的话语权。

“温战”态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暗流涌动[1]。以网络场域为重要阵地,“文化全球化”遮蔽下,部分错误价值观及思潮借助多元文化样态的遮蔽呈现出更为隐蔽与柔化的渗透趋势,网民往往难以及时分辨,因此,其具有更为广泛的渗透力,致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要破除这一困境,就需要紧握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快主流话语与网络媒介的耦合,发挥主流话语对网民思想及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切实维护网络场域的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话语和意识形态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2]“虚实交互”背景下,“万众皆媒”的新型话语生态在促进人民群众表意的同时也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被消解的困境,亟须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来增强其影响力。面对愈演愈烈的意识形态竞争,要以“巩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以及“关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为主要着力点,以此为框架逐步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开展,为维护我国网络场域安全,凝聚民心民意奠定基础。

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场域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深入发展趋势下,网络场域日益成为具有竞争价值的“可支配性资源”,并逐步发展成为意识形态竞争的重要阵地。当前,多元思想文化涌入网络场域,“占领”了大量网络资源传播与存储空间,致使主流意识形态陷入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市场份额”竞争之中。部分错误价值观及思潮亦借此竞争态势隐匿于文化样态之下,借“文化交流”之名行“价值渗透”之实,意图消解我国网络场域思想精神支柱——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因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喉舌”,亟须承担起其表意、号召、统领、整合的职责,助力主流意识形态打赢网络阵地的坚守战。关键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与网络媒介传播模式结合,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现力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传达与生动展现,进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确保主流意识形态把握网络场域的思想动态大局,守好网络这一意识形态竞争的重要阵地。

推动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文化是思想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竞争的关键。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前,凭借脱域性、包容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网络场域为文化实现“创生性熔融”提供了进路,但也滋生出“泛娱乐化”“反智化”等文化发展问题,致使“审丑文化”“祖安文化”“网红文化”等泛滥,影响网络文化生态。要进一步激发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及传播作用,就要培育持续健康的网络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关键是要用科学的理论体系为网络文化发展指明路径,为网络文化内容增加理论厚度与学理深度,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价值指向;将互联网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平台,借助其广泛传播力、渗透力及生动表现力助推主流思想价值观广泛传播。

关照网络场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当前,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个体网络嵌入程度的深化,网络已不仅是人们记录生活、进行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成是汇集民情、表达民意的前沿阵地。网络场域的便捷性与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及表意欲望,成为人们自主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渠道,并使人们表达社会利益诉求成为可能。借此契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网民群体中的渗透,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社会具体事务之中,通过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阐释力来构建话语权。具体而言,网络场域的文化发展趋势及舆情动向往往是一定时期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与难点,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重要方向。因此,借网络场域洞察民意,知悉民意,解读民意,可有效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人民利益诉求的有效结合,进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阐释力,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着力点。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强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受多元文化涌入网络场域及网络媒介话语传播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网络场域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多元文化涌入,挤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空间

网络开放包容的基本属性使其成为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低准入门槛、高传播效率”的媒介传播模式下,文化信息在短时间内便可实现汇集,并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实时更新,网络场域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信息渗透系统。“万众皆媒”背景下,各平台陆续涌现出多种类型的博主,其广泛存在于多种网络文化样态及文化圈层中,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直接加速了网络场域话语主体的“去中心化”进程。较不断涌现的自媒体而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主要表现为话语主体数量不足以及话语主体矩阵尚不完善,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难以及时对接网络文化更新态势,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在网络热点回应上相对滞后,回应精准度有待提高,与网民的互动亦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场域的回应及传播效力。  

碎片化传播模式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

“速食文化”背景下,为迎合个体的阅读偏好,网络信息往往以碎片化形式进行传播,与之对应的网络话语体系也呈现出零散化、片段化、截取化的特征,在提升信息接收便利性,节省信息获取时间的同时,也逐步弱化了网民的理性思考能力,导致网民沉溺于碎片化信息之中,滋生阅读“惰性”。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是具有逻辑性、政治性、推理性的系统理论。现有网络话语体系因过度碎片化而难以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进行准确的呈现,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历史底蕴及理论逻辑不能完整传达,容易导致网民片面理解信息或理解出现偏差。同时,由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存在通俗化、生活化、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其在网民群体中形成了枯燥、晦涩等刻板印象,导致部分网民忽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或产生排斥甚至抵触的情绪,进而影响了网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接受程度,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娱乐性网络话语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

