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文化产业 传媒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自然档案管理工作对落实自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影响着生态修复和建设,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档案管理还存在历史档案缺乏有机整合,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和标准化,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制约了我国自然资源档案的发展。为此,应该加强对已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信息公开化,加强制度和人才建设,保障我国自然资源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发展。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美丽多姿的绿水青山为我们带来富饶丰盛的金山银山。因此,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我国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
当前,建立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然资源的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已有数据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加强对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从而使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档案工作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和精细化,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呈现出分类繁杂、信息量大及管理机制长效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档案管理项目繁杂
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不仅涉及自然资源,还包括关于自然资源的财政补贴、规章文书、土地规划等。因此形成了诸多部门,不同部门之间又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使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项目呈现出繁杂的特点。正如学者陈瑞萍在文章中指出,由于各地的信息系统没有统一建构,导致信息交叉,且信息会因为没有及时汇总导致信息流分支较多。在日常的信息统计工作中除了涉及自己本部门的工作信息统计外,还会涉及其他业务信息的统计和归档。这就导致档案来源的分散性。
(二)档案信息维护繁重且具有长效性
由于档案管理项目的复杂及自然资源的不断变化,档案信息维护变得十分繁重。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等,这些资源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数据势必会导致档案信息管理的任务过于繁重,因此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和记录。档案信息的长效性指的是自然资源信息的维护应协同自然的发展及时对数据进行调整,需要一代代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这些特点使得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笔者将对这些困难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解决的方案,推动我国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趋向科学化、专业化、数据化,提高数据信息的透明度。
自然资源档案管理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主要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并且我国缺乏相应规章制度、专业领域的人才以及对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自然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与优化。笔者将对这些困难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任务量大
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任务量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的信息更新具有流动性。这势必会影响数据的变化,而这些反复变化的数据是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受部门整合因素的影响。以前资源管理部门化分得比较细、杂,整合后这些部门都统一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事务。
正如学者梁连高在文章中指出:“机构改革前,自然资源管理职能分散在规划、国土、林业、住建、水利等部门,机构改革后,上述部门的部分职能和人员划转并入自然资源部门统一管理。”这些新增的部门会带来相应的工作量,使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
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是一个难点,如何构建一个权责分明和制度清晰的体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学者陈瑞萍所言:“目前归档的标准和范围是国家机构改革前制定的,全国性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标准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具体规定。”由于制度不完善,自然档案管理工作的体制建设一直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三)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中专业人才匮乏
缺乏相应的人才是目前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部门之间实行了相应的整合,部分人员对自然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这些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也导致自然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创新。正如学者王艳华在文章中指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部门正处于初期建立、发展阶段,从事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国土、规划等原部门的工作人员转变而来的。也就是说,专业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比较少,其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较低,学习创新动力也明显落后。”
(四)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技术缺乏普及
信息化技术作为近年来相对成熟的技术,却很少应用在我国自然档案管理工作中,技术上的缺失使得一些数据更新和交互变得十分麻烦,不仅为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利于数据的公开和透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公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一些业务活动。这使得更新和维护数据的时间被压缩,很多数据归档不及时,增加了工作量,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以上问题是自然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难点,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发力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下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为自然资源管理建设工作提出参考性建议,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解决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一是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体制建设,保障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快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信息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三是注重对自然资源信息安全的保护,确保我国自然资源信息不被非法窃取。接下来笔者将对其展开论述。
(一)培养专业人才和加强体制建设
前文提到,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受到部门改革和整合的影响,制度不健全和人才非专业化问题显著。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应在当前形势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使其具备更加专业的素养。同时还应加强体制建设,完善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的法律条文,分清职责与任务,构建一套科学的体制,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条不紊,从而提升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打造信息化数据管理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化平台的建构不仅会提升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正如学者梁连高所言:“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化,依托计算机网络设备集中统一管理全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得以统一分配、整理、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档案资源高效利用。”
(三)注重对信息化数据的保护和共享
除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制度体系等策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自然资源档案数据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开,使民众认识到近些年自然资源的变化,提高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人民群众对自然资源工作的监督作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保障信息公开透明的同时,也要做到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维护,避免这些数据受到黑客的攻击,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笔者相信以上方式可以完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建设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意义
建设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在笔者看来有三重意义:一是可以完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体制;二是可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三是可以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完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体制
上文提到,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体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二)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能够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而有助于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经济杠杆”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探索出更绿色、更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并被提到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国家战略高度。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应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三)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
在全球化深度推进的时代,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不仅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也是强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国际话语权得到很大提升。持续增强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使中国充分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4%。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例如,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清朝曾在此设立了“木兰围场”,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1962年,369人肩负使命,开始艰难地治理塞罕坝,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种下了6400亩落叶松,然而成活率却不足8%。但他们没有气馁,10年后,60多万亩树木让这荒山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毛乌素沙漠位于陕北榆林,曾经这里也是漫天黄沙,恶劣的天气让老一辈人患有沙眼,随着国家对其开始进行治理,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了有效治理。
结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自然资源档案数据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开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从愿景成为现实,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艳.当前自然资源档案管理面临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2019(25):56-59.
[2]梁连高.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6):71-73.
[3]汤沛淳.自然资源档案的特点及管理工作实践路径思考[J].传媒论坛,2020,3(13):118-119.
[4]陈瑞萍.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实践路径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2(01):198-200.
[5]张晔.浅析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20(03):237-238.
[6]王艳华.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2(07):127-129.
责任编辑:史偌霖
原文地址:http://whcy.cnhouji.com/html/2022/1128/2222.shtml