在资本的注入下,网络场域在与社会生活融合的过程中衍生出娱乐化特征,成为人们释放现实压力,缓解消极情绪的重要渠道,呈现出“泛娱乐化”的态势。为迎合人们对娱乐性内容的诉求,越来越多娱乐性、戏谑性的网络文化内容充斥网络场域中,并构建起娱乐性网络话语体系。以“梗”“顺口溜”“缩略语”为代表,网络话语体系更新速度快,话语内容新,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平台广泛,并借助文字、图像、音频等多重符号营造“感官浸入感”,激发网民共鸣。网民习惯于使用和接受更为通俗化的网络话语,而对权威性、严肃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产生距离感。同时,部分网络话语为满足网民的娱乐性心理,甚至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进行“杂糅拼贴”和“戏剧化加工”,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传播模式下“失真”,进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作用的发挥。

西方意识形态侵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

网络场域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话语传播之间的张力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场域的传播面临生存空间层面被挤占的风险。与此同时,网络场域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的加强构成了挑战。当前,在网民“片段式截取”“碎片化获取”文化信息的惯性模式下,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样态的遮蔽下进行隐秘输出,其目标直指以青年、少年为代表的网民主体。借助音乐、影视、新闻等文化载体,西方将所谓“自由”“开放”等“普世价值”以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融入文化样态之中,致使部分网民因缺乏文化辨识力而轻信西方媒体的宣传性话语,形成“个人至上”“娱乐至上”“消费至上”等错误价值观,这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背道而驰,从而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社会成员思想的凝聚作用。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具体路径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应对来自网络场域信息传播模式的挑战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关键是要抢占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打造话语主体矩阵,创新话语表达体系,在遵循网络场域意识形态工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开展工作,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

打造话语主体矩阵,构建话语传播阵地

要在自媒体频现、文化内容丰富多样的网络场域中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首先要解决“谁来说”的问题,即要培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主体,打造话语传播平台,构建官方话语传播阵地。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官方网络媒体和平台的使用,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阵地,为官方回应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对官方队伍以及其他话语传播主体的素质建设,一方面,要吸纳兼具网络传媒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到官方媒体中来,打造代表官方、立场坚定、理论扎实的网络话语生产、传播主体队伍。另一方面,对其他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话语传播主体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教育,尤其是具有较多粉丝的“大V”博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理论教育等形式约束和引导其内容创作,增强其对异质话语的辨别力,提升其理论素质,发挥其引领作用,对网民形成正确的导向。

提高话语精准度,切实回应群众需要

当前,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场域的传播效能的一大因素在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场域未能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行有效结合,回应滞后甚至缺位,导致网民对其的信任度下降。因此,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实际传播效能,就必须将其与网民关注的舆论热点紧密结合,准确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当前,网络平台已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的聚集地,也是观察民心民意的重要平台。针对网络场域中的部分舆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要借助大数据的筛查甄别功能对网络信息进行及时的“观测”,对于部分具有“异质话语”倾向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规引,对不良舆论进行及时转化。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效力,同时也要利用官方媒体平台对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及时回应,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解读,引导网民形成理性认知,避免其被恶意言论煽动。

创新话语表达传播形式,提升话语生动性

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效能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其话语表达的刻板、枯燥问题,要实现话语受众对话语的“有效接纳”,就要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时俱进,创新话语表达内容及形式,进行“接地气”的表达。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网民理论接受能力的不足,将刻板枯燥的理论话语转为感性的话语表达,减少繁杂冗长的理论说教,由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逐步向隐性传播转化,坚持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相结合,着眼于日常生活,利用模范事迹、生活故事等进行理论阐述,活化、生动化话语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网络平台集文字、语言等多重符号于一体的话语表达体系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动表达创造了条件,要灵活有度地运用影视作品、表情包、漫画、流行语等新型话语表达形式,形成集视、听、说为一体的多元表达形式,顺应网民对丰富多彩文化内容的需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作为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守好网络阵地的重要一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网络场域中实现学理性、体系性内容与新型信息传播模式的紧密结合则是赢得网络“市场”的关键。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团队的培养,完善话语主体矩阵布局,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多角度协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深度嵌入网络场域,使其成为网络场域建设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撑和价值指引。 

 

参考文献

[1]戴旭.“温战”正酣,中国战略何为?[J].社会观察,2012(02):68-72.

[2]郝良华,许晓.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性审视[J].理论学刊,2021(06):130-139.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221/22